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29》4大重點,選出能幫你賺錢的類全委帳戶!

 最近,有位讀者說他的銀行理專,向他推薦一檔台幣計價的類全委保單。理專告訴他:選擇類全委保單,就是用很少的錢,請專業的投資機構幫忙「代操」,完全不用自己傷腦筋選擇投資標的,還可避免因為選錯標的而虧錢。

但是,完全不擅投資的他,看到理專給他的保單相關資料,包括近幾期「含撥回」及「不含撥回」的報酬率數字也是「霧沙沙」。因為,他手邊沒有任何投資型保單類全委帳戶的績效比較表,根本無法知道這些數字,是不是「表現優於同類型帳戶」?

為了要幫這位讀者「解惑」,同時也想了解類全委保單發行這麼久的時間以來,其績效能不能令保戶們滿意?所以,筆者嚐試做出一個可供讀者們參考的比較表。

但是,由於類全委帳戶數目太多(目前大大小小規模的帳戶,超過400多檔),筆者只能選擇帳戶規模較大的幾個標的。之所以如此排序的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持有帳戶的投資人數最多、影響層面最廣」。

 

表一、規模超過50億元台幣的類全委帳戶相關資料及績效表現比較:

一張含有 桌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資料來源:各類全委帳戶網頁及月報

製表日期:2021717

說明1:黃色色塊標明RR值為4,以及「含撥回報酬率」較高者;有底線基金表示為「投資在垃圾債比重超過6成」的債券型基金

說明2:問號則為網路上查不到資料

註*:請參考筆者過去文章中解釋(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294095

 

表二、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類全委帳戶相關資料及績效表現比較:

資料來源:各類全委帳戶網頁及月報

製表日期:2021717

說明1:黃色色塊標明「含撥回報酬率」較高者;有底線基金表示為「投資在垃圾債比重超過6成」的債券型基金

說明2:問號則為網路上查不到資料

註*:請參考筆者過去文章中解釋(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294095

 

且為了儘量公平起見,筆者只以發行最多的台幣及美元計價的「含撥回報酬率」標的進行比較(請見下表一、表二)。然而,看到這份個人努力整理出來的名單,有幾個「現象」,不得不跟讀者說明:

首先是不同計價幣別的類全委帳戶規模,呈現非常明顯的「兩極化」現象。以台幣計價帳戶為例,第一(近500億元)、第二名(230多億元),跟第三名及以後的帳戶規模差距甚多。

但是,雖然第一名以台幣計價類全委帳戶(新台幣精選平衡型),有493.1億元台幣,但如果與以美元計價的類全委帳戶規模相比,還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且由於該公司在20199月,因為電腦系統造成保單之亂,被金管會處罰暫不得發行投資型保單,所以,其規模就幾乎是沒有太大的變動(因為只有定期定額投資者,才能持續投資該帳戶)。

至於第二名,則是受惠於台股今年的多頭行情,短短3天就大賣145億元,之後銷售金額持續增加的元大人壽「元大人壽全權委託元大投信投資帳戶ESG永續成長(月撥回)」。從網路上該帳戶的月報來看,實際資產規模已經爆增到234.4億元。

自此以降,第三名的安聯人壽「台幣環球股債均衡組合」類全委帳戶(交由安聯投信代操)規模,尚不滿100億元。總計規模超過50億元的,一共也不過7個類全委帳戶而已。

但如果以不同計價幣別來觀察,台幣計價的類全委帳戶規模普遍不大,投資人選擇的「主流」,還是在以美元計價的類全委帳戶上。前6大美元計價類全委帳戶的資產規模,全都在10億美元(約300億台幣)以上。顯示出國內投資人,還是偏愛投資海外。

而且,以美元計價的類全委帳戶規模大小,也同樣有很大的差異。依6月底各類全委帳戶月報資料來看,以美元計價規模的第一名,是由聯博投信代操的「全球成長收益型」帳戶(由國泰人壽發行),有46.15億美元(約1300億元台幣)。第二名是國泰投信代操的「MIT多元收益組合」帳戶(同樣也是國泰人壽發行),則有37.2億元,幾乎也等於是第三名的兩倍有餘。

其次,投資人看到的報酬率數字,並沒有反應匯兌上的損益。事實上,美元兌台幣近一年(截至7月為止)的匯率,大約貶值了4.85%,等於外幣計價類全委帳戶投資人手裡拿到的報酬率,還要再扣掉近5%左右。以美元計價類全委帳戶一年績效第一名為例,19.09%的報酬率扣掉匯損,就只剩下14.24%,才是投資人實拿的獲利。

再者,前幾大類全委帳戶的風險值,幾乎全是RR3,但內含風險,卻未充份表現。除了元大人壽的類全委帳戶,因為強調股、債無上限,且可以在基金經理人認為「需要」的前提下進行槓桿操作,所以RR值是4以外,其餘前67大類全委帳戶(包括以美元計價者在內)都是「RR3」級。

但是,如果仔細檢視這些類全委帳戶的前5大投資標的,其實可以看到不少,或甚至前5大投資標的,全都是基金警語裡有標註「配息有可能來自本金」,風險並未充份表現的高收益債基金(有關現有RR值,不能100%反應基金真實投資風險的解釋,請見筆者過去專欄: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063225)。

第四,各個類全委帳戶的股債比差異甚大,且與報酬率也不怎麼「匹配」。理論上,股票投資比例高的,風險值固然比較高,卻可以在股市行情好時,替整個類全委帳戶的績效表現,帶來比較好的成績。

然而,從前67大類全委帳戶的資料來看,不但每一檔的股債比差異大,也無法完全顯現「股票投資比重高,績效表現就一定好看」的結果。當然,之所以有這樣差異,很大部分的原因也是出在:每一檔類全委帳戶月報裡,股債比的陳列方式並不統一。

舉例來說,有的資產配置雖有股票與債券的分別,但同時又列出ETF及平衡型基金標的,卻也未明確指出投資在股債的比例是多少?又例如某檔類全委帳戶中,投資比重最高的是「新台幣靈活組合」,卻也並未明確指出裡面的股、債比例。

第五,儘管所有類全委帳戶,幾乎都訴求「全球佈局」,但是,除了元大人壽的類全委帳戶,是重押台股之外,其餘投資在台灣的比重都不高,且有不低的比重,都放在風險不低的「高收債基金」標的上。

第六,類全委帳戶裡的選擇標的,還是以自家金控或集團旗下的標的為主。當然,這樣的好處是:也許管理費可以打些折扣。只是這部分,除非投資人能夠深入鑽研年度財報內的細節,否則,也不太可能了解管理費的實際折況狀況。

一檔類全委保單賣的好不好,固然是受到保險公司及代操機構的品牌知明度、操作實績,以及通路(業務體系及銀行通路)銷售能力強弱的影響,不一定與類全委帳戶的績效表現有密切關係。

但是,就如同這位網友的提問:當類全委帳戶績效不像一般共同基金,甚至是同樣屬於「組合式基金」的「好享退」專案一樣透明可查之際,也很難讓一般投資人相信:長期投入這種「有專家代操」效果的類全委帳戶,會是投資時的「最佳選擇」。

老實說,筆者在整理出這份自行彙整統計的表格後,可以說是「一個頭,兩個大」。因為,這份表格所呈現的「事實」,似乎沒辦法給提問的讀者任何明確的答案。而筆者向幾位資深業界人士請教之後,也得不出一個公平合理的評比方式,可供投資人參考。

所以,筆者將「績效比較基礎」的腦筋,動到了另一個「組合式基金」的選項—基富通「好享退」專案裡的標的(請見下表三)上。個人所持的理由有以下兩點:

其一,不管是類全委保單,或是基富通的「好享退」基金,都是「組合式基金」,也就是委由某投信公司的基金經理人,幫忙投資人挑選「眾多基金及ETF」。

理由之二則是,基富通的「好享退」基金,都是以「台幣計價」。兩者之間的唯一差別只在於:「好享退」裡的基金組合,多數為外幣計價的境外基金或ETF;但以台幣計價的類全委帳戶裡的標的,卻是以台幣計價的境內基金或ETF

 

表三、基富通「好享退」基金績效表現:

類型

RR

基金名稱

股債比(%)

績效表現(%)

3個月

6個月

1

成立至今

積極

4

國泰泰享退系列2049目標日期組合基金

80.02/5.23

3.92

6.62

28.52

39.79

積極

4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

76.72/0

3.66

7.24

26.64

29.34

穩健

4

國泰泰享退系列2039目標日期組合基金

72.86/12.49

3.32

5.57

25.83

34.72

積極

3

群益全民成長樂退組合基金

75.07/4.91

2.92

5.80

22.34

26.12

穩健

4

國泰泰享退系列2029目標日期組合基金

54.84/27.26

2.68

4.58

21.09

26.60

穩健

3

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

54.38/29.87

3.99

4.74

17.55

18.03

穩健

3

群益全民優質樂退組合基金

56.2/13.67

2.30

4.24

17.30

17.13

保守

3

安聯四季回報債券組合基金

0.38/76

1.11

0.65

5.67

2.76

保守

2

群益全民安穩樂退組合基金

15.54/49.34

0.08

0.61

3.11

0.40

資料來源:https://www.fundrich.com.tw/new-theme-fund/root.201908TRIP.9funds?fbclid=IwAR1KOawkWu63mqb1rzJSF7LjGgcfnVlwvavw-dAE1pJ-YUNXw_2I83OQv3Q

註:「好享退」專案中的組合式基金成立時間為20197月左右

選取資料日期:2021718

 

儘管這9檔「好享退」組合式基金標的,不但RR值不同,股債比也有極大的差異。但是,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大概的規則」存在。首先像是「積極型」的組合式基金,投資在股票上的比重,也都至少超過7成以上。以3個月的績效表現數字來看,都至少有3%以上的水準(最高是3.92%)。

其次,「穩健型」的組合式基金,投資在股票的比重就降低不少,差不多是5成的比重,且以3個月績效為例,報酬率也都不滿3%。至於「保守型」部分,投資股票的比重更低,有的甚至還降到幾乎為0。當然在此同時,報酬率也就越低。

筆者認為以上的benchmark,至少在「前提大致相同」之下,能讓類全委帳戶的投資人,了解自己所買標的的績效表現「是否高於市場該有水準」?且不論是好享退專案,或是投資型保單的類全委帳戶,投資人其實可以歸納出一些,未來在選擇標的時的「方向」。如果以「看圖說故事」的角度來看,以上3張表顯示了2個很大的重點是:

首先,在現階段全球低利率、資金過多的環境下,長線投資人想要在可忍受的不高風險之下,獲得最大的資產增值,就一定要「積極投資」,且投資組合中的「股票」佔比,就絕對不能少。

這裡可以舉兩個案例來說明,其一是位列台幣類全委帳戶規模第二的元大人壽全權委託元大投信投資帳戶ESG永續成長(月撥回)」,其在台灣股票型基金上的比重,就高達78.6%。

至於另外一檔以美元計價,但未列入表一、表二的類全委帳戶,其不管是一、三或五年期的績效(含撥回資產),都是第一名。真正細看其投資策略可以發現:這檔類全委帳戶幾乎100%投資在股票市場,而且集中投資在歐洲及美國的(科技、金融、通訊)股(主要是ETF),完全可以打破國人「唯有投資高收債,才有最高報酬率」的迷思。

其次,股債比雖然與績效表現有點關聯,恐怕還不是影響投資人未來收益的最大關鍵因素。投資在哪裡?重押哪一種資產?有沒有「選對標的」?恐怕才是績效好壞的最大重點。簡單一句話:「基金經理人的正確佈局」,才是類全委帳戶投資人的最大獲利保證。

3個月績效表現最佳的「元大人壽全權委託元大投信投資帳戶ESG永續成長(月撥回)」為例,能夠繳出6.77%的績效數字,很大程度就是在這段期間,選擇「投資台灣」,且儘量選擇「以新台幣計價」的標的上。

因為,實際從StockQ上的統計(http://www.stockq.org/market/)數字來看,自年初以來(到721日為止),台股的漲幅高居全球股市的第7名(漲幅18.51%),相對於美國道瓊指數的13.69%,以及SP 50016.04%,以及費半的17.65%,以及MSCI全球指數的12.89%要好(請見表四)。

當然,「近3個月績效數字」的計算期間,正逢5月台灣疫情爆發,台股加權指數一度重挫,3個月來的加權指數漲幅也不過4.29左右。其實也一定程度,考驗著基金經理人的操盤功力。

 

表四、台灣及全球主要股市年初至今,以及近一年報酬表現:

股市

今年至今(721日)

一年報酬

台灣

18.51

48.38

MSCI台灣

15.67

48.52

MSCI全球

12.89

30.81

MSCI美國

15.68

35.10

美國道瓊

13.69

--

美國SP 500

16.04

--

費半

17.65

--

MSCI亞洲新興市場

0.09

20.31

上海綜合

2.93

--

深圳A

7.48

--

印度

10.40

--

日經225

0.38

--

MSCI歐洲

9.62

23.17

資料來源:http://www.stockq.org/market/

 

當然,筆者絕對不敢保證「未來投資台灣絕對能繼續賺大錢」。但是,筆者比較建議投資人:在選擇是否投入某一類全委保單時,重點應該要擺在「代操投信公司」的操盤功力如何?

也就是說,「基金經理人能不能在全球資產配置的佈局上『靈活操作』」,是很重要的觀察重點。假設該看好台灣,而不敢重押資金,或是看好國外某一地區的前景,而不敢「相信自己的直覺」,恐怕操作績效,也很難有亮眼的表現。

當然,「基金經理人操盤功力」,也才能確保日後的績效表現佳績持續不墜。不過,儘管就像每一檔基金都有的警語一樣,「過去的績效表現,不一定是未來報酬率的保證」,但筆者認為,想要透過類全委保單而累積財富的理財大眾,可以注意以下的4大重點:

重點一、績效表現不能看短,而要長期穩定。理論上,投資人在挑選基金時,除了短期的績效表現外,至少要看一年、三年及五年(一般基金最好是看三、五年的報酬率)的績效表現,且要與同類型基金報酬率進行比較。投資類全委帳戶,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由於類全委保單推出時間不一,特別是以台幣計價類全委帳戶為例,不少是近一、兩年,甚至才幾個月的標的。表一、表二所列的「含撥回報酬率」選取期間,是以「3個月」、「6個月」及「1年」為準,主要是為了配合帳戶規模第二大的「元大人壽全權委託元大投信投資帳戶ESG永續成長(月撥回)」,成立才滿3個月。

再加上以類全委帳戶規模超過50億元台幣的7檔標的來看,有23年報酬率資料的不過檔4,有超過1年報酬率資料者是5檔。所以,筆者建議想要購買類全委保單的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回歸到「選擇代操投信公司」的標準上。

也就是說,「代操投信」同一金控或集團旗下過往所發基金的績效表現,不但能凸顯代操投信公司整體投資功力,也將是類全委帳戶投資人最佳的績效保證。

重點二、帳戶規模大,且持續增加。現階段,大多數類全委保單都屬於「後收型(也就是保戶在投資後的3-5年贖回,要扣很高的解約或贖回費用)」,再加上類全委帳戶並沒有像一般基金那樣的退場機制,所以,投資人不會面臨投資一般基金,所面臨的「規模過小而下市」的風險。但是,類全委保單跟基金一樣,規模過小,也會與「績效表現不佳」結果有關。

事實上,規模與績效表現極有可能「互為因果(但並非絕對)」。如果類全委帳戶逐月、逐年降低,不但找不到好的基金經理人人操盤,未來績效肯定也不會太好看;一旦帳戶報酬率不佳,自然又會影響帳戶規模的大小。

一位在投信業經歷超過30多年的資深業者就特別強調,投資人除了選擇規模大的標的(帳戶)外,更要選「資金持續流入」的類全委帳戶,也才比較能確保日後的績效表現不俗。

只不過,目前各類全委帳戶網頁上,都只有「最近一期」的月報資料,一般投資人很難獲得這類的資料。但至少「帳戶規模大小」,還是可以做為一般大眾參考指標之一(並非唯一)。

重點三、一定要慎重思考匯兌風險對投資收益的影響。也許投資人會覺得,這完全是個人意識型態上的「偏見」。但筆者仍想不厭其煩地建議:如果未來生活是在台灣,所有花、用及提、存,都是使用新台幣。那麼,大部分的投資最好都集中在台灣。因為至少投資人所看到的報酬率,都是實實在在的獲利,不用再扣掉可能的匯損。

理由很簡單,只要有一道換匯的手續,就一定不可避免出現匯兌損益。當然,台幣有升、有貶,投資人有可能賺到比原本投資更多的匯兌收益,但也有可能好不容易賺的,又得因為扣掉匯兌損失,而「吐回去不少」。

請讀者千萬不要誤會,認為筆者存有私心,「萬般投資唯有台灣好」,也不是要投資人,完全不得投資海外。只是這麼長久以來,飽受不少匯率升貶之苦的投資人,一定要深刻記取「過往教訓」,在進行台幣與外幣資產投資報酬率比較時,一定要把匯率波動的風險考慮進去。

就以美元兌台幣為例,早些年,台幣匯率的波動,可能只在5%之間。但是近些年,波動的幅度都有可能達到8%或更高。這部分的變動風險,值得想往海外投資的民眾參考。

另外,雖然目前類全委帳戶計價幣別的「主流」是美元及台幣。但仍有一些是以人民幣及澳幣,甚至歐元計價的標的(當然,規模都不大)。選擇這些幣別的投資人,就更要注意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了。

重點四、千萬不要只看績效表現及配息率,更要特別注意類全委帳戶的配息,到底有多少比例是來自本金?如果過去有一段長時間,配息都是來自於本金,那麼,不但代表基金經理人操作績效不佳,更有可能造成「投資人配息全部來自本金」的風險。

然而根據筆者逐一搜尋資料時發現,雖然大多數公司都有誠實交待這項數字,但是仍有一、兩家,並未誠實公開(至少筆者找了半天,也沒看到,也許是藏在什麼地方。但是,如果筆者努力找都找不到,一般投資人恐怕也很難輕易看見)。所以,筆者比較建議,如果連這樣的資訊,都不敢輕易show出,投資人恐怕也得考慮再三了。

當然,由於每一檔類全委帳戶的「撥回率」不同,想要投資類全委帳戶的投資人最該注意的,就是帳戶目前的淨值數字,並且參考「撥回前」與「撥回後」的淨值走勢圖。

假設現在淨值跟當初的10元沒差,或根本低於10元,且「撥回後」的淨值走勢圖「一路平坦」,而非「一路向上」,那就代表投資人拿到的「撥回(配息)」,很大比例都是來自本金。長久以往,都將對整體投資收益不利。

 

註:一家保險公司,可以委由一家代操機構(投信公司),成立一個「類全委帳戶」,且可以有多檔類全委投資型保單,連結此一帳戶;同樣的,一家代操機構,可以同時為不同保險公司,成立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類全委帳戶,且名稱各有不同。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