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49》幫3張今年前10月最熱銷類全委保單算個帳!

 兩週之前,有媒體報導11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估計有430億元,佔了當月新契約保費的50%上下。累計前11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已逾5260億元,創下投資型保單在台推出20年來的全年新高,估計12月就會破5600億元的數字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1214000067-260202?chdtv)。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出於好奇,就透過關係拿到今(2021)年10月底之前,最熱銷前3名類全委保單的銷售數字,並進行相關基本資料與績效的比較(請見下表一),想了解這些熱銷保單的績效表現如何?

 

表一、2021年前10月最熱銷類全委保單資料:

 

台灣人壽

元大人壽

國泰人壽

類全委保單名稱

月月好鑫變額年金、變額萬能壽險

元元得益、元滿利足變額年金、變額萬能壽險

月月得益變額年金、變額萬能壽險

類全委帳戶名稱

國泰投信「智能多元收益」帳戶

元大投信「ESG永續成長」帳戶

安聯投信「全球鑫收益成長」帳戶

主要銷售通路

中國信託銀行

元大證券、元大銀行

國泰世華銀行

風險等級

RR3

RR4

RR3

投資目標

本帳戶以掌握全球多元資產輪動,精選優質標的,嚴控風險並追求穩健增長的投資總報酬為目標

授權符合資格之管理機構於遵守法令及全權委託投資契約所揭之範圍內,本著誠信、專業經營方式及善良管理人注意之原則下,全權決定投資基本方針,並以追求或取收益及資本增值為目標

本委託投資帳戶著重投資組合收益,動態配置於多元資產類別;透過模組強化下檔防護機制,追求中長期投資回報

計價幣別

台、外幣

台幣

台、外幣

今年前10月保費收入*

469億元

307

300億元

類全委帳戶成立日期

2020410

202146

2021615

類全委帳戶管理費

1.7%

1.7%

1.7%

1223日現金撥回帳戶淨值

10.03美元(1220日最低9.84美元)

10.21台幣(1220日最低10.18台幣)

9.73美元(1220日最低9.54美元)

1個月含息報酬率

-0.97%

0.03%

-0.6944%

3個月含息報酬率

-0.63%

0.18%

-1.2524%

6個月以來含息報酬率

1.04%

1.93%

-0.4983%

1年以來含息報酬率

4.72%

--

--

11月時帳戶資產配置

股票型:59.12%

債券型:28.86%

現金及貨幣市場基金:3.15%

股票型:3.33%

債券型:2.53%

現金及貨幣市場基金:94.14%

股票型:34.31%

債券型:62.73%

現金及貨幣市場基金:2.96%

6月時帳戶資產配置***

壽險業者拒絕提供過往月報資料

股票型:78.6%

債券型:4.3%

現金及貨幣型基金:17.1%

股票型:31.20%

債券型:59.65%

現金及貨幣型基金:9.15%

11月時的前5大持有標的

PIMCO多元收益債券基金(10.74%)、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4.65%)、PIMCO美國股票增益基金(4.16%)、普信全球焦點成長股票型基金(3.44%)、摩根投資基金-JPM多重收益(3.43%

元大得利利貨幣市場基金(18.31%)、元大萬泰貨幣市場基金(16.08%)、元大得寶貨幣市場基金(15.33%)、台新1699貨幣市場基金(7.18%)、永豐貨幣市場基金(4.10%

安聯美元高收益基金(7.83%)、安聯收益成長基金(6.55%)、SPDR Bloomberg Barclays Convertible Securities ETF5.60%)、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5.59%)、PIMCO美國高收益債券基金(5.45%

6月時的前5大持有標的

壽險業者拒絕提供過往月報資料

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I類型累積級別(21.78%)、元大高股息(15.26%)、元大台灣5013.19%)、元大高科技基金(6.47%)、元大卓越基金(6.46%

SPDR Bloomberg Barclays Convertible Securities ETF6.68%)、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6.40%)、安聯美元高收益基金-IT累積類股(美元)(6.37%)、iShares Convertible Bond ETF5.68%)、施羅德環球基金系列-環球可轉換債券(美元)C-累積(5.63%

說明:以上報酬率資料來自各類全委帳戶網頁,為截至1223日資料

:由於委託富達投信的「全球趨勢先機」代操帳戶,是119日才成立,所以此表並未列入比較

**:金額以2021年新增保費收入為準,而非11月底帳戶資產規模

***:由於國泰人壽推出投資型保單的類全委帳戶,是自6月中才開始成立,所以,統一以各帳戶6月份月報資料為準

資料來源:詳見各類全委帳戶網頁(元大人壽:https://fund588.yuantalife.com.tw/detail_fund.html?code=MDTWD0001台灣人壽:https://www.taiwanlife.com/investment-target-info?id=ATF19、國泰人壽:https://fund.cathaylife.com.tw/content.html?sUrl=HTTPS:$$ILP]CATHAYLIFE]COM]TW$W$WFV$WFV01]DJHTM{A}AWU021,以及各保單的商品說明書

 

因為,就像筆者上一期專欄「《「我是有錢人」迷思647做對這3件事,買投資型保單才會有happy ending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967059)」文章裡,再三強調的重點:「買了之後,一定要『定期、持續檢視保單帳戶價值』,絕對不能買了之後就放在那裡,完全不理不睬」。

也就是說,保戶買了投資型保單之後,一定要時時檢視帳戶的實際賺賠狀況及績效表現;相對的,銷售的保險公司也有義務,透過所選的優質代操機構,確實做到「幫忙保戶累積財富」的承諾,而不是只管保單「賣的好不好」?從以上表格中,筆者觀察到以下兩大特點:

重點一、雖然以台幣計價的類全委保單規模也有增加,但外幣(特別是美元)計價的類全委保單,今(2021)年的漲幅超過三成,遠高於台幣漲幅的不到兩成。

下圖是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近3年類全委帳戶的規模變化。單純從數字上來看,外幣類全委帳戶的規模,幾乎是台幣類全委帳戶的56倍。但如果從年化的角度(下表二)來看,202011月到202111月的規模漲幅,就有31.74%。可見國人偏愛外幣(特別是美元)計價保單的熱情不減反增。

 

圖、近3年類全委帳戶規模變化:

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https://www.sitca.org.tw/ROC/Industry/IN4001.aspx?PGMID=IN0401

 

表二、近3年類全委帳戶規模變化:

年度漲幅

台幣

外幣

2020

30.23%

3.70%

2021

19.91%

31.74%

資料來源:https://www.sitca.org.tw/ROC/Industry/IN4001.aspx?PGMID=IN0401

 

個人認為,外幣全委帳戶規模的成長,其實與跟台幣的升值有密切關聯。因為美元兌台幣匯價在201911月時,大約是在30.5元左右,到202111月為止,新台幣已經來到一美元兌27.7元台幣,升值有一成(10%)左右(20202021年,分別升值了6.45%3.45%https://invest.cnyes.com/forex/detail/USDTWD/history#fixed),而這代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投保民眾的保費支出,能以較低的成本投資。

重點二、雖然資產撥回都有「達標」,但因為下半年投資市場波動率大增,再加上各家帳戶操作上的靈活度不同,使得實際上的帳戶含息績效表現出現差異。

如果以「每月資產撥回」來看,台壽保與國泰的類全委保單,是採「固定息值」的「每單位撥回0.04167美元」,只是台壽保會在「每單位資產淨值大於10.3美元」時,再提供0.1美元的加碼撥回;至於元大人壽類全委保單的「每月資產撥回」,則是採取「固定息率」,每月配息大約落在「每單位0.043元」左右。

只不過,若從「含息報酬率」的角度來看,則只有元大投信「ESG永續成長」帳戶,近1個月、3個月及半年含息報酬績效還能維持正數,其餘兩檔則都呈現負值。

筆者初步認為理由之一,主要是與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自78月以後,就開始出現大幅波動的局面有關。因為儘管台股在1227日正式站上「萬八」點的新高,但在此之前,台股從715日的高點(18034.19點)開始下跌後,幾次上攻萬八點都不成功。統計台股從高點(715日),下跌到低點(1015日)的跌幅約有一成。

再看MSCI全球指數,從924日的高點下跌以來,中間指數互有漲跌,但到1220日的最低點為止,跌幅也有12.41%之多;至於債券市場,也由於遇到殖利率上升的逆風,影響了重押在債券的類全委帳戶的績效表現。

因為根據英國金融時報25日報導,今年迄今,巴克萊資本全球綜合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Bond Index)的報酬率為-4.8%,主要是受到兩個時期的拋售潮影響:今年年初,長天期公債因「通膨再增溫」(reflation)交易策略而面臨賣壓;秋季則因各國央行暗示要升息對抗通膨而使短債受重創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121275)。

不過,如果把觀察時間拉長,由於台股表現優異,連帶著讓台股基金的績效表現異常亮麗,自然會進一步推升「選擇以台股基金為主」的類全委帳戶績效表現。

根據媒體引用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台股基金平均績效26.14%,隨後逐年分別達為-10.93%32.52%24.52%,今年統計至1215日平均績效來到35.13%,若年底之前投信法人維持今年的選股功力,則可望創下近5年來,台股基金年度績效表現最佳的新紀錄(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1227000272-260208?chdtv)。

類全委保單含息報酬率不高的另一個理由,筆者認為是與類全委帳戶的操作靈活度,以及選股策略有關。從近幾個月的月報資料來看,元大投信「ESG永續成長」帳戶從6月月報裡所公告的「持股近8成」,一路大幅減碼持股。到11月時,月報顯示持有現金與貨幣型基金到近九成八,實際投資在股票型基金的比重只有3.33%

這段期間,確實也不少的保戶向筆者「反應」及「抱怨」,認為類全委保單把大量保戶資金,全放在現金與貨幣型基金上,似乎與當初所訴求的「積極投資」目標有違。

但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基金經理人的快速反應,的確是讓帳戶的含息報酬率,達到「不致於虧損,甚至還因為有『可分配淨利』,得以支付每月5%的『資產撥回固定息率』給保戶」的目標。可以想見的是,這位操盤的經理人在前段期間,恐怕是壓力大到破表吧。

反觀另外兩檔類全委帳戶,其11月份的月報顯示,持有股票型基金的比重,都至少有3成多到近6成(安聯投信「全球鑫收益成長」帳戶的近幾個月持股比重,都維持在3成左右,11月甚至還有小幅加碼)。個人認為,或許正因為這兩檔類全委帳戶「無法不重押在股票」上,也是這段期間含息績效報酬率不佳的重要原因(這3檔類全委帳戶成立之初,寫在保單商品說明書裡的「投資目標」,請見上表一的整理)。

不過,若深入探討這兩檔類全委帳戶,還是可以發現其股、債比的配置,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國泰投信代操的「智能多元收益」帳戶是「股多債少」,而安聯投信代操的「全球鑫收益成長」帳戶,則是「債多股少」,其反應在近一個月、三個月與半年的含息報酬率上,則是略有差異。

事實上,就如同筆者長期以來不斷強調的重點:不論是類全委帳戶或其他投資,都應該把眼光放長、放遠,不能只看三個月或半年的績效表現。所以從以上所觀察到的現象中,筆者也有幾點建議與提醒,提供給想透過類全委保單長期累積財富,或是進行退休規劃民眾的參考:

提醒一、投資一定要看長,不能只看短期績效指標。筆者要再三強調的是,由於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類全委帳戶太多,不但資產規模差異甚大,資產配置也不盡相同,實在很難統一進行評比。但基本上對保戶來說,「投資績效要看長」的這項評估標準,是絕對是錯不了的。

儘管今年以來熱銷的類全委保單,成立的時間都不滿一年,能夠參考的績效表現期間都不長。但筆者還是奉勸保戶,既然持有投資型保單是為了長期累積財富,不但要以「長期投資」的心態持有,未來也應該隨著成立的時間拉長,更注重中、長期(例如一年、三年或五年)的績效表現。

提醒二、未來保戶在買類全委保單時,「選代操機構」可能比「選保險公司」更為重要。現階段的市場狀況是:多數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只能提供一檔類全委帳戶供保戶選擇。這對保險公司來說,當然是比較有利的。因為一年到頭,保險公司總有源源不斷的新保單,可以持續賣給保戶。

但是對於購買類全委保單的保戶而言,每一張保單如果只能選一個類全委帳戶,就會面臨「所選帳戶長期績效不彰」的窘境。然而,保戶卻不可能像投資一般基金,或ETF那樣「隨時解約、贖回、不玩了」。

因為,投資型保單會比純投資,多出許多與保險、死亡保障(只限於變額萬能壽險,以及有最低身故給付的變額年金險)、代操有關的管理費用,以及投保前幾年就解約所收的高額解約費用。

正由於如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產生,有興趣投保的民眾在實際下手之前,還是要簡單做一下功課,了解一下投資型保單委外代操的機構,過往的績效表現如何?

提醒三、領息領的很高興的保戶,千萬不要以為「配息會吃到本金」是「不可能的事」,且在未來有可能升息之下,這種「配息吃到本金」的現象,可能會更趨嚴重。

筆者實際深入了解這3檔類全委帳戶「收益分配來源組成」的資料後發現:這3檔帳戶中,只有元大投信代操的類全委帳戶,早在67月時,還有7成到9成的資產撥回,是來自於本金外,其餘891011月的資產撥回,都100%來自「可分配淨利益」,沒有動用到本金;至於其餘兩檔類全委帳戶近45個月的資產撥回,則全都是100%來自本金。

簡單來說,配息的來源有兩類,一是來自於投資標的的配息收入,另一個類就是來自於投資標的的買賣價差。然而,就如同筆者在「《「我是有錢人」迷思631還在搶高股息?小心賺了高利,卻賠了價差(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669102)」這篇專欄裡所提到的重點:之前非常多年,高收債月配息基金的投資人,之所以月月領高配息,且本金沒有太大折損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債券投資人的收益來源包括兩大部分債息,以及債券價格的價差收益。

特別是後者價差收益,在市場利持續走跌之下,持有債券的投資人可以說是「收獲滿滿」。然而,在未來有可能升息之下,這種「配息吃到本金」的現象,可能會更趨嚴重。

說到這裡,筆者也不免想為保險公司及代操機構「說句公道話」。由於國內投資人普遍具有「非月配息標的不買,且配息數字越高越好」的「不切實際心態」,不但嚴重扭曲了市場的正常發展,更是造成未來「投資不如預期」的最大變數。

金融機構為了生存,只能競相推出高配息的商品,以吸引投資人購買。因為在國內投資胃口被逐漸養大、養刁之下,不推出「月配息5%6%7%8%以上的標的」,根本很難讓投資人掏錢買單。

然而,發行相關商品的金融機構也心知肚明:這世上不是沒有穩定配息的標的,那就只有幾乎不會倒債,但債息少的可憐的公債,或是信用評等較佳的優質公司債。

只是這樣的「穩定配息」,根本「入」不了投資人的眼。最終為了業績,保險公司及代操機構就只能鋌而走險,拼命去找債信不高,但配息超高的標的,同時再透過槓桿操作的方式,用買賣價差後的收益,提供固定且更高的配息,以獲取投資人的青睞。

說到底,過去這十多年,投資人之所以長期嚐到超高配息的甜頭,還是因為這些高收債商品,深受「原本較高配息,再加上市場利率一路走低下,所產生的價差收益」的雙重貢獻所致。

但是,這世界哪有可能有「好日子永遠過不完」這回事?筆者相當堅信,投資人這種「只愛月配息,且配息越高越愛」的習慣不改,最終有一天,還是有可能因此而嚐到苦果的(由於配息吃到本金,導致單位資產淨值持續下跌的結果)。

假設投資人持續沉浸在「高固定配息」的美好氛圍中,再一次的慘痛賠錢經歷,恐怕真的會在不遠的將來出現。且投資人這樣的心態,也將會讓類全委帳戶經理人更加「綁手綁腳」,無法從「追求長期資產增值與收益極大化」的角度進行操作。最終,還是會讓投資人無法獲得最大利益。

提醒四、用外幣計價,永遠記得會面臨多一層的匯兌風險。以表一的3檔類全委帳戶為例,好在6月中到年底這段期間,台幣匯價相對穩定許多。假設是去(2020)年至今(2021)年6月之間的這段期間(https://invest.cnyes.com/forex/detail/USDTWD/history#fixed),已經少的可憐的含息報酬率,還會由正轉負。

且更值得提醒保戶注意的是:有些投資型保單雖以「台幣」計價,但只要是跨境投資,就一樣會有匯兌上的風險,只是持有人常常「不知不覺」而已,並不表示凡是台幣計價的保單,就完全不用承擔任何匯兌風險。

所以,如果保戶原本就有一筆外幣資產,或是未來就是有外幣資產的需求(像是做生意、子女出國留學、在海外退休養老),直接選擇外幣計價的保單,也才能夠避掉一層匯率風險。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