總網頁瀏覽量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83》投資難免虧損,如何不傷筋動骨?

 前兩個星期,金融投資市場最大咖的新聞,就屬全球最大虛擬貨幣交易所之一的FTX,在11月11日,申請了破產保護了(https://cn.wsj.com/articles/ftx申請破產-ceo辭職-121668214807)。

有媒體報導(https://www.storm.mg/article/4619738?mode=whole),根據破產申請文件顯示,創立於2019年5月、全球用戶超過100萬、市值一度高達32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52億元)的FTX公司,其債權人超過10萬名。而年僅30歲、曾被譽為「幣圈之王」的創辦人—班克曼-佛里特(Sam Bankman-Fried),身家也高達160億美元(約新台幣5026億元)。

但就有國外「幣價網站CoinGecko」透過流量工具SimilarWeb,發佈了最新調查:今(2022)年前10月,各國「FTX.com」每月不重複造訪IP顯示,南韓、日本、新加坡因每月平均使用人數超過22萬人,是探訪這個交易所的前3大國家,台灣的每月平均使用人數有15.53萬人,佔「FTX.com」流量3.2%,居全球第7名,落在俄羅斯、德國、士耳其等國家之後(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383087?redirect=1)。

該媒體從財政部掌握的台灣投資人手續費繳稅概況顯示,目前國內市場有27家業者,光是2020年申報手續費交易稅的金額,就高達了4.8億多、2021年更成長到12.8億多、2022年1到8月則只有7億多元。

假設以營業稅稅率5%進行推估,2021年官方可掌握的全台加密幣投資交易量,應該有256億元的水準,2022年前8月則超過140億元;由於FTX是全球第2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市佔率10.8%),光是2022年前8月,在台灣透過FTX平台交易的金額,應該約有15億元以上的水準,2021年全年,則有近26億元之譜;如果再加上海外交易、過往累計交易資料,多數幣圈人士預估全台受害人約有50萬人,爭議金額恐上看百億。

事實上,投資FTX賠錢的,不只是散戶,連法人、大戶也都有「受傷」(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25891)案例出現。因為媒體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新加坡國有投資者淡馬錫國際控股在FTX倒閉前,曾向其投資2億至3億美元,並準備沖減/註銷全部金額;另一位踩雷的紅杉資本也註銷在FTX交易,所押注的2.14億美元全部價值;軟銀集團預計投資損失達約1億美元。

此外,也有媒體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在11月18日所提交給法院的一份文件內FTX表示,交易所欠前十大債權人約14.5億美元(約新台幣450億),但並未公佈債權人身份。文件顯示,所有人都被列為客戶,其中有10人的索賠額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7億)(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30083)。

打自人類有「投資」行為以來,各種合法或檯面下(非合法)的投資虧損,可以說從未斷絕過。筆者認為,從這次FTX事件給投資人以下的最大教訓(lessons)就是:投資人永遠要記得〈所謂的公司治理,有些時候,根本只是供人參考而已。正由於詐騙隨時存在,不要太相信什麼公司治理或名人加持!不碰不懂的東西!

例如台灣大學區塊鏈聯盟理事長彭少甫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就表示,此一事件無論是對國內外監管機關,或是對投資人都是一個很好的借鏡,首先就是希望國內、外監管機關做到「儲備要確實且必須是好品質的資產」(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383375?redirect=1)。

然而,此話說來簡單,卻不能100%打包票保證。因為從這次的FTX事件,到再早之前,中國大陸的瑞幸咖啡財務數字造假,以至於更早的美國安隆案,哪一個不是打了公司治理一記大耳光?

筆者這樣說,並不是說每一家企業的公司治理都有假、毫不可信,而是認為一家公司治理的實際好壞,完全在於領導人個人的道德操守,而不只在於法規、監理或得獎與否。

就例如最近幾天,有一則外電報導指出:被譽為「女版賈伯斯」的矽谷生技公司 Theranos 創辦人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當初宣稱用一滴血就能檢驗多種疾病,吸引各方投資,最終卻遭華爾街日報(WSJ)記者揭穿騙局,這起刑事詐欺案在上週五(18日)宣判,38歲的霍姆斯遭判刑11年又3個月(https://news.cnyes.com/news/id/5014554?exp=a)。

想當初,深具領導魅力的霍姆斯,很快為公司吸引到多方投資,讓 Theranos 成為估值高達90億美元的矽谷獨角獸,而她本人,也順勢成為全美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但《華爾街日報(WSJ)》的記者Johon Carreyrou,在2015年以一系列調查報導,揭穿霍姆斯和Theranos的騙局之後,該公司也迅速殞落。

至於爆發在2001年10月的安隆(Enron)醜聞案曝光於2001年10月,最終導致總部位德州休士頓的美國能源公司—安隆破產,並連鎖導致一度貴為全球五大審計會計事務所的安達信(Arthur Andersen)解體。這個醜聞既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破產案,也是最大的審計失敗事件(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安然丑闻案)。

在FTX申請破產之後,就有媒體分析道:「2008年,中本聰首度對外發表比特幣、區塊鏈,強調的是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只可惜,這個技術再怎麼好,如果背後的經營者不懂得「公司治理」,依舊枉然」(https://udn.com/news/story/7239/6778384?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但,果真是「經營者不懂得公司治理」嗎?答案恐怕是「No」。因為,從金融史上幾個大的企業財務造假事件可以看出:一旦公司最高階層「有心作假」,並且聯合外圍同夥共同行騙,就算是專家也難以認清真假。

因為據媒體引述聯邦破產法院的文件內容,芝加哥律師,曾於2001年清算過Enron公司(美國史上最大公司破產案)的加密貨幣交易所FTX新任執行長瑞伊(John J. Ray)表示,在他40年重整公司經驗裡,從未見過如此失敗的企業控制和財報全然不可信的案例(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28406)。

看到這裡,也許投資人會心生疑問:專業監理及公司治理並非完全可信,那麼,投資人又該如何「自保」呢?筆者認為,雖然投資虧損無法100%避免,但如果做到以下幾點,也許可以幫助一般大眾在投資虧損時,不致於讓自己的財富「傷筋動骨」到「永無翻身」的地地步。

首先,「分散投資風險」永遠是投資虧損,不致於損失慘重的唯一解方。這是因為,既然投資人永遠不知道投資地雷,會在何時爆發?且風險處處有,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得了。那麼,投資人該做的不是「乾脆不用管風險」,而是「儘量分散風險」。筆者並不是說每一位投資人,此生都一定會遇到詐騙。只是,如果分散的話,受傷也就不會那麼重!

其次,非境內合法投資標的,真的千萬別隨便碰。因為,它通常隱含著非常高的投資風險。有媒體根據台灣區塊鏈大學聯盟、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台灣虛擬通貨反洗錢協會、台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等民間團體,所統計的受害人資料,目前慘賠3萬到155萬的人數佔比超過60%,且「大部分都是年輕人」(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383375?redirect=1)。

對此,彭少甫就分析了幣圈、FTX讓年輕投資人,願意砸下大部分身家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台灣合規交易所都要《民法》20歲才能註冊,但FTX「18歲就可以」,對很多想提前進入投資領域的大一、大二學生來說門檻低,很多學生第一個交易所自然而來都是幣安、FTX等。

第二,可以「錢滾錢」:國外交易所有很多國內交易所「沒有的玩法」,像是可進行放貸、質押、槓桿等操作,能夠錢滾錢,只要交易量夠就可反映市價,自然吸引大批散戶進場。

第三,交易速度快又多元:虛擬貨幣全世界均可使用,境外交易所可迅速兌換成法幣,交易對相當多元,乙太幣換成比特幣就是一個交易對,比特幣換成泰達幣也是一個交易對,反觀我國卻沒有那麼多元。

簡單來說,投資沒有管理及限制,其好處當然是免稅、投資彈性無國界及投資收益無極限。然而,未曾真正了解各種投資風險的年輕人,就好像「小孩玩大車」一樣。當所有身家都在「不熟悉性能的車子(投資標的)」之上,而又無法握穩(風險來臨)」之際,真能讓自己的家產「全身而退」嗎?

最後,各種創新的投資標的,不是絕對不能碰,而是要將每一期的獲利「先落袋為安」後,再以原本金(非指「所有投資資金」)繼續投資,且切忌不能槓桿操作。

例如前幾天,就有不少媒體在轉述一名28歲未婚女網友,在臉書社團「當沖勒戒所」的po文,分享FTX倒閉對她家的影響(https://ctee.com.tw/news/global/758042.html)。她表示:「在幾個月前接觸到FTX交易所,我本身不買賣虛擬貨幣的,但裡面有個吸引我投資的項目就是10,000美以內5%活存,10,000美以上8%活存。優於銀行的利率,馬上放了1萬美元進去存著。一開始自己的爸媽還說:『那個老鼠會啦,之後錢拿不回來』,結果過了半年,真的幸運的有領到錢,於是又再度跟爸媽分享這個資訊。這次爸媽覺得FTX很可信,就把房子拿去貸款1200萬,全都投進FTX想賺利息,怎料卻迎來FTX倒閉的消息,1200萬直接蒸發,無法取出。爸爸甚至氣到高血壓,現在住院中」…以這個個案為例,假設她不是借錢投資,且每次獲利都有「落袋為安」,也許損失金額,就不會如此慘重了。

事實上,就算是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都不可能投資次次精準、沒有虧損。所以筆者認為,投資理財大眾若能用對方法,就算投資過程中,遇到虧損的逆風襲擊,也不致於讓自己落入「永無翻身」之境。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