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491》黃金長期看好,但短線恐怕仍非最佳買點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怪現象,可能將徹底改變世界金融史這幾百年來,由金融機構主導一切的局面。甚至,所有投資理財大眾的貨幣使用及投資習慣,都將徹底被改變。
舉例來說,根據路透社的報導,許多國家實施零利率或負利率,導致全球資金過剩,投資人轉向高風險投資,避險基金、房地產、藝術品和葡萄酒的價格都被炒高。而已經實施多年零利率,並在去年調降為負利率的瑞典,投資人開始瘋買古董家具,一張瑞典風的木製舊腳凳飆漲到1萬7000美元(約台幣56萬8000元)。
報導還指出,銀行放在瑞典央行的準備金,還要付利息給央行,此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勵銀行放款」。另外在瑞士,負利率已轉嫁到部分銀行存戶身上,把錢存在銀行,還要付銀行利息。
因此,一些歐洲人把錢藏在家裡,歐元區民眾的家中或保險箱內藏了1兆歐元,多半是500歐元一張的大鈔;在德國經營拍賣公司的凱特爾也說,低利率促使一些人買藝術品,而藝術品的主人也會惜售,因為他們不知賣得的錢要如何處置。
至於另一個最近才實施「負利率」的國家-日本,《共同社》日前也報導表示,日本更有銷售保險箱的廠商,就是利用「負利率」的旗號吸客,建議銀行存戶把現金提出,存放在家內的保險箱更實際。據了解,日本保險箱銷售按年成長了約四成左右…。
對於廣大投資理財大眾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除了手中握有大筆資金的存戶,恐怕持續拿不到利息之外,一般存戶的存款利率也將越來越低(因為銀行手中有大筆爛頭寸,又連利息都拿不到,等於是在經營「賠本生意」),或者,還會加收許多帳戶管理費。等於是存款戶已經薄到不能再薄的利潤,也等於是另一種形式的「被剝了一層皮」。
如此一來,一般民眾又該如何因應呢?筆者認為,未來「存黃金」將會比「把現金放在家中保險箱」中,還更具意義。這是因為首先,在全球央行與民眾持續「鬥智」之下,撇開紙鈔有「蟲蛀」的問題,「持有現金」或「在家中窖藏大鈔」,也會面臨更多的變數。
例如挪威最大的銀行DNB在一月底時,就曾呼籲政該國應該徹底停止使用現鈔。DNB表示停止使用現鈔可防止黑市和金融犯罪,例如洗錢等行為。除此之外,歐洲央行執委會和前美國財長桑默斯,近來都不約而同高呼禁用大鈔。他們認為大鈔攜帶方便,罪犯和恐怖份子能輕易搬運鉅額資金,從事不法活動。
只是以上這番言論,也遭到不少「內行」的專業人士「打臉」。例如末日博士麥嘉華就說,要是真的實施負利率,得不計代價避免人們爭相提領銀行存款,禁用大鈔正是最佳辦法。
至於砲轟歐美央行不遺餘力的Zerohedge網站也表示,大鈔突然失寵,與毒梟或逃稅無關。因為,禁用500歐元和100美元紙鈔後,歐美有56%流通的實體貨幣將會消失。這些人嘴上說要打擊犯罪,其實是想擴大施行負利率。
而除了負利率及各國央行想方設法,要減少民眾從銀行搬大錢回家的行動,筆者認為未來看好黃金的另一個理由就是:中斷了多年的金本位制度,也許哪天美國想不出其他可以「拉抬美元」的方法時,又會開始「重新復辟」。
這是因為國際油價持續挫低,原本支撐美國及全世界金融投資市場繁榮的石油美元,不但大幅縮減(中國大陸已經改用人民幣,而非美元結算的方式,向俄羅斯購油),未來,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石油國家輸出組織-OPEC,也在考慮放棄盯住美元的政策。
一旦世界各國都放棄以美元為最主要的交易貨幣,美國未來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將會大大降低。而這,將是一心獨霸世界的美國,最不樂見的結果。至於恢復金本位制度之後,美元至少會因為黃金儲備量充足,繼續維持「相對強勢」的局面。
事實上從下面兩個表就不難看出,美國不但是全球黃金儲備量第一的國家,而且其佔外匯儲備比率上的排名,雖不是第一、第二,但至少是第三名的。想當初,提議廢除金本位制的,就是美國的尼克森。但是,時隔數十年之遙,美國的黃金儲備卻依然是排名第一。從這,還真的不得不佩服美國在做任何決策時,都是從「機關算盡」的角度著想,處處都留著可以翻盤,且讓自己能立於不敗之地的機會。


再者,就算金本位制度還不會「復活」,筆者較為看好黃金,而不是其他金融性投資的最大關鍵,還是在於「負利率」的遺毒,會讓銀行業的存貸利差縮小,將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並造成一連串金融投資的不利影響。
因為根據《聯合報》的外電報導:「自今年開年以來,全球銀行股下挫14%,災情比大盤還慘。美國和西歐銀行股都墜入熊市,德意志銀行股價暴跌,違約風險回到金融海嘯時期高點,主因是這波由中國和主權財富基金點燃的資產拋售潮,耗盡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也蔓延到銀行股。
其中最糟糕的就是:金融機構提供了全球投資最重要的「金流」,沒了金流,各個投資市場很難會有上漲的空間與機會;甚至,如果再次出現金融危機,各項投資工具中,除了反向操作的工具還能有正報酬之外,恐怕也就只有號稱「災難性商品」的黃金,能夠一支獨秀地上漲。
然而,值得理財大眾注意的是:就算金價長線看好,卻不代表目前黃金高於「每盎斯千元美金以上」的價位,就是一般大眾的最佳買點。例如《CBC News》在2月19日的報導就指出,分析師們認為沒有孳息的黃金,會成為今年來表現最好的商品,主要是對風險厭惡的情緒令黃金的避險地位重新抬頭。
自2011年每盎斯1920美元的歷史高點滑落至今,金價已經連跌四年,雖然今年來已經上漲16%,但也只是從去年底一度接近每盎司1000美元的價位來到1200美元上方而已。
而就在筆者準備要寫這篇文章之際的22日,紐約4月黃金期貨一天之內,下跌26.80美元(2.2%),至每盎斯1204美元的價位。因此,就有分析師則將原因,歸咎於投資人湧向股市與其他風險性資產,讓黃金的避險需求則見消退。
筆者單從技術分析來看,還是單純地認為千元以下,才會是較為「漂亮」的買價。更何況讀者們可千萬別忘了,金價在1980年從最高每盎斯850美元高峰下跌之後,總共花了28年才得以反彈,並超越前波高點。所以,除非有特殊且了不得的狀況,否則,金價要能正式由空翻多,恐怕是需要點時間的。
理由很簡單,目前影響金價最大變數,除了「災難(市場黑天鵝)」之外,主要還是在於「美元是否強勢」?由於美國希望在今年收回過去QE所散出去的錢,是有可能升息(雖然對照其他國家,美國就算要升息,恐怕也不可能升太多),金價自然就不可能有太好的表現。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490》與其擔心,不如及早做好準備!

21日一則外電報導表示,國際油價暴跌對於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來說,已經造成了不少傷害,例如政府的稅收因此減少,沙國被迫得刪減政府支出,同時在低油價下繼續增產來維持收益。
此外,儘管沙國的外匯存底還算充沛,但是根據《CNBC》所做的預估,假設油價維持在 40 美元的價位,而沙國仍然不願進一步降低政府支出的話,最快在2018年時,沙國就會面臨破產的困境。
撇開這樣的預測是否成真,但這樣的新聞卻給許多民眾更深一層「必須及早規劃,並且將其內化為一種生活習慣」的省思。特別是又逢中國人所謂的農曆新、舊年交接之際,關於投資理財的規劃與準備,都是想讓自己的未來「財富自由」的人,切不可少的一道手續。以下,是筆者綜合最近及未來可能的趨勢與一些專家的看法,提供一些方向給讀者們參考:
一、工作上-時時盤點自己的競爭力,並且準備好投入未來有前景的產業。首先,眾多有工作的上班族們要問問自己:當老闆不需要你(妳)時,自己到底還能不能找到另一份收入不差的工作?因為固定的收入,是個人及家庭財務的最大依賴來源。一旦收入中斷,個人及整個家庭的財務就將發生問題。
當然,個人競爭力有可能因為市場的變化而下降。但如果能隨時盤點與加強自己的實力,才有可能不用擔心失業、被搶走飯碗的下場。因此,目前可以繼續從事的行業,必須與未來市場趨勢密切配合。
舉例來說,如果讀者所從事的,會因為台灣整體競爭力衰退、嚴重受到少子化影響的產業,假設自己無法拼搏到該產業中的佼佼者,恐怕也只有「趁早改行」為上。
只不過,在就業市場恐怕是「越來越冷」、(特別是過了30歲之後的族群)失業後找工作將越來越難之下,就算要換工作、轉業或考試,也最好都別太「意氣用事」地「先辭再說」了。
二、投資上-要徹底了解每一筆投資的賺賠情形,並且做出正確的因應。如果虧損多於賺錢,投資人還真的不如將其「停損、贖回」,特別是採取槓桿(信用交易)方式的投資,就算目前市場利率都不高,但都是最該被優先「處理(停損)」掉的標的之一。
在投資方面,由於國內、外許多專家,都已不斷對今(2016)年的投資環境,提出了「小心、小心、再小心」的警訊,一般大眾在「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的前景之下,別說「搶反彈獲利」的機會不高,在投資決策上更宜「保守以對」,特別是在「看不清楚行情」之前,最好提高「現金」的持有比重。
特別是以近來歐、日都頻頻採取「負利率」的做法來看,更突顯出對市場投資趨勢精明不已的金融機構,都聞嗅不出任何可以或值得投資的項目之際,一般對市場走勢掌握更為落後的民眾,恐怕也沒有更多及更好的「投資機會」才是。
三、風險上-因為不論收入或投資,都有極大的不確定風險,代表小資產族群沒有太多從容應付的能力,所以,更充足的風險規劃絕對是必要的。
當然,這裡指的風險有三種,一種是「投資」上的風險;另一種則是「人身財產」上的風險;第三種,當然也包括因為大環境不景氣下,會有可能因為失業、減薪,而造成收入減少的風險。甚至,也也有可能是為了多賺一些錢而採取的兼差方式,進一步增加了人身財產的風險
有關風險的管理,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商品就是保險。但筆者強烈建議讀者,在未來可能風險增加之下,應該優先選擇的是「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障型險種,而不是時下民眾愛買的儲蓄險。
儘管儲蓄險的年化報酬率可能高於銀行定存,再加上保費具有「有去有回」的特定,但是,筆者卻完全不建議現階段的民眾,用儲蓄險來「保障及儲蓄」兼顧。
其理由有三,其一是「這種保單的保障極低,無法在目前的大環境下,發揮『以小搏大』的槓桿效果」;其次是「它的保費很高,因此讓保戶『保障買得不夠』」。
最後是這種儲蓄險的「保本+保息」前提,必須是「持有到期」。也就是說,如果保戶因為臨時急需用錢而提早贖回,則可能連「保本」的目的都無法達成,更不用說它能同時提供保戶「保障、儲蓄及做為生活緊急預備金」的功能。
四、消費上-沒有生利或有積極意義的花費,都該儘可能戒掉,不論在「消費它」時,能帶給讀者們怎樣的愉悅感?特別是一般人常會因為價格便宜,而落入的「拋棄式消費」誤區。還有,就是要確實分辨及選擇高性價比(C/P值)的商品。
以「拋棄式消費」為例,根據Council for Textile Recycling的資料顯示,人們購買便宜衣物的習慣已經成癮,造成每年大約有85%的衣物或衣料,是被丟到垃垃場裡,而不是真正被穿在身上,並且造成平均每人31.5公斤的垃圾量。
而媒體的報導也指出,自2013年起,時尚業已經成為僅次於石化業的全球第二大污染源。因為紡織業除了需要大量使用電力之外,印染所消耗的水量也相當驚人。此外,還有伴隨而來的環境污染(印染水的隨便傾倒)與低薪資的壓榨勞工。
就算讀者的「心願」沒有「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那麼遠大,但衣物減量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減少金錢的浪費」,並且替自己或家庭的財務收支,多攢出一點點盈餘。更何況,這種「拋棄式消費」不只存在於紡織業,也廣泛存在於一般人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
另外在「高C/P值」商品部分,老實說,現在的廠商及業者都很精明,完全知道該如何順著「喜歡計算性價比的客戶」來生產、製造並推銷商品。這是因為大多數民眾在計算性價比時,都只是很簡略地把價格,除以容量或重量等(以保險為例,多半是保費除以「每單位給付金額」)數字所得出來的資料,當做評比的對象。
然而,像這種「不看內容物」的消費模式,卻非常容易讓廣大民眾,落入了「看起來是挑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但實際上卻可能是買到了『價廉但物不美』物品」的結果。
因為真正聰明且精明的(金融)消費大眾,「看」的絕對不只是表面上的「C/P值」數字高低而已,更該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內容物」裡,到底有啥「沒有告訴消費者的玄機」存在?
五、健康上-有健康的身體,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花費,也更不需要買「只能假裝讓自己安心,但使用率與槓桿效果也極低的健康險」。因為首先,已經實施的藥廠PICS制度,以及即將「全面實施」的DRGs制度,都會對民眾的身體健康與荷包,產生嚴重的影響。
簡單來說,所謂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就是「同病同酬、包裹給付」的概念。也就是未來住院民眾所患疾病,如果被歸在「同一關聯群(例如心肌梗塞)」之中,不論醫院治療時多麼花費醫護時間或醫材,全民健保的給付金額都是一樣的。
根據醫界人士的說法,在DRGs全面實施之後,一身多病的複雜患者,很有可能因為「不符醫院的成本」而被視為「賠錢貨」,並且可能在健保給付已經花光,但病人還未真正康復之前,就被要求提早出院,成為各醫院都不願意收治的「人球」。
但由於DRGs只在「住院」部分實施,並不在門診中設限。因此,未來各醫院可能採取的因應方式可能包括:鼓勵病患以「非健保身份」住院,或是增加自費藥品、醫材,甚至是將住院手術改為門診手術進行。只是,不論是以上哪一種情形,最後的結果都是「民眾醫藥費用增加」。
其實,不只是DRGs制度的全面實施,會造成民眾的醫療花費大增,之前未如DRGs制度這麼受到醫界及全國注目的藥廠PIC/S(國際藥品稽查協約組織)認證制度,早就因為藥廠的生產成本大幅提高,不是某些藥品或醫材因為有些藥廠的停業而「無貨可賣」,就是相關售價的大幅提高。
因為根據PIC/S的規定,藥廠買進每批原料都逐桶檢驗癌症等具胞毒性的品更須獨房生且上市品每年要逐因為所要求的原料品安全格都比GMP2015制上路,報載最高峰曾有逾31藥廠被迫停。而衛福部的署則指出2014年底新認證制度制上路前,就有47藥廠法通過認證
以上這兩大制度,不管是醫界或是藥廠,是否會造成「全面性的受害」尚未可知。因為「殺頭的生意沒人做」,這兩種制度實施下去,儘管會逼使醫師及藥廠「選擇退出」市場,但至少也不能算是「受害」。
然而對廣大的民眾來說,絕對是100%的最大受害者。因為他們不但要面臨可能為人球的風險、承受更高的醫療價格與相對較低的醫藥品質,更有可能花了大錢、買了一堆業務員推薦的住院醫療險,其結果,是一毛錢也沒理賠。
與其如此,筆者只能建議讀者:只求將自己的健康照顧及維持得當。因為唯有少生病、少吃藥及少看醫師,既省下高昂且不見得能獲得理賠的醫療險保費,更少了相關的醫療費支出。

經過了去年一整年,也許很多人都有「日子一天難過一天」的感嘆。然而,與其如此,不如及早規劃並做好準備,才能夠保持心情愉快地面對每一項挑戰。筆者期望各位讀者們,都能在來年結束之際「豐收滿滿」!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