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588》買進靠準備、賣出靠智慧!

記得筆者在寫之前《「我是有錢人」迷思586》這時不敢買股票,也千萬別輕易放空(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4445308)專欄時,特別提到以台股為例,十年線是很重要的「中長期低點(底部)」訊號。
之後,就有一位網友寫信給筆者,說他也覺得台股應該跌的也「差不多」了。只不過,這一波下跌又快又猛,害他所買的股票先是被「斷頭」,之後,在「害怕買了,股票就下跌」的心理陰影下,讓他遲遲不敢買進。
關於這位網友的問題,讓筆者想到政治圈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而面對「該不該賣」這件投資重要決策上,筆者認為如果把它改成「買進靠準備,賣出靠智慧」,還滿能貼切地幫這位網友「解惑」。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首先在「買進靠準備」上,所謂的「準備」,其實有以下2大重點:
重點一、長期觀察該標的的走勢,才有助於「看對最佳買點」。相信有做過股票的人,都聽過這樣的一句獲利的口訣是「買低賣高」。然而單就以股票投資為例,如果投資人平時沒有長期的觀察與準備,怎麼可能知道投資標的的高點與低點呢?且正因為掌握住股價的高點與低點,投資人才能順利避開「買高賣低」的賠錢陷阱。
記得前幾天,有媒體報導曾有某位小護士,特別選在台股上萬點時,選擇把手中的定存通聽解約,然後去買了金融股。然而,一場股災下來,讓她賠掉了10多萬元。倍受挫折的她,因此就向股市新手,提出了「千萬別在萬點賭身家」的叮嚀。
但事實上這位小護士真的弄錯了方向與重點,因為,投資人不適合定期定額「存股」的時間點,並非在於「萬點」這個數字上,而應該取決於「該檔個股的股價,是不是處於『歷史的相對高檔』」?
而想要確定進場時間點,是否為相對歷史高檔?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投資人有沒有做足功課?如果投資人沒有經由長時間的觀察、做足功課,就只是看別人有賺大錢,就把辛苦的血汗錢往裡面投,那不是跟賭博沒啥兩樣?又怎麼可能「保證賺錢」?
當然,如果是定期定額「存個股」,或是購買投資標的分散的ETF,只要個股未來前景持續看好,或是將投資期間拉長,就算是買在高檔,整體投資結果依舊可以「還投資人一個公道」。不過問題是:明明可以買到股價相對便宜的低檔,為什麼要花較高的成本投資?畢竟,投資獲利最重要的口訣,不就是「買低賣高」嗎?
筆者再舉以下最近所看到的一則外電新聞,該新聞在開頭就表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已刺激起雜貨與民生必需品的購物狂潮,可能會驅使投資者追逐雜貨股。因此,某國外分析師就建議,投資者應該選擇品質和價值獲有高評價的一些「雜貨」類股票。
老實說,筆者也認同這些股票,絕對是現階段,甚至也可能是未來長期值得投資的標的,但問題的重點在於:投資人應該選在疫情尚未大爆發之前,現在等各地「瘋狂搶貨潮」已開始再想要買進,股價早就已經被炒高了。
相反的,雖然現在民眾還會持續搶購物資,但如果疫情持續延續、囤貨者越來越多,一但疫情遠離之際,這些公司股票的股價,還可能會因為「需求瞬間變少」而下跌了。如果投資人這時搶進,等疫情過後股價下跌,又嚇得出脫手中股票,不就正好成了「買高賣低」的最鮮活示範了嗎?
如同「看一個人是否可以交往」,得先看其「過往人品記錄」一樣,就算投資人覺得投資標的「後市大有可為」,實際進場買進前,假設能仔細看一下過去的價格走勢狀況,既可以確保自己不會「買在最高點」,更有助於投資人勇於在「低檔」承接。
重點二、要有一筆錢。有些投資人也許非常幸運,就剛好碰上了十年難得一見的低檔行情,但卻無法順利進場逢低承接,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手邊就是沒有一筆閒置資金」。
記得筆者在疫情逐漸漫延,許多國家開始宣佈封境或在家辦公及上課之後,就已經與幾位朋友透過「腦力激盪」,而想到所有與5G寬頻、電腦、資安、視訊軟體等相關的產業,勢必會因此受惠。
但老實說,台股這一波雖然面臨十年難得一見的低點,筆者也完全沒有賺到錢。其原因就在於:「手邊必須留更多準備金,以應付疫情可能變化,而沒有資金可以再進場」,所以,也只能看著那些股價節節上漲,而獨自「搥心肝」吶~
至於在「賣出靠智慧」這一重點上,會面臨到「需要賣出」抉擇的時間點,通常是以下2種情形:其一是「是否要獲利滿足並落袋為安」?其二則是「是否該停損賣出並降低損失」?
其實,不論投資人面臨以上的停利或停損,都需要靠一定的投資智慧來面對及處理。因為,兩項決策都是非常「違反人性」的一件事。其中的前者(停利),會面臨人性的貪婪;至於後者(停損),則關係到人性的恐懼。
筆者絕對不敢說,自己有那個可以戰勝「怕賣早了,沒賺到飽」的貪婪,以及「怕賣錯了,價格反而往上飆」恐懼的「有智慧」之人。因為,自己所做的每一筆投資,也不見得全都能夠「只賺不賠」,且遇到「是否該賣出的抉擇」時,一樣會有貪念與恐懼。
然而,筆者認為人性與情緒固然難以改變,但如果配合一些方法或原則,也許就較能幫助投資人做出最適當的決定。因此首先,先設定一個「符合自己期望」的停損與停利標準,是很重要的。
當然,停損與停利的數字,可以完全不一樣。例如對於損失承受度低的投資人,可以將停損設為5%;至於停利部分,則可以設到10%、20%或30%。
甚至,投資人如果看好投資標的的超長期投資前景,設定50%或100%再賣,也不是不可行。但唯一的重點是:只有設定好一個實際的數字,才有助於自己進、出時的觀察與參考。
其次,在實際做法上,以基金投資為例,當投資人預測行情有可能「持續向上」之際,建議可以把「超過停利點」後的獲利部分「落袋為安」,至於本金則可以繼續投資。等到有明顯的「未來趨勢向下」訊號時,才將投資本金部分「全部脫手」。
而當投資人面臨投資標的大跌之際,如果是從事「槓桿操作」,或是短期內有「100%資金保本」需求的投資人,由於能夠承擔的下檔風險極為有限。所以,除非能100%確定,下跌是單一且短期影響。否則,「早點停損」,才能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
當然,有些投資工具或標的,很難有所謂「資產部分贖回」這回事,像是股票投資,或是在頭幾年,有一定贖回費用或解約金的保單(不論是儲蓄險,或是投資型保單)。
關於股票部分,筆者之前看過的一個不錯做法,就是「賣出配股而保留母股,以繼續投資生利」。至於保單部分,筆者認為所有產生「賣與不賣」疑問的理財大眾,最好是回過頭去認真、審慎地重新思考:當初決定投資的時空環境與基本面是否已經改變?如果自認為投資標的未來的趨勢持續向上,自己又不是「槓桿操作」,更沒用到這筆本金的壓力,繼續投資下去,也不會是一樁錯誤的決策。
最後需要補充說明的有兩點,其一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表示完全不用停損與停利。很多讀者也許會對「是否該停損賣出並降低損失」這句話「心生懷疑」。因為,不是很多投資專家都再三強調:「只要定期定額投資,既不用怕股價的波動,也更不用擔心『買到最高點』」嗎?
以上所言話雖不假,但定期定額投資之所以「不怕波動過大」,或「可能買在最高點」的最大前提,必須是「投資標的長期趨勢向上」。如果以上答案為否,就算是定期定額,投資人也一樣得面臨「選擇賣出時點」的抉擇。
至於其二,則是投資人所有的停損或停利的賣出資金,記得一定要擺在另外一個專門的「儲蓄」帳戶裡,千萬別放在「投資」帳戶裡,跟實際的投資本金「混在一起使用」。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