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548》從中共十九大演說,找出未來的長期投資潛力產業!

 自上週中共十九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後,國內媒體關注的,多半是與政治有關的議題,包括對台言論,以及最高權力核心的人事安排及鬥爭。

然而,投資本就是無國界的,更何台灣與大陸的經濟關聯度(台灣接單、大陸出口比重)又深,一般民眾想要投資獲利,勢必要關注此一重大訊息。且投資人千萬不要忘了:就算是領土小小的北韓,金正恩三不五時試射一個飛彈,都有可能讓全球金融市場受到影響;更何況是個不管是領土、人口、經濟實力佔全球一、二的中國大陸。

儘管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的演說,只不過是「指導綱領」,細部作法還有待時間推出,但是從這份講稿中,民眾還是可以從中,提早找出未來投資人,可以趨吉避凶的重要方向。

例如有朋友在臉書上PO文表示:「未來10年,台灣人的退休金,可能就要靠投資中國的收入來支持了」。筆者雖不認為,中國大陸會是國人未來的「唯一」投資標的,但在持續龐大內需的支撐力道下,至少它會是個「全世界少數還能有大幅成長機會的市場」。

當然,首先筆者要先「交待」的是:對於習總書記的「兩個十五年(第一階段由2020年至2035年;第二階段由2035年到2050年)」的經濟願景,並不是那麼「看好」。

其中最主要的理由便在於:中國大陸的人口紅利即將於2025年,轉為人口負成長的局面。這個時候,勞動人口的減少不但會壓低經濟成長的動能(因為創造價值的勞動力減少),過高的扶老比(比率越高,代表少數年輕人要扶養更多老人)從歐、日等國的發展進程上來看,也極有可能落入「拖垮家庭及國家財政」的老路子。

根據大陸方面的統計,預計到2020年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化程度約為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更將達到3067萬人,老化問題的嚴重性不可謂不高。

就算時間不看那麼長,根據路透社超過65位經濟分析的訪問調查,中國大陸2017ㄋ年的經濟成長瞭為6.8%,雖然是7年來首次加速,且數字高於政府的目標;但隨著樓市降溫及降低債務風險措施將加大力度,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將放緩到6.4%

然而,就算中國大陸經濟長期並不看好,但在「景氣不好時,也有產業賺錢」的大前提下,筆者仍然覺得以下3大類產業,將是值得台灣投資人注意及考慮的標的。

一、生態綠能產業。當然,關於生態綠能的產業項目眾多,但根據熟悉大陸各產業競爭力狀況的專家表示,從國內市場廣大、石油能源嚴重仰賴國外,以及產業專業技術成熟度...等條件來看,電動車及機器人產業將最為看好。

筆者之所以比較看好「電動車」與「機器人」產業,是因為這兩大產業對於原油稀缺、人口老化極大弱勢的中國大陸來說,不但在發展上更具有「政府全力支持的合理性」,且龐大的市場需求,也能夠支撐這些產業的獲利維持高成長。

二、供給側結構調整佳的產業。簡單來說,所謂的「供給側結構調整」就是將過去中國大陸一窩蜂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讓「供大於求」的情形,轉為「供給平衡」。

當然,要能導正這樣的「供過於求」的現象,必須仰賴及歷經「產能去化」的過程,並取得一定的成績,且真正有剛性市場需求(例如民眾消費上的必需品,或是國家政策上持續支持)的產業。

三、提供居民養老保障的產業。這裡的養老產業,筆者較為看好的是高端的養老照護及醫療保健產業。理由主要有二,其一是中國大陸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其二是相對於青壯人口,退休老年人口(特別是佔就業人口眾多的廣大公務員,以及國企退休員工來說,其薪水完全沒有「退休後打折領取」這回事,退休前領多少,退休後依舊領一樣的錢)的財力還算不錯,能夠支應相關的高端花費。

既然有所謂的「值得投資的項目」,自然也有「避免投資項目」。至於其標的,主要就是屬於「供給側改革不佳」的產業。這其中的產業代表,一個是遭到特別點名、「是用來住,而不是炒」的房地產,另一個則是產能持續過剩的相關產業(例如部分原物料,或是國家政策上就不鼓勵的嚴重耗能產業),以及政府積極要「去槓桿化」的產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金融相關產業。

當然,以上的分析,只是筆者就中國大陸十九大之後,因為政策上的作多,以及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變化下,所提出的投資趨勢預估。但以上的看好產業,並不限於純「Made in China」的產業,而是「只要能順利賺到錢的企業,不管是否是『大陸籍』公司」,都符合以上的標準。

特別是目前台灣人想要投資中國大陸股市,主要有3種管道,一是透過複委託在港股,買到與大陸A股連結的ETF;二是透過國內投信發行的中國ETF指數型基金;三是透過國內、外投信所發行的各種「中國基金」。

其中在ETF部分,多數是上證、滬深或深證...等指數。但這些指數的組成,多數是以金融、地產及能源為主;至於主動式投資的共同基金,涵蓋範圍可能較為廣泛,但由於不同基金所投資的核心產業不同,以及外國人投資中國大陸上的限制,投資人想要順利投資到以上3大看好「純」產業的標的,恐怕短期內還「暫不可得」。

所以,筆者建議短期內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先不要只局限在「投資標的集中在中國大陸」,而是以「是否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標準,做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