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54》別管升不升息了,想要累積財富,正確投資絕對不要停!

 前幾天,一篇《風傳媒》的社論表示,我們將告別零利率時代(https://www.storm.mg/article/4191151)。之後,有讀者寫信問筆者的看法,並希望個人能提供一些投資理財建議給他。因為,他擔心沒有在重要時點「抓對趨勢」,很可能錯失了大好的資產倍增的機會。

筆者跟這位讀者說:個人並非經濟或金融學專家,不一定能提出非常嚴謹的學術理論基礎,只能從個人多年對於政治、經濟與金融發展的觀察,提供一些意見與參考。

先說結論,個人認為全世界,也許會告別「零」利率時代,但是,在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高負債,又「全球皆老化」的趨勢下,「低利率」恐怕是難以「順利擺脫」的。

筆者所持的理由之一,並非是從經濟或民生的角度,而是從各國領導者及政客的角度來進行預測。因為對它們來說,「維持低利率,但有通膨而非通縮」才能「利益極大化」。

至於低利率之下,大家所擔心的「通膨的怪獸會作怪」這件事,筆者認為特別是在民主政治體制四、五年一選舉之下,世界各國政權最在乎的,不是民生社稷(人民「好過」與「稍微不好過」),而是政客與政治捐獻最大金主—大企業的利益。

因為低利率不論對政府及企業來說,都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低利率環境不但有利於「借新還舊或借錢再投資」,且更重要的是:借錢成本是最低的。不要忘了,包括美國及歐洲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有龐大的債務,若是提高利率,未來債務與利息,又該怎麼還?

看到這裡,也許讀者會說:那麼,各國政府及大企業,不擔心通貨膨脹嗎?事實上,對債台高築的各國政府來說,透過通貨膨脹,才更能夠「輕鬆『賴』掉更多債務」;至於各個大企業,最怕的是通貨緊縮,會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當預期價格會下跌之下,消費者傾向延遲消費)。而唯有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中,民眾才會「搶著消費」。

對此不了解的讀者,只需要看看一直處於通縮,而沒有通膨環境的日本,在經濟「失落了30年」後,還依舊「不見底」的景象,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政府及企業,會寧可選通膨,而非通縮的原因。

在此,筆者想提一下最近看到的一本,才出版沒多久的新書—《打造財富方舟(The New Great Depression)》。這位作者—James Richards在資本市場,擁有超過30年經驗,也曾直接參與許多重大金融事件的顧問(他自2001年以來,貢獻金融專長,協助美國國安機構和國防部,提供國際經濟與金融威脅的相關建議)。

在書中,James Richards就大力疾呼:美國一定要靠通膨,才能甩開債務問題。否則,債務問題會讓美國進入一波長期的大蕭條!作者更在書中直言:「債務導致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將使債務負擔更加沉重。而通貨膨脹將使債務銷融,蕭條將結束,實質成長就能恢復」。

由這段話,可以讓眾多讀者了解,這些政客與智庫的經濟專家們,腦袋裡想的各種政策及做法,並不是為了創造人民的美好生計,而只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數字是否漂亮?或是能不能成為霸權?

辜且不論各國歷經新冠疫情影響的脆弱經濟(特別是大量從事服務業,工作及生技都倍受影響的低薪族群),是否能承受得住?多數發達的民主國家領導人,都是有任期的。就算他們自己不選,他們所屬的政黨也需要選舉獲勝。怎麼可能用極度拉高這樣的「自殺」方式?

可以這麼說,民主政治「多年一選」的結果,勢必造成每一個政治人物,心裡只想自己勝選,而不會想要「根本性地解決問題」。因為,當金融炸彈是由自己引爆之際,也就是個人政治生涯結束之際。最終,「解決人民痛苦」的順位,遠遠是擺在自己政治利益之後。

筆者認為低利率會繼續維持的理由之二,就是從歷史長期走勢,特別是現階段的科技創新與金融異常發達來看,欠缺提供利率走升的溫床。就以《利率史(A History of Interest Rates)》這本書的作者—Sidney Homer,引述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Eugen von Boehm Bawerk)所言:「利率是一個國家文化(科技)水平的反映:一個民族的智力和道德(金融)力量越強大,其利率水平越低下」(括號內是作者Sidney Homer,認為比較恰當的名詞)」來看,利率「走低」的機會,遠大於「走高」。

至於利率可能還會維持低檔的理由之三,就是「人口老化」的影響。為什麼人口老化,會造成實質利率偏低?最主要就是因為偏好儲蓄的年長者增加、投資減少,但儲蓄供給增加,利率就會下降。

而這種情形,一直要到人口更加老化、手中握有儲蓄再減,且幅度超過投資的減幅,利率才會再度往上升(請參考「人口結構變化對總體經濟之影響以主要國家為例」)

因此,筆者比較贊同《工商時報》社論(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214000097-260202?chdtv)的看法:「自然利率取決於經濟的生產力,短期間變化不至太大,長期則視技術進步率及勞動人口而定。在當前人口老化趨勢下,未來的自然利率高點難免受到制約,故即使目前美國通膨率,維持在40年來僅見的高檔,聯準會的政策利率也不至回到1980年代,動輒超過5%,甚至10%的情況。也就是說,雖然聯準會的升息循環將啟動,但最終的政策利率水準不至於出現類如1990年代甚或1980年代的狀況」。

事實上,放眼現在物價上漲,包括氣候變遷(造成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供應鏈斷鏈、地緣政治紛爭(各國從合作到對抗,從最基本的拉高關稅,到互相祭出懲罰性措施)、油價大漲(與地緣政治密切相關)等因素在內,哪一個不是人類「自作孽」之下的結果?又有哪一個,可以單靠升高利息,就能夠順利解決?

所以,回到這位讀者的提問—該如何因應?筆者的看法與建議,還是要持續的「正確投資」。因為,根據美國達拉斯聯準銀行的研究人員表示,美國平均每小時實質工資,在2019年成長1.9%2020年第1季曾下滑,但直到2020年底回升到約2%2021年隨著通膨升溫,名目工資依然強勁,但實質工資開始下滑、並在下半年陷入萎縮。把勞動力變動考量進去,並與歷史趨勢相比之後,研究人員發現2021年第4季通膨飆升期間,實質薪資萎縮0.1%,遠不如2019年第1季將近2%的薪資增幅(https://news.cnyes.com/news/id/4814896?exp=a)。

然而,對比第四季美國股市的表現(請見下表),儘管也經歷過大幅的波動,卻依舊有正的成長。當然,把一季的實質薪資漲幅,拿來跟股價指數漲幅進行比較,是有一點「牽強」的感覺。

 

表、美國3大股市去(2021)年第四季漲幅:

 

101日指數

1231日指數

區間漲跌幅

道瓊工業指數

34326.46

36338.30

+5.9%

SP 500

4357.04

4766.18

+9.4%

NASDAQ

14566.697

15644.971

+7.4%

資料來源:鉅亨網(https://www.cnyes.com/usstock

 

但是,筆者只不過是想藉此,回覆文章開頭的那位讀者,以及廣大的理財大眾:未來,絕大多數人想要靠「薪資主動成長」,贏過物價上漲幅度,以便讓個人財富穩定成長,恐怕是越加困難。反倒是透過投資,恐怕才能夠讓自己,平安躲過通膨這頭怪獸,吃掉自己財富的最大關鍵。

當然,正如《風傳媒》社論(https://www.storm.mg/article/4192333)所言:美國最新公布1月通膨數字飆上7.5%,在一片驚叫聲中,聯準會3月升息已難避免,存在唯一爭議是:幅度要多大?但上半年的升息急行軍已屬必然,台灣央行也沒有太多選擇,跟進升息難避免」。

所以接下來,投資理財大眾最該注意,並且採取正確因應的對策,就是:了解今年金融市場在地緣政治(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20216/QTCW6F5HRBCTRIR4TDFQTKELYY/),以及美國升息兩大重要風險變數影響之下,大幅震盪將勢所難免。

就以俄烏局勢緊張為例,全球金融市場除了黃金、原油及天然氣之外,全都連番重挫。然而在215日,當市場傳出俄軍撤退的消息之後,則是全球股市期指瞬間飆漲,而黃金、原油及天然氣重挫(https://www.storm.mg/article/4196188)。

其實,就如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16日的說法:「針對烏克蘭和俄羅斯雙方的緊張氛圍,若盯著外國各種資訊看,會讓人覺得世界末日將至,而全球股市隨著各種消息漲跌,就好像市場有人故意在操作,而這次放消息的顯然是拜登政府(https://www.storm.mg/article/4198411?fbclid=IwAR28a3jR1ddls0ttQGzlefgjlL0kjalVaDadzPKrgrZMI0KOZhW4M3UW0Zw)」。

不過,筆者相信,今年各種類似的重大利空消息,恐怕是「只會多,不會少」。至於一般想要累積財富的民眾,除了持續將更多儲蓄,定期定額進行投資外,更重要的是:只要選擇的標的「正確」,越是當市場大幅下挫之際(例如十年線,將是長現最是安穩的進場參考指標),才越是該「勇敢進場」!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