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31》還在搶高股息?小心賺了高利,卻賠了價差!

 記得之前「海角七號」有一句經典台詞是:「現在什麼都在BOT,山也BOT、海也BOT」。套用到現在的投資理財市場裡則是:現在不管是什麼金融商品,只要是能號稱「高配息」,鐵定能讓投資人搶著「埋單」。

前幾天,一位朋友跟筆者「求教」。她說她的父親,非常喜歡跟著媒體買「固定且高配息」的金融標的,像是定存股或高收債月配息基金。只要媒體上報的「明牌」,他就跟著買個一、兩張。

而且據這位朋友說,她的父親買了之後,就真的是當做「定存」在看待。因為在這位朋友父親的眼裡,所謂的「定存股」,就是挑一檔「高現金殖利率」的標的,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地「存」在家裡「固定領高配息」了。

但這位朋友看了她父親的持股明細,由於每每都是高配息消息出來之後「高點搶進」,長期下來並沒有怎麼「賺大錢」。多數情況下是「賺了利息」,卻賠上本金。所以,她實在滿質疑這種「高配息」標的的投資策略。

事實上,這位朋友的父親,忽略掉所謂「定存概念」投資標的,存在著以下幾大風險:

風險一、沒有「永遠的配息股」。人常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所以,如果把這句諺語,套用在企業獲利上頭,也一樣適用。企業不但不可能年年都賺錢,更是很難具有長久的競爭力,且能夠在市場上永遠存在。

既然這世界上沒有永遠存在的企業,更沒有辦法歲歲年年都保證賺錢,也就不可能有「永遠都配息,且配息還不低」的股票這回事。那麼,投資人又如何堅持迷信「非選定存股」不可呢?

風險二、有關「現金殖利率」計算的問題。以國內投資人相當愛的「定存股」為例,計算現金殖利率的參考「股價」,是會影響到所得出來的殖利率數字高低。

如果一年配一次息的股票,比較正確的殖利率算法,是配息除以除息前的股價。但是,一般對於過往的數字計算,會以「除息當天股價」來計算。而當股價低時,所算出來的「殖利率」數字,就會顯得特別好看,但卻並不代表它的實際報酬率。

風險三、投資人可能賺了股息,卻可能賠了價差,或者是配息,完全來自於原本所投入的本金。事實上就以股票為例,在除息之後,如果股價不能夠填息(回到除息之前的價位),那麼,投資人所謂的股息,不過是「用自己的本金配出」的一種「左手換右手」的戲碼而已。

在股市浸淫二十多年、看過自己與太多股民,因為對投資存有錯誤迷思而失敗的案例,並且把自己「轉虧為贏」的投資心得,寫成《GOWIN投資模式》一書的作者施國文,就對於媒體每到除權息旺季,就開始吹捧「高現金殖利率股票」的說法「頗不認同」。

他認為台股的「現金殖利率」,其實並不是真正近似「完全無風險」的「殖利率」概念,而在他眼裡,「高現金殖利率」這個名詞,如今反倒比較像是一種股市「短期炒股」的專業術語(https://gowin12682.blogspot.com/2018/03/ex.html#comment-form)。

施國文解釋,台灣股市中配發現金股利給投資人時,其實是把除息前一天的收盤價扣除配給發的現金股息(例如配發現金股息4元,除息前一天的股價是50元,除息當天的參考價變成50-4=46元)。也就是說:投資人的持有的總成本,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家公司的股價往上漲,回到投資人原來買的價位50元,這稱為完全填息,這樣你才是真正把這些股息放到口袋,也才有所謂真正的享受到這個「現金殖利率」的報酬。

相反地,假設除息之後從46元的股價一直往下跌到40元,投資人不但沒有「真正賺到股息4元」,還會賠了「差價(資本利得變成負的,40+4-50=-6)」。

另一個過去曾經發生過,讓許多「存股族」慘賠的知名案例,就是代號2498的宏達電。從2006年到2012年間,該股的配股、配息非常高(兩位數以上,請見下圖一)。

 

圖一、宏達電股利發放:

一張含有 桌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資料來源:聚財網

 

但是,投資人如果單純看中它的高股利政策,而進場搶買。就算能拿到股息,卻是嚴重賠了價差。宏達電從最高的三位數、四位數(2006-2012年間),到現在只剩兩位數的股價(圖二)。

 

圖二、宏達電股價:

資料來源:goodinfo

 

風險四、低利率的世界,不可能有所謂的「風險低,但卻高利」的金融投資標的」這回事。因為,當市場利率如此之低下,願意提供比市場高出更多倍債息的公司,營運狀況恐怕都不可能太好。如此一來,投資人所承受的風險(投資人收不到債息,或是發債公司直接破產、倒閉),恐怕也會跟著高債息而增加。

事實上,之前非常多年,高收債月配息基金的投資人,之所以月月領高配息,且本金沒有太大折損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債券投資人的收益來源包括兩大部分債息,以及債券價格的價差收益。特別是後者價差收益,在市場利持續走跌之下,持有債券的投資人可以說是「收獲滿滿」。

但是,好日子不可能永遠存在。先不說債券投資人會不會因為「市場利率反轉走升」而產生虧損;或是某些債信不良發債機構,因為經營不善而還不出利息或甚至發生違約的風險。

但是特別是市場利率已經趨近於零、降無可降之下,過去這種讓債券投資人「利息」與「價差」兼得的「雙獲利引擎」,至少有一個(價差收益)會出現「熄火」狀態。

除了以上四大風險外,對於還沒有退休的人來說,投資的首要及優先的重點,應該是「資本利得的快速累積」,而不是「固定領息」。這是因為尚未退休的人,沒有固定現金流收入的需求,才應該把配息滾入本金進行「再投資」,透過「複利」「錢滾錢」的方式,讓自己的資產快速累積。

那麼,既然退休規劃是為了「快速累積財富」,而配息率高低,並不應該是優先被考慮的投資標的。那麼,投資人要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資本利得呢?筆者認為,其實重點有兩個重點可以參考:

首先,不是只看「高配息」,重點是「穩定配息」及「填息」。以股票市場為例,股票除息之後,能不能填息,主要是看股價的高低,以及行情是否處於高檔或低檔?

但是,對於想要「利息」與「價差」同賺的投資人來說,施國文的「十大存股要件(https://gowin12682.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3.html#comment-form)也許可以供讀者們參考。而其中的重點,像是「股價基期低」、「股價不暴漲暴跌」、「預估未來獲利及配息穩定」、「能填權息」等,其實都與「挑選長期績優股」的要件無差。

假設用以上的條件,拿來衡量時下所盛行的高收益債月配息基金,也是一樣的道理。在此,舉一個前兩期,筆者所寫過的「類全委」投資型保單的專欄(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636160)為例。

個人在文章中,特別提到在挑選「類全委」投資型保單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的四大重點之一就是:「千萬不要只看績效表現及配息率,更要特別注意類全委帳戶的配息,到底有多少比例是來自本金」?

因為如果投資人實際去比對一些類全委帳戶「資產撥回前、後」的淨值走勢圖可以發現:一些標的「資產撥回後的淨值」,幾乎是一路平坦,甚至還有往下掉的情形。

這個意思也就是說:也許固定領取配息的保戶,拿到高的年化配息率,但實際上,投資人領的很高興的「高配息」之一部分(有時甚至市100%),都是來自於「本金」。

如此一來,投資人又何必「多此一舉」,拿自己的錢「配給自己」?相較之下,還不如幫自己挑選一檔風險相對不高,但能積極幫自己創造資本利得的標的是吧?

其次,就算是「定存股」,也應該要進行「波段操作」。以股票投資為例,絕對不是「買了就放在那邊不賣了」。理由之一除了「沒有永遠都配息」的股票外,最重要的是:投資人如果善用波段操作,並且將投入成本降到0之後,日後的所有配息,都會是100%「淨賺」的錢(對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施國文的相關文章:https://gowin12682.blogspot.com/2021/04/blog-post.html#comment-form)。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