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534》最適合退休族的工具是什麼?!

 這一陣子,筆者遇到不少親朋好友,都在問一個問題:「我有一筆錢,是為了退休後生活費做打算,可以或適合投資什麼?業務員向我推薦類全委保單,還有一種終身還本型保單,值得買嗎」?

先在此交個底,筆者本身沒有仇視任何商品,只是想誠實地告知投資人,這些商品的優、缺點及真正內涵。如此一來,才能讓讀者根據個人的特殊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具或商品。

為了能讓讀者,順利「選對」符合自己退休生活需求的標的,筆者想提供以下3大建議:

首先,退休前與退休後所運用的工具及商品,應該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投資人在退休前,應該採取非保守,且較為穩健偏積極的投資策略,才能夠讓資產透過時間複利的幫忙而快速增長。

然而,筆者最常遇到的情形是:民眾在「退休金累積期」時,採用非常保守的工具(例如定存或保單);但真正到退休之後,卻開始由保守轉為積極,反而常會去投資股票或基金等。事實上,這根本就是非常錯誤、前後巔倒,且會完全達不到既定目標的做法。

其次的建議是,選擇退休後「最佳生活費來源」的標的,必須符合以下3大標準

標準一、「活的越久,領的越多」。以國內投保人數最多的勞工為例,除了第一層的「勞保老年年金」,可以做到「活的越久,領的越多」外,第二層的勞工退休金新制,目前也只提供勞工「保證20年」及「保證24年」兩種選項,完全沒辦法達到以上的目標。

除此之外,時下最熱門的退休金商品-月配息基金、高股息股票等,則更沒人可以向投資人打包票,這裡的配息可以「長長久久」。而在各式金融商品之中,就只有保險,才能提供這樣的條件。

標準二、每期保證領得到,而不是「有可能」。以上面提到的月配息基金與高股息股票為例,所謂的「固定配息」或「配息率」,都不是100%保證,且每期比例或數字都完全相同。就算是過去台灣人最喜歡的工具-房屋出租,撇開有各項維持及稅負成本不談,也完全無法確保會有長久、固定且不中斷的租金收入。

再以目前市場上,受到許多退休族群「熱買」的類全委保單為例,它基本上就是一張由保險公司,委外代操的變額年金險(投資型保單)。而這種類全委變額年金,除了跟固定配息基金一樣,有「配息可能吃到本金」的風險外,還有以下問題:

首先,說是「月月撥回資產」,並不等於「保證每月配息,且金額完全相同」。因為如果讀者仔細去閱讀商品DM下面那一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就會發現:當「撥回資產基準日單位淨值」低於一定金額時,可能就沒有所謂的「配息」,且隨著「撥回資產基準日單位淨值」的不同,「每單位撥回資產金額」也都不一樣。

其次,類全委保單有不少的隱含費用,因為是採「內扣式」,所以,可能會讓帳戶資產快速下降。以內扣「委託帳戶費用1%」為例,就等於該帳戶該年度的投資績效,再減個1%

而除了以上「委託帳戶費用」外,這種保單可能還有不同的前收手續費、行政管理費,甚至,如果保單還有提供身故保障(僅限於年金累積期間才有)的話,還可能要另外扣一筆危險保費。這些成本,也許看起來不多,但都會讓原本看起來不錯的投資報酬率「失色不少」。

再者,對於還沒有退休的人來說,在「年金累積期間」的「資產撥回(配息)」,根本是無意義的。也就是說,對於還沒有正式退休、每月需要一筆「退休金」的民眾來說,到底有多麼「需要」這樣的商品,恐怕就是個最大的疑問。

特別是當所買的類全委保單金額不高、每月「固定配息(類全委保單真正專有名詞應該是「固定撥回」)」金額不高之下,保戶又不懂得將這筆錢,用專戶的方式儲存起來,極有可能就在吃喝與一般消費支出中給消耗殆盡。

更重要的是,當所配的利息「吃到本金」之際,可能保戶在進入年金給付期,且真正需要一筆固定且金額不低的「年金」時,一旦帳戶裡已剩下的資產不多,未來到底能每期提供當事人「多高的年金」,恐怕是有疑問的。

標準三、在同一筆投入金額之下,日後所換得的每期金額,必須是最高的。簡單來說,就是這種金融商品的「槓桿效果」最佳。再舉另一個目前市場上熱賣的終身還本型壽險為例。它的熱銷,主要是因為原本最適合退休族群的即期年金險,一旦開始給付年金,保戶就不能中途解約,也無法透過保單進行借款,再加上沒有身故、全殘保險金。所以,市場業務員多半會推薦保戶購買有「生存保險金」的終身還本型壽險,來取代即期年金險。

只不過,雖然終身還本壽險的每期領取金額固定,且都有一定節稅上的優惠。但以期初投入保費的高低(或是從「每一元投入所創造的每期給付」)來看,則是「即期年金險」又優於「終身還本型壽險」。

簡單來說,即期年金險是「只賠被保險人生存的時候」,而終身還本型壽險則是「不論被保險人生存或身故都有理賠」。因此,兩者的功能及適用目的,其實是完全不同。

實際以一整筆資金-1000萬元為例,分別購買同一家壽險公司的「(利變)即期年金險(假設每年宣告利率均維持在2.6%)」,以及一張「2年期繳費的(利變)增額終身還本型壽險」,每期可領金額及相關保障內容,請見下表。

 

表、同樣一筆保費,買即期年金險的未來每期可領金額,大約是增額終身還本型的1.5倍左右:

 

利變即期年金1

利變增額終身還本保險2

年領金額

403437-468894元(每月約33000-39000多元)

1年:69696

2-6年:每年140300-148498元(每月約5800-11600多元)

7年起:每年293146-273002元(每月約24400-22750元)3

總繳保費

1000萬元

年繳5108400萬元,2年共10216800

保證年期4

30

可領取最高年齡

109

110

身故、全殘保障

繳費期間內:保價金或總繳保費1.02倍扣除已領生存保險金

繳費期滿:保價金5、保額6或總繳保費1.02倍扣除已領金額3者取其高者

說明:以上為同一家壽險公司的不同商品

1:保單預定利率為2.25%、假設未來每年宣告利率均為2.6%

2:保單預定利率為1.25%、假設未來每年宣告利率均為2.68%

3:此金額為生存保險金+回饋金的數字

4:「保證年期」是只有在即期年金險中,才會出現的名詞。一般來說,即期年金的被保險人如果在保證期間內身故,年金受益人可以領取剩下未領的年金總和;而終身還本型壽險的被保險人身故時,則是領取身故保險金,兩者的概念不太相同

5:此例的當年度保單價值準備金(保價金)約800-900萬元

6:此例所購買保額為264萬元

 

從上表可以看出,假設用同筆金額分別購買利變即期年金險,以及利變增額還本終身壽險,就算把回饋金等計算在內,利變即期年金險每期所領金額,差不多要比利變增額終身還本壽險還要高出1.5倍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保戶想要「活得越久、領得越多且高」,絕對應該優先選擇(利變)即期年金才是。

更何況,雖然終身還本型壽險,還能提供被保險人一定的身故保障。但對於憂心因為過於長壽,而退休金可能嚴重不足的人來說,「有沒有『固定』且『更高額』的退休金」恐怕比身故保險金來得更為重要。

再說了,假設當事人發生「全殘」或「各級殘廢」,而需要長期照顧時,即期年金險完全不需要任何醫師的診斷證明書,還是照樣可以定期發放年金,讓當事人及其家屬善用這筆錢,來支應各項「長照費用」。

當然,筆者還想要在此順便提醒一下讀者:那些常被保險業務員,用來當做「退休工具替代」的保單,不論名字是叫「增額終身壽險」或「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就是名稱中沒有「還本」兩字的保單),保戶想要用錢時,只能採取「自行部分解約」的方式,保險公司可不會「定期主動給付」的。因此,就絕對不是民眾該優先考慮的選項,保戶可千萬別看錯及選錯商品了。

事實上,在聽完以上的分析之後,應該有不少讀者,還會繼續問一個問題:「即期年金險要買哪一家的保單?而且,即期年金險的保單預定利率固定(讀者可以暫時把它想像成「利率固定的銀行定存」概念),假設市場利率走高,即期年金險又不能中途解約,那我不是永遠都只能領「少少的年金」、吃虧大了」?

對此,筆者的第三個建議是:選擇退休後的商品,也一樣要做到「分散」的原則。因為,每一種商品都有其優、缺點及風險,投資人享受了一好,就不可能兩好得兼。

例如退休後的生活費規劃,可以用即期年金為主力,但眾所周知,即期年金險等於是把退休者的長壽財務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而全球的保險公司,都已面臨著長壽風險。

所以,退休者想要透過即期年金來充做退休後生活費的人,會面臨兩個風險。其一是「每期年金極低」的風險。因為,保險公司也不是傻子,它也不會全額承擔相關風險,當然會把預定利率降低,以減輕自己的風險。住於另一個風險,當然就是「保險公司也會倒閉」的風險。

如此一來,筆者才會建議民眾,就算買即期年金,也最好不要「只買一張或一家公司的商品」,也可以考慮利變型的保單。這是因為預定利率固定的即期年金險,代表未來保戶每一期所領到的年金,都將是固定而不可能增加的。假設市場利率往上走,將所有退休金一整筆購買低預定利率保單的保戶,恐怕也只能望著走高的利率而扼腕。

正由於沒有人能正確預測未來市場利率的走勢,所以,筆者才會建議在「退休後生活費來源管道」上,也要做到「儘量分散」的原則。例如可以分散購買不同公司的即期年金險保單;或是尋求不同的退休金來源,像是出租房子、具有穩定高配息的股票、月配息基金等。但因為年金險有固定且可長久領取的優勢,恐怕應該是各種退休工具中,最基本的配備才是。

總的來說,假設是已經退休的人,雖然手邊剛好一大筆錢,卻因為還有其他收入(例如出租房子收入),暫時還不急著馬上需要一筆按月領取的生活費收入,那麼,倒是可以持續進行「穩健型的投資」,讓資產進一步「長大」。

如果民眾說:「我就是完全不懂任何投資,也覺得只把錢存在銀行,資產擴展的速度太慢」。那麼,筆者倒也並不是那麼完全地反對「購買短天期儲蓄險」。但保戶一定要記得以下3項原則:

一、所買儲蓄險的「天期」,必須與所擺放的時間相配合。舉例來說,民眾手邊有筆錢,至少10年不會用到。這時候,就應該購買「10年期到期(請注意,這裡不是指「繳費年期」,而是指「滿期金可以提領的時間」,或是「不會被扣解約金的年期」)」的儲蓄險。假設這筆錢只能確定5年不會動用,但只因為10年到期的保單IRR最高,而跑去買這張保單,那就是大大錯誤的做法。

二、民眾唯一的選擇,就是選擇「同一年期儲蓄險中,IRR最高」的那一張。

三、千萬不要因為貪圖外幣保單的IRR比較高,就跑去買外幣保單。這是因為台幣既有可能貶,當然就有可能升。假設未來保戶要解約、領回保價金時,台幣也像年初至今這樣,升幅超過3%,等於保戶所有儲蓄險所賺的,通通被匯損給吃光殆盡。

但是,假設已經退休,且沒有其他月退俸,或是現有的月退俸金額,不足以支應每月生活,還需要一筆安穩且可長久領取的收入。那麼,筆者建議此時的唯一最佳選擇,恐怕就只有「即期年金險」。而不是「配息不穩定」、「配息有可能長期吃到本金」的月配息基金、「公司前景不佳、股價永遠填不了息」的高股息基金,或是房價也可能繼續下修、租金可能不穩定的「包租公、婆」工作。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