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484》投資想要獲利,絕不能「劃錯重點」!

前幾天,筆者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標題以「揭開基金公司暗黑的一面」為名的文章。裡面以某公司暢銷基金淨值大虧剩下一半,並對照該公司EPS連年上升的數據做為「基金公司『暗黑』的佐證」。
老實說,類似批評基金公司收了一大筆手續費,卻仍舊讓投資人虧損的文章,還真的是「多不勝數」。首先,筆者不否認基金公司有其「黑暗面」,但是,整個金融市場與機構,有哪一個是「不黑」的?!遠一點的不提,單是談雷曼債風暴為例,當初設計這種一般投資人完全無法理解的「連動債」商品的公司,其做法難道不黑嗎?
而那些明知道雷曼公司債信不佳,卻仍舊因為收了信用評等的錢,而不得不給予「投資等級」評等的信評公司,難道也「不黑」嗎?甚至,那些連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叫「連動債」?它到底是如何運作的代銷金融機構?只知道它的手續費非常高、對公司獲利「非常補」的銀行們,就會比基金公司「更不黑」麼?!
其次,就像「高報酬必伴隨高風險」這句話,它只能順著說,絕不能說它倒著講,其邏輯也一定成立。也就是說,如果投資成本高,鐵定會吃掉一定的獲利;但這話絕對不能反過來說:「選擇高成本的投資標的,就一定賺不了大錢」,或是「選擇低成本投資工具,才是獲利的保證」。
就以ETF為例,就算成本再便宜,也還是不可能「成本為零」。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標的選不對,就算是成本最便宜的ETF,也還是有可能在高檔套牢,無法順利達到「低買高賣」的圓滿獲利結局。
再者,金融商品與投資人一樣,絕對不能趕流行,只能順市場而行,一旦熱潮過了,市場逆勢而走,其下場就會「很難看」。以該文章所提到基金為例,因為它所投資的標的,在連續多年的大漲特漲之後,近幾年根本是頻頻破底。
老實說,像這樣趕流行的標的,最常出現在特殊主題基金上。話題熱門時,這種標的被市場及投資人追捧得老高;等到市場翻轉之後,就算基金公司的操盤人再怎麼神通廣大、投資人投資期間有多長,恐怕在中、短期內,也是「孤臣無力可回天」的份!
所以,市場上那一些與「XX基金公司暗黑」意思類似的文章,可以說是完全不懂投資市場真實運作情形,以及投資到底是如何獲利的外行人,一種「譁眾取寵」、擾亂投資人正確判斷的說法。
嚴格來說,這些文章只是揭開了金融機構黑暗的一面,但卻沒有真正教導投資理財大眾「如何正確獲利」的重點。但真正負責任的專家,應該是要能指引投資人一條正確的方向,而不只是突顯「只有自己最行」的美麗故事就好。
所以,筆者想在此誠心建議一般投資大眾看類似的文章,不要只是隨人起舞,且要先知道:世界上許多情況,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投資要想能獲利,自己也是要累積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
而且特別重要的關鍵在於:「極小化成本」,完全不等於「一定能有獲利」,或是「讓獲利極大化」。因為,選對標的(不論這個標的是投資自己、股票、債券、基金或ETF...),也才是獲利的保證!讓投資人不賺錢的重點,真的跟基金公司、任何金融機構,或是任何「最低成本的投資標的」沒有絕對關係,而就只有「自己有沒有選對投資標的」!
當然在此要請讀者們不要誤會,筆者無意幫這些「既收取高手續費,卻根本無法幫投資人賺錢」的基金公司擦脂抹粉,只是希望投資大眾們能夠了解:如果在投資理財上「劃錯了重點」,最後倒霉而無法獲利的人,還是「自己」。
至於各種投資的「真正重點」,筆者根據多年的經驗累積如下:
股票或一般共同基金-長期趨勢向上,且公司或標的沒有下市風險。除了少數藝高人膽大,或有「強力電話線(內線)」做後盾的投資人外,其他大多數投資人幾乎只有選擇「長期投資」一途。
而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只要這家上市、櫃公司或基金,沒有「下市」的風險,且最重要的是「趨勢向上(最後賣點高於期初買點)」,投資人根本不用管它中間這段時間的股價或淨值「上上下下」,最後絕對會有一定且還不差的獲利空間。
ETF-長期趨勢向上。投資人購買ETF而非個股或一般共同基金的最大優點在於:一來因為它的投資標的,都是「一籃子的股票或債券等」,比較沒有「下市」的風險;二來直接複製指數,投資人不需要另外傷腦筋選擇標的。
但相對的,它的缺點也是:正因為緊盯指數,所以,它無可避免市場下挫的跌價風險;此外它能夠獲利的幅度,可能就不如單一基金來得高。然而對許多長期投資人來說,只要該市場趨勢長期向上,就算中途有下跌的機會,仍然算是一盤穩當的好投資標的。
期貨、外匯保證金交易-短期或極短期的單一方向。這是因為期貨、選擇權等商品,都是採用高槓桿的保證金交易。除非投資人在「call margin(金融機構因為價格下跌,要求投資人補繳保證金)」之後不斷地「補錢」。否則,期貨及保證金交易的輸贏,可能在開盤之後沒多久就「決定了江山」了。此時,投資人不是一毛錢不剩(還有可能因為不斷補繳保證金而債台高築),就是荷包滿滿。
外幣定存-未來一段「固定期間(例如三個月、半年、一年)」是否為強勢貨幣(匯率升值),而不是只看「高定存利率」。這是因為定存都有一定的期間,提早解約利息會有折損,而外匯市場的波動瞬息萬變,且外幣定存都是有一定的存款期間,再加上匯率波動幅度很可能高於「外幣與台幣間的利率差距」,投資人只看利差而不顧匯差的結果,就是「賺了利差,卻賠了更多的匯差」!
房地產-自住的人只需要考慮「未來十幾、二十年的持續貸款還款能力」;投資賺價差就只看「高價脫手速度」;出租則看「長期(至少20年)的租金報酬率」。
所以,凡是想做房地產投資的人,可千萬別相信那些什麼「零自備款就可買屋致富」的鬼話。因為房地產的標的是非常獨特且單一的。以「投資轉手賺價差」為例,如果沒能賣掉房子,那就算自備款一毛沒付,投資報酬率也還是「負值」。
參與「加盟連鎖體系開店創業」-看該產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商品以獨特性,可吸引最多消費者為優先,且能在最短時間內「回本」才是最重要的,那種加盟金很低的,可以說是根本沒任何進入門檻可言,未來加入者將會面臨完全沒有產品差異化的極高度競爭,想要靠著這門生意而獲利,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保險-完全看簽約時的「保單條款內容」。保單條款是保戶們未來能夠順利領到理賠金的唯一關鍵。如果條款沒寫,保險公司給了,那是保險公司「佛心來著」、「法外開恩」;就算它堅持不賠,其在法律上也絕對站得住腳,保戶完全拿保險公司「沒輒」。
有了以上的各項投資的重點後,筆者最後還是不忘再一次對讀者「耳提面命」:「低成本不是投資決策唯一考量,也不是獲利最終保證」這句話,不是要投資大眾完全不看投資成本。只是,太過執著於找到一個「絕對低成本」的標的,恐怕在整個投資理財過程中,都將完全無助於投資人真正獲利。
再說得誇張一些,如果某支基金能幫忙每年淨賺100%,要讓對方抽走一半的獲利當手續費,恐怕也不會有投資人反對的。因為投資人的獲利公式,永遠只有「『獲利-成本』後的『淨數字』」這一百零一條定律。
且投資成本能夠降到多低,另一大考慮要素還是與「個人能力」有關。這裡所謂的「能力」,有指「財力多寡」而言,例如有些投資標的或管道的最低投資門檻不低,限制了小額投資人的參與機會。
也有指「個人投入時間與專業知識」而言。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有能力對不同市場進行研判,當然可以將資金投資在單一產業或國家上;甚至,如果有更多時間與專業,直接投資個股也不是不可能。
但如果投資人自知沒有太多時間或能力,也不想耗太多投資成本時,真的也不需要那麼費心地去在眾多標的中,選擇什麼「多重資產組合」或「組合式基金」,買一檔全球股票ETF,再加一檔全球債券ETF也許就已足夠。

簡單來說,越是沒太多時間或能力精準預測行情,就只要靠著投資範圍越廣的投資標的,再善用定期定額長期投資的技巧,直接坐享全球市場持續上漲(除非全球經濟都將走向毀滅,否則,全球經濟的走勢只會「持續向上」)的獲利果實。筆者認為,如果投資大眾能夠遵循以上的選擇標的重點,雖不能保證次次投資都能賺大錢,至少也能維持財富穩定成長的局面。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