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518》要讓不同住的退休父母住在家裡?還是老人公寓?

 前幾天,與朋友聊到有關「父母退休後住所」的問題。雖然彼此的父母身體都還健朗,暫時沒有長期照護的問題,日常生活大小事也還能完全自理。但由於居住地相隔太遠,總是會擔心並想要及早打算。

特別是在退休後的剛開始幾年,一般人或許還可獨立生活、四處趴趴走,但隨著年歲漸長,身體機能退化,上街購物、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等日常事務開始需要有人從旁照應,因此,要提早思考居住地的便利性。

筆者在觀察了自己,與許多朋友的長輩狀況之後的感想是:當退休後身體還算健康之際,選擇住家裡還是老人公寓,都不是一刀兩斷、有制式答案的。所以,「要不要安排父母在退休後,選擇老人公寓入住」,其實有以下兩大問題得考量:

一、費用的「可負擔性」。原則上,儘可不讓「住的人」額外花錢。舉例來說,如果要住老人公寓,每月租金當然不能超過自己所領退休金的1/3左右。假設自己搬出公寓,然後把原來的房子租出去,那麼,老人公寓的費用也不宜超過出租的收入。因為如果要子女共同負擔,也還要考慮子女們的收入,是否都能長久持續下去?!這些未來的變化及風險,都讓人難以預測。

一般來說,民營的可能很貴,而就算是比較便宜的公營的老人公寓,恐怕也並不是一般退休金準備不多的銀髮族,所能負擔得起的。根據個人過去所查找過的資料,以大台北地區公辦民營的老人公寓為例,一位老人整個月餐飲費用,差不多都是固定收4500元。

至於每月住房費用,單或雙人房小間一點的,差不多是2-25000元左右、大房間差不多是3-35000元左右。除此之外,還有額度不一的權利金或押金的機制,以及每月水電、瓦斯或電話、上網費用等。

二、好的老人公寓可入住機會。公營的可能便宜許多,但是,只要是口碑不錯的老人公寓,因為空位少,大多數人根本很難排得進去。以位在三芝的雙連安養中心為例,據說光是排隊,就要等20多年。所以,如果理想的老人公寓排不進去,或是根本負擔不起昂貴的入住費用,那就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三、要住哪裡,其實還要看「個人個性」。一般來說,團體生活多半是「照表操課」,什麼時間就一定要做什麼事,這在吃飯這件事上,更是如此。但越是年輕一點,或是獨立生活慣了的人,越是無法容忍這一點。

其次,團體生活就有所謂「人多嘴雜」的現象。所以,如果個性上就不是很隨和的人,要每天處於「三姑六婆」的東家長與西家短之中,恐怕是很難長期住得下去。

以上說來說去,其實也突顯出年紀大的人,對於「住」的要求,真的可不是像年輕人一樣的「隨便」。在此,也順便趁此機會解釋一下,個人一直不主張隨便買房的理由。

因為除了財務問題(以同樣坪數及地段為例,租金大約只是每月房貸金額的一半以內),以及繳完貸款後,房價與當初買的價格,到底是漲、是跌的問題外,多數人並沒有考慮到,住房問題在退休後的關鍵重要性在於:房子是會影響退休後健康及生活的。怎麼說呢?

更何況,房子如果買得不對,到老了之後,不但不會是一筆資產,可能還是健康與生活上的負債。就算現在有所謂「以房養老」的措施,可以讓這間自住房每月「生」出一些生活費,但撇開能「擠」出的生活費可能不多的問題,現有房貸期間最長不得超過30年的限制,在「人生沒有固定終期」之下,萬一一個不小心,存活的時間超過30年,又該怎麼辦呢?

 

Box 1、年紀大了,房東不租給你怎麼辦?

 

2014712日的《中國時報》,引述崔媽媽基金會的說法,9成房東不願租給老人,且特別是男性。且竟有房東將年齡門檻下修到45歲,讓許多中壯年人開始面臨無房可租的困境。

但真正了解這些房東,不願租給中、高年齡單身男性的主要原因,並不脫「沒錢付房租」、「單身個性孤僻,如果哪天變成『無緣死』的一群,可能會造成未來出租的困難。

事實上,為了避免自己未來年紀大了,會成為房東「避租」一族,個人建議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累積充足的退休金。

方法二、找年輕子女或朋友出面當保證人。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過去有沒有認識充足的人脈,對自己退有多重要

方法三、有認識出租房子的朋友。這時候,充足的人脈,就是你租屋的最大幫手了。

方法四、與有房子的老朋友一起合住

方法五、尋求「共生公寓」。根據2016710日《聯合晚報》的報導,台灣近年悄悄發展出弱勢邊緣人共生公寓。這些公寓租客包括年老人士、障礙者、街友,在政府社會局及租屋服務平台崔媽媽基金會等單位媒合下,住進由非營利組織出面承租,或屋主願意出租的公寓。

事實上從以上5個方法中,有3個方法都與個人過去「是否有充足人脈」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也是個人一再強調,退休規劃不只是「準備夠錢」這麼簡單而已。

 

Box 2、最值得參考的退休居住模式-同居共老

 

單身或頂客族愈來愈多,或因房價高漲而未購置自有住宅的人,退休後共住也成了熱門選擇。就以牙醫師李偉文為例,2013年他與一群知交老友們,一共12戶,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這群大多50歲上下的壯年人,共同集資,在台南市選了一塊地,預定自建一棟老人公寓,正在建築設計中,取名為「蝸居」,決定一起實踐老年的理想生活!

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他曾看過很多人事業成功,拚上全部時間,老時卻很寂寞。他希望老了後,能跟有共同記憶的老朋友一起消磨時間,有共同的回憶,才是最重要的。

事實上,目前不管是德國、日本或瑞士,都有所謂「同居共老」的「合租公寓」存在。以德國為例,雖然老人們生活在「同一間屋子裡」,但平時他們各做各的飯,隻有每周周末在公共廚房聚一次餐,有集體活動時則共同參與。要麼到附近城市旅遊,要麼到劇院聽戲。如果平日裡有人生了病,同居好友們也會主動承擔照顧他(她)或幫助購物等事務。且這些同居共老的人,在決定同住之前,都會一起制定一份「同居」規則,擬定各自的義務,例如打掃衛生、收拾房間等。

《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一書也曾介紹了日本,致力於經營能讓房客有外快可賺的合租屋業者-Share Produce另一種同時解決銀髮族居住及就業問題的模式。其運作方式是:合租屋內的打掃等管理作業,是由房客自行負責,而這些工作的報酬,則可用來抵付租金。

舉例來說,以東京都內合租屋的房租是8萬日圓為例,如果委託專門的人來從是打掃等管理作業,一個約需增加6萬日圓左右的管理費用。如果某個房客一人,完成所有必要工作,業者一個月會支付3萬日圓給房客。這樣房客便可透過這些工作,讓實際的房租與管理費減少,並且增加收入。假設工作是由好幾人同時完成,3萬日圓就由幾人分拆。

該業者形容這樣的模式,不只有經濟上的優點,因為眾房客當中,有人喜歡園藝,有人很會買東西,有人則擅長清掃工作。大家做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不僅能讓所有房客都感到滿意,負責的人自己也會很愉快。而藉由工作融入其他房客及社區,可說是這種附外快合租屋的一大優點。

目前住在種種附有外快的合租屋,房客主要是從事自由業的年輕人,當然也有正式的職員。但在未來,中、高齡者如果光靠年金不足以生活,也可能選擇這種附外快的合租屋居住。

還有,瑞士的「合租公寓」已經進化到連「小Baby」都可以共享了。一群可能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人,一起合租一、兩層公寓,一起生活並共享廚房、客廳、浴室等。

個人認為,以上不論是三五好友選一個地方「自地自建、自己經營」一棟老人公寓、把自家空房出租給有共同志趣的老人或是年輕人的模式,應該還更優於「自己一個人住家裡」或「住集體生活、個人自由度不高的老人公寓」。因為這種「同居共老」的退休模式,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同樣興趣的人在一起,可以有更多話題可聊,不僅讓生活無趣,也因為都是彼此熟悉的好朋友,比較能夠避免住老人公寓那種「三姑六婆」的困擾。

二、同居共老的費用,會比以營利為目的的老人公寓等要便宜。更重要的是:藉由多人一起生活及採買,平均分攤下來的成本,絕對比一個人要低上許多。

就如同《一個人的老後》作者-上野千鶴子表示,獨自生活的單身者,擁有不動產的比例很高。但因為是自己要住的房子,所以沒辦法轉賣或出租。不過,若房子擁有三房兩廳的格於,不防考慮出租,然後自己搬到提供照護服務的設施,如此一來便多了一項房租收入。

三、多人住在一起,生活上彼此有所照料,就算有人有輕微失能的問題,也可以獲得協助與相互照顧。例如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郭慈安和丈夫膝下無子,早已規劃好退休後和幾對志趣相投的好友夫妻同住,互相有個照應,也能保持人際互動,對身心都好。

四、自己的父母也可以互相照顧。甚至,如果幾位單身好朋友或家庭,有需要照顧的失能長輩,也可以透過這種「自己的父母,大家一起共同照顧」的方式,一方面解決「一人照顧會疲於奔命與精疲力竭」的問題,二方面,因為彼此的關係密切,不會擔心把自己的父母,交給「外人」照顧而出現問題。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