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47》做對這3件事,買投資型保單才會有happy ending!

 在前兩期專欄《「我是有錢人」迷思644》一錯再錯,難怪保戶的投資,會以悲劇收場!(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901231)刊登之後,有位網友寫信問筆者:市場上對於投資型保單的評價相當兩極。支持投資型保單的人認為,它是很好的「投資與保障兼具」,且是累積退休金相當好用的標的。

但另一派反對它的人,卻認為它「把投資與保障混為一談,且費用扣得非常重,還不如直接投資」。這位網友很是疑惑:到底哪一派,說的才是有道理的呢?因為支持與反對它的人,都是以「投資型保單結合投資與保障」為主要理由。

這個問題,筆者不知道被問過多少次了。不只是保戶,連筆者面對保險業務員或上節目時,類似的問題也總是不斷重複。其實,自從投資型保單引進國內市場以來,已經有約20年的時間。根據筆者多年來,實際接觸過的案例及經驗顯示,購買投資型保單要有好的「結局」,必須符合以下3大重點:

一、一開始,就要針對自己的需求「選對保單」。筆者認為,投資型保單沒有什麼好壞之分,而理財大眾是從什麼角度,來「使用(利用)」投資型保單,將很大程度決定投保後的結局是好是壞?

事實上,這就跟「這世界上沒有『天生無一用』之物」一樣,保戶只有「用對投資型保單」,它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功效。且更重要的是:投資型保單有兩種(變額年金及變額(萬能)壽險),保戶如果一開始沒有選對保單,幾乎可以說就註定了「下場的不美滿」。

就以前兩期筆者專欄裡的「苦主」為例,之所以投保投資型保單十多年,加上歷年配息後的整體績效,居然還不如將整筆錢,存在銀行做定存,就是因為他做錯兩件事—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選了「高齡危險保費會爆增」的變額(萬能)壽險,而且,還是「當投資失利時,保單帳戶價值會大幅縮水」的「甲型」保單,也不是單純進行投資的變額年金險。

當然,筆者完全贊同「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但是這世界上,就是有一種人「沒有辦法做到這樣的要求」,那就是「每月收入—支出」,就只剩下30005000元,既要進行積極投資以累積財富,又得購買基本保障的社會新鮮人,還就只有投保「變額(萬能)壽險」,才能一次解決這兩道難題。

特別是投資型保單是採取自然費率,越是年輕的保戶,越能透過投資型保單而非定期壽險,買到更高的壽險保障。至於那種沒有壽險保額的變額年金險,老實說,真的跟時下一般投資商品差別不大。

當然,也許讀者會說:就算保戶買的是「變額年金險」,一樣有「比單純基金投資多出許多相關費用,且收取金額不低」的問題,怎能跟一般投資「相提並論」?

目前,變額年金險除了「前收或後收」的保單費用外,還有「每月帳戶管理費」,以及「投保後前幾年解約」的「解約費用」(主要限於後收型保單)、「每年超過一定提領次數」的「提領費用」,以及選擇「類全委帳戶」的「代操費用」。以上這些收費,有些還真的不低,也是與單純投資相比,多收的一些費用。

然而,民眾在細數投資型保單「收的費用多於一般投資基金」之際,卻常常忘記,投資型保單也會有一些少收費及其他好處。特別是投資型保單,會少收一些費用,以及少掉一些投資上的稅負(相關收費比較請見下表一、二)。

 

表一、直接投資基金、ETF與透過投資型保單投資的比較:

 

0050 ETF

主動式基金

投資型保單

購買通路

證券商

投信公司銀行財富管理證券財富管理

壽險公司、保經代公司、銀行或證券財富管理

投資成本

申購手續費(外加)

0.1425%(不同券商會給予約2-6成的折扣)

0-3%,視有無特殊優惠活動而定

共同基金:無

ETF:約1%

類全委帳戶:無

贖回手續費

證交稅0.1%(外加)

前收型:無

後收型:算在遞延費、分銷費或管理費中(內含)

透過銀行或證券指定用途信託方式投資,要加收0.2%或最低一定金額(按日收取)

共同基金:投資機構收取(內含)

ETF:投資機構收取(內含)

類全委帳戶:無

投資轉換費

無此費用,但算是贖回費用

無此費用,但算是贖回費用(同一家基金公司贖回費用會有折扣,約0.5%-1%

每年轉換6-12次內不收費,超過每次收約500

管理費(內含)

0.32%

股票型約1%-2%、債券型約1%-1.5%,視基金類型、規模而有差異

共同基金:投資機構收取(同左),不另外收費

ETF:投資基構收取(同左),不另外收費

類全委帳戶:約1.3%-1.7%

保管費(內含)

0.035%

0.2%

共同基金:無

ETF:約1.2%

類全委帳戶:約0.05%-0.2%

保單成本

保費費用

2%-4%

保單帳戶管理費

前收型保單:每月約100元,保費超過一定金額則不收

後收型保單:按保單帳戶價值一定比率收取(約2.4%-5.29%),再收一筆每月100元的行政管理費

保證費用

只有「保證給付」的變額年金險收取

危險保費

只有變額(萬能)壽險,依不同性別、年齡收取

解約費用

一般收前5年,最高約5%-6.5%,並逐年遞減至0

部分提領費用

一般前5年收解約費用,之後每年超過4-6次,才收每次1000

其他稅負

個人綜所稅

買賣的資本利得不課稅(因目前證所稅停徵);利息所得享27萬免稅額

依所投資共同基金類型而有不同,請見下表二

【選擇共同基金】依所投資共同基金類型而有不同,請見下表二

【類全委帳戶】不論是境內或境外基金,只要投資國內市場所產生的配股與配息,一般都適用下表二的課稅原則。但是,也要看代操機構的投資方式,假設投資標的選擇「累積型」,則保戶的現金撥回部分,就可因為屬於「資本利得」而不課稅(因目前證所稅停徵)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費率2.11%

單筆配息2萬(含)元,則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不論是境內或境外基金,只要投資國內市場所產生的配股與配息,單筆超過2萬(含)元,都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選擇共同基金】不論是境內或境外基金,只要是投資國內市場所產生的配股與配息,單筆超過2萬(含)元,都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類全委帳戶】

不論是境內或境外基金,只要投資國內市場所產生的配股與配息,單筆超過2萬(含)元,都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但是,也要看代操機構的投資方式,假設投資標的選擇「累積型」,則保戶的現金撥回部分,就可因為屬於「資本利得」,而不用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註:保單費用及保單帳戶管理費用,有的兩者皆收,有的只收一筆。基本上來說,不收保單費用者,保單帳戶管理費用就收的比較多

製表人:李雪雯

 

表二、境內、外基金會因為投資市場在國內或國外,而適用不同的課稅方式:

 

境內基金

境外基金

投資市場

國內市場

國外市場

國內市場

國外市場

買賣利得

資本利得不課稅(因目前證所稅停徵)

適用最低稅負制,同一申報戶超過100萬元就要申報,超過670萬元時,就會被課稅

配股

併入個人所得中課稅,或以28%稅率分開計稅

--

併入個人所得中課稅,或以28%稅率分開計稅

--

配息

利息所得享27萬免稅額

適用最低稅負制,同一申報戶超過100萬元就要申報,超過670萬元時,就會被課稅

利息所得享27萬免稅額

適用最低稅負制,同一申報戶超過100萬元就要申報,超過670萬元時,就會被課稅

說明:如果投資海外市場有配股,則適用「最低稅負制」相關課稅規定

 

除此之外,透過投資型保單投資基金或ETF,還有一大優勢就是:保戶不會因為銀行理專需要業績,而被頻繁「叫進、叫出」。而在頻繁買進、賣出之下,會被扣掉多次的手續費,造成投資人可能尚未從投資中獲利,就先「貢獻」了一大筆手續費(佣金)給理專。

二、選錯投資標的。例如前兩期那位投資型保單「苦主」的另一大問題,就在於「保戶根本選錯連結標的」。因為,他選擇了自以為「保守穩健、高固定配息、高利率外幣」的「高收債基金」,扣掉匯損後的年化報酬率,甚至還不如當初老老實實存銀行台幣定儲。

近幾年,各壽險公司推出的投資型保單,普遍吹起一股「類全委保單」的風潮,號稱選擇「類全委帳戶」的保戶,可以享有「投資專業機構代操」的優勢。

由於多了這個「委由專家代操」的優勢,類全委投資型保單,也會額外收取一筆「類全委帳戶費用(一般為保單帳戶價值1.5%-1.7%左右)」。很多保戶及投資專家,都會因為壽險公司,多收了這筆費用,而認為是最不值得投資的投資型保單類型。

但筆者認為,儘管這筆成本收費不低,但是,一般投資散戶想要請專人(專業機構)來幫忙「委外代操」,有其一定的投入資金門檻限制。目前,國內開放給投信、投顧業者所承做的「委外代操(正式的名稱應該是「全權委託投資」)」業務(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G0400084),最低的資金門檻是500萬元(但一般代操機構的最低門檻,實則要上千萬元),而以類全委投資型保單為例,最低的投入資金門檻只要30萬元。

至於代操的費用,據了解,目前一般投信公司的收費是:管理費比照勞保基金委外代操的基本管理費率(0.12%https://www.blf.gov.tw/media/29988/0新制109-1受託機構申請須知.pdf),另外,還會按「獲利20%」收取一筆「分潤費用」(但如果出現虧損,要將虧損「補回去」。例如第一年賺500萬元,投信公司收100萬元的分潤,第三年如果虧損50萬元,那麼在第四年,必須要獲利超過50萬元之後,才能依獲利金額收取20%的分潤),但類全委保單的「代操費用」則是1.5%-1.7%左右,相對低廉許多。

所以,儘管類全委帳戶無法「保證獲利」,但對完全不擅於投資,也沒多少時間做功課的人來說,它也許是一個稍微能幫助保戶進行紀律化投資,又能降低自己投資失誤的投資標的。

當然,仔細比對各壽險公司推出類全委保單的不同帳戶內容,除了發行幣別不同外,包括股債比(例如股債各半)、投資區域(例如專門投資在台股,或是佈局全球)在內的投資策略(有些只能做多,有的則是多空皆做),也有滿大的差異,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保戶在挑選上的困難度。筆者建議讀者,可以參考「《「我是有錢人」迷思6294大重點,選出能幫你賺錢的類全委帳戶」一文中的4大重點」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636160)。

三、買了之後,一定要「定期、持續檢視保單帳戶價值」,絕對不能買了之後就放在那裡。個人認為「定期檢視」最重要的理由是:如果保戶買的是變額(萬能)壽險,因為保單帳戶價值會持續扣危險保費,且會隨著保戶年齡的提高而大幅增加。所以,假設投保後,不注意保單帳戶價值的增減,很容易造成保單失效的問題。

更何況,投資型保單除了固定繳費的「期繳」保單外,躉繳保單也一樣可以加碼投資。這個時候,「不停扣」與「加碼投入」,就成了保戶可以降低持有成本、提高整體收益的最大關鍵。

在「不停扣」部分,筆者之採訪了一位以銷售投資型保單為主,也常四處演講,分享投資型保單定期檢視方式的業務員—蔣竣植,他認為「投資型保單不停扣」,就跟定期定額投資一樣,就算投資標的價格下跌,唯有繼續投資,也才能夠降低持有成本、拉高獲利。

正因為如此,他都會建議客戶在投資之初,先別把所有資金全數投入,一定要保留13成的現金(視進場時點市場高、低點而定,像現在全球市場處於高點,就要保留較多的現金),以便等萬一市場大跌時加碼進場。

蔣竣植強調,投資要有獲利,最重要的就是「跌時是否有逢低買進」?而一般投資人能不能做到「逢低(大跌)買進」,一是靠「勇氣」,這就要靠不斷地教育投資人;另一個則是靠「有沒有加碼的本金」,這部分,就需要靠平日的準備才行。

至於加碼的方式,蔣竣植的做法是:例如原先進場是50萬元,之後每3個月檢視一次。如果遇到市場下跌,導致保單帳戶價值跌到45萬元時,就加碼5萬元進場,補足到原本的50萬元的水準。

之所以設定3個月的期間,進行紀律性地檢視加碼進場的動作,他認為最主要是因為過去世界各國,沒有因為QE的因素,造成市場資金過於泛濫,一旦市場大跌,會經過一段長時間,才會漲回原本下跌的水準。如今在各國QE、資金過多的影響下,市場一旦大跌,通常很快(短時間)就會漲回原點。

至於是否要特別挑選加碼買進的價格?蔣竣植的個人看法是:由於是每季(三個月)才檢視一次,所以,根本不要在意「是否買到絕對低點」?因為根據他的個人經驗,越是在乎「買到絕對低點」的人,買進後通常價格下跌的機會較多。

所以,蔣竣植通常都會勸客戶,只要選定在今天執行加買進場的動作,就不要刻意設定買進價格,只要紀律性地執行「買進」這個動作即可。「越在乎價格,就會讓自己落入「炒短線」的困境之中。更何況,僅僅透過一次的加碼買進動作,不可能大幅降低投資成本的」,他說。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