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07》「好享退」專案的基金績效,為何落後台股大盤及0050?

 前幾天,有位網友看到媒體上一則新聞(https://ctee.com.tw/news/insurance/417494.html),提到金管會透過基富通平台推出的「好享退全民退休投資專案」,3家投信群益、國泰、安聯投信推出的9檔基金,成立來績效不但全數正報酬,而且平均績效達20.07%。自2021年年初以來,短短1個月的平均績效也高達2.95%,成績相當亮麗。

因為她一直有聽從筆者的建議,看到任何媒體上出現的數據,都一定要拿計算機出來「好好驗證」一番。果然,就讓她找到了藏在細節裡的「魔鬼」新聞中提到的「成立來績效不但全數正報酬,而且平均績效達20.07%,2021年來短短一個月的平均績效也高達2.95%,成績相當亮麗」只不過是平均數字而已。事實上,有將近一半的基金,並沒有達到20.07%的績效表現,且仍有基金「自今(2021)年以來的報酬率」是負值。

更重要的是,這位網友看到另一篇報導(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5568)說:相較於台股大盤,由於台股在2020年一共上漲22.8%,主要連動台股、市值前50名企業的元大台灣500050),去(2020)年更是繳出超過30%的報酬率,將9檔「好享退基金」狠狠甩在後頭。

如果把觀察時間拉長到,與「好享退」專案最早開始的相同時間(2019723日),截至今天(2021222日)的績效表現,005063.9%,美股的費半及NASDAQ指數的漲幅,也分別有94.62%與62.46%,遠超過「好享退」專案中,表現最好的組合式基金的37.68%。

她拿著這份資料來請問筆者:為什麼號稱可以幫助投資人做好退休規劃的「好享退」專案,基金的績效卻遠遠落後以上的幾個指標?筆者的回答很簡單:這完全是「非戰之罪」,而是因為以下兩點原因所導致:

首先,先天上的限制,決定了未來基金績效的的表現。可以這麼說,9檔「好享退」組合式基金成立之際,就已經決定了它的績效表現。為什麼這麼說?

如果讀者仔細了解新聞中9檔基金的資產配置,就可以發現一個事實:投資在股票比重高的組合式基金,績效表現就會大幅領先「股債各半」,或甚至是「債多股少」的標的。

這樣的規則能夠讓投資人容易理解:為什麼當股票市場好時,許多(股債)平衡型,或是「保守型(以債券投資為主)」的投資標的,績效表現會落後大盤非常多。

事實上,不論是「好享退」專案裡的組合式基金,或是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各種基金或ETF,在它成立之初,就已經把它的操作方式「定死了」。也就是說,如果是所謂的「債券型」基金,它就得持有一定比重的債券。基金經理人不可能在債券市場行情較股票差之際,把很多資金都挪去購買股票。

如果投資人把累積退休金的過程,想像成由台北到高雄間的旅途。在這兩點一線之間,有些路段也許非常通暢,有些地方則有可能因為塞車,而出現走走停停的現象。

如果現在投資人必須在4小時內,由台北開車到高雄(差不多370公里),以時速100公里為例,理論上可以在預定的時間內到達。當然,如果投資人能飆到時速150公里,抵達高雄的時間肯定更快。只不過,就會因為超速開車,而吃上不少罰單。

假設中途有塞車,時速掉到5060公里。為了趕時間到達目的地,投資人勢必得加快一些速度,才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到達。但是,一旦現在有人規定:投資人走中山高速公路時,時速一律只能控制在90公里。那麼,「遲到」的結果勢必無法避免。如果再有塞車狀況,又被限制行車時速,延後的時間勢必更長。

回到整個基金或ETF的投資,目前投資人遇到的最大「難處」是:許多投資操作的遊戲規則,在商品推出之際就已確定。這樣的好處是:方便投資人了解自己的預期報酬率,並且得以容易比較兩個同類型基金的績效表現優劣。

筆者曾經在「《「我是有錢人」迷思599》勞工退休金弊案頻傳,「好享退」專案會是最佳的退休規劃替代專案嗎」這篇專欄(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118533)中提到,「好享退」專案有兩大重點:這9檔基金都是「組合式基金」,且多數的「風險RR值」,都因為「退休規劃」這個目標,而設定在風險相當低的RR3,或甚至是RR2

其中,只有兩檔「積極型」的組合式基金,是風險值較高的RR4。但問題是:它一樣有投資在股票與債券比例的「框架」存在。意思就是說,RR值數字越低者,投資在債券的比例就會比較多。如此一來,當股票市場行情優於債券表現之際,這類的投資標的績效就不會「太好看」。

然而,投資市場是活的,在這一波全球股市大漲的黃金期之前,債券的表現是普遍優於股票的。但是如今,在市場風向已經改變之際,如果經理人不能順應這個趨勢發展,在投資標的比重上被「綁手綁腳」,那就只會錯失掉「以最小的風險,獲得最高利潤」的機會了。

下圖是筆者在「《「我是有錢人」迷思605》過年要除舊佈新,投資理財也要有新思維(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231171)」那一期專欄中,曾經使用過的圖表。它是0050與某檔全球高收債基金,近幾年來的「波動率」、「年複利報酬率」,以及「夏普指標(代表「每單位風險所獲得的報酬」,數字越大,代表在考量風險之後的回報也越大,是較佳投資標的)」的比較。

 

圖、0050與全球高收債基金近10多年來的夏普指標:

資料來源:理柏Lipper

 

讀者從上圖中可以發現:過去債息(報酬)高,波動相對較低,投資人投資在債券上,是會有不錯的成效。但近幾年,高收債基金卻是呈現「報酬率降低」與「波動率大增」的情形。

在此同時,股票投資(以台股0050為例)的波動率,雖然比債券型基金高(反映在RR值上,數字就是比較高的RR4RR5),且也隨著期間變短而增加。但是,如果把風險因素去除(假設投資人承擔相同風險)之後,0050的投資價值,仍舊優於全球高收債券型基金。

所以筆者跟這位網友解釋,這9檔基金績效不如台股大盤,真的不能怪「好享退」各基金經理人「不努力」、「沒用功」或「投資專業太差」,真的是「非戰之罪」吶。因為,0050可都是100%投資在股票上,且又拜近一年台股飛漲的激勵,投資績效當然會出現極大的差距。

那麼,讀者可能會問了:既然市售的各類型基金與ETF,都有「投資操作方式被框架限制」的缺點。但是,自己又沒有太多專業,可以決定每一年的股債比,這部分是否可以仰賴專家來「代操」或決定呢?或是國內有沒有什麼投資工具,能夠跳脫以上的框架,讓經理人可以自由視市場情況,進行非常彈性化的操作?

實際的答案是「有的」,這就是目前國內開放給投信、投顧業者所承做的「委外代操(正式的名稱應該是「全權委託投資」)」業務(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G0400084)。只不過一來,全權委託代操有一定的資金門檻限制(最低500萬元);二來,它只能幫單一委託者,而不能幫「眾多散戶」委外代操。

說到「委外代操」,也許讀者的腦海中,會立刻浮起壽險業者近幾年推出,也非常熱賣的「類全委保單」。但是一來,這類商品其實跟「好享退」專案一樣,都是一檔「組合式基金」的操作模式;二來,它也一樣有前面所提到的「基金在發行之初,就已經把投資方式給限制住」的問題(有關類全委保單與「好享退」專案在退休規劃上的優劣,筆者將在之後的專欄中,再進一步深入比較)。

所以,除非市場上真的出現「投資操作方式極端彈性(股市好時,可以100%投資在股票上;當股市行情差時,又可以100%放在安穩收益型債券上;且投資區域也可以「不必局限在國內或國外」)」的商品,投資人也許才能真正享有「靈活代操以便讓收益極大化」的好處。不然,投資人就得「隨時依股、債市的榮枯,自己動手進行股、債比例的調整」。

其次,9檔「好享退」組合式基金的績效不如0050,也與自去(2020)年以來,台幣不斷升值有關。就以9檔基金中,績效表現最優的一檔組合式基金(主要投資地區為海外)為例,自今(2021)年以來(至219日為止)的績效表現,以「美元」計價的報酬率是7.82%,但換算成以「台幣」計價的報酬率,就只剩7.18%(https://www.moneydj.com/funddj/yp/yp012000.djhtm?a=ACCA220)。

從這一點來看,也可以提供給有心做好退休規劃民眾一點點心得:海外投資的報酬率也許會比國內要高,但是,投資海外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匯兌損失」。

所以,投資人真的要仔細思量:為了比台灣投資多一點的報酬率,卻可能承擔更大的匯損。這一來(賺)一往(賠)之間,到底值不值得?關於這一點,筆者沒有標準答案,只是投資人勢必要在進行退休規劃的資產配置時,將此一變數考慮進去。至少對於沒幾年就要退休的民眾來說,就不宜把所有的資產,通通挪往國外才是。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