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04年9月9日 星期四

理財比投資重要!

自己跑投資理財新聞十多年了,寫過無數教人如何使用投資理財工具的文章,但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妳能不能告訴我,買哪支股票(或基金)可以賺錢?」
這是一個人人想發財的社會,每個人都在想「如何可以在短期內賺到一筆大財」,而各種報明牌、教投資、炒短線的工具、資訊隨處可見。現代人如果不買張股票,投資個基金,或其他唸起來繞舌難懂的新種投資商品,就好像是即將被社會逃汰的「LKK」。
社會大眾普遍有這種想法也並不為過,因為社會上充斥著太多所謂「短期致富」的成功故事。大家看多了,自然也會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只不過,比爾蓋茲與王永慶都只有一位,平民百姓永遠是芸芸眾生中的大多數。因此對一般大眾來說,與其汲汲營營於短期的投資致富,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從正確理財的角度出發。
沒錯,人生有許多重要的財務目標,像是購屋、退休等等,都需要一筆大額的資金才能達成。但有些人就是堅信「有動才有財」的觀念,錯把投資當做人生達成各項財務目標的唯一過程。
說實在話,個人看過太多人把辛苦賺來的錢(不論是上班或開店),經過東投資西操作之後,沒兩三下就讓財富化為烏有。這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把投資當做第一要務,卻不知道應該用細水長流的正確理財手法,才能守住自己辛苦累積的錢財並穩定成長,以支付未來重要的財務需求。
所以,理財的第一要務是要求保本,而保本並不是隨便買個保本型的商品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自己有哪些財務需求?接下來,則是要透過正確的投資組合分配,讓自己的財富穩定成長。
所謂「滾石不生苔」,常常以「追逐明牌」的方式頻繁進出投資,到最後終究不會有太好的下場,因為人非神仙,不是每次選股都能準確命中,也不是每次投資都有超強的偏財運。
因此,如果你真的不會選擇投資標的,那麽就乖乖把資金分別依照約六比四的比例,投資在股票與債券基金上頭(記住,投資區域最好是投資收益穩當的全球型基金,而不是單一國家、地區或類股),並持之以恆的投資。
要不,那就學學比爾蓋茲或王永慶一樣,把所有心力都「投資」在工作及事業上吧!只要假以時日,總會在薪水或事業上有所成就,也不一定強求自己一定要多麼會投資選股。

*本篇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名出處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2004年9月2日 星期四

節省保費的5大「撇步」

根據統計,儘管國人的投保率已經超過150%,但是每人的平均保額只有不到60萬元左右。而受益人所領到的這不到60萬元理賠金,除了聊備於無外,還能有多少實質上的幫助呢?
照理來說,最應該投保的人,應該是那些完全經受不起任何一丁點損失的人。但事實上,這群人多半沒有太高的收入,因為扣除了個人或家庭的固定開銷後,大概已經擠不出多少銀兩,可以替自己或全家買個像樣的保障。
而風險是無所不在的,因此,如何用最少的錢,替自己或家人買到最週延的保障,是每位聰明理財族必修的保險學分。以下介紹幾招實用的小「撇步」給「薪貧族」參考。
撇步一、千萬不要買還本型的生此合險,如果錢實在不夠多,可以購買定期壽險。還本型的生死合險是國人常掛在嘴邊的「儲蓄險」,依照契約條款,不論被保險人生存與否,都可以固定領取一定金額的保險金。
由於被保險人所領取的保險金,完全是平日保戶所繳的保費而來,因此,這種保費超貴的保單,根本換不到高額的保障。以一張20年期繳費的儲蓄險為例,每百萬元保障的年繳保費高達5萬元;但購買同樣保額的20年期定期險,保費只要45千元左右。
撇步二、依年齡與職業風險的不同,拉高意外險的投保比重。由於不同年齡在意外與疾病發生的機率不同,因此年齡越輕的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就應該提高意外險的比重。在此同時,也能節省更多的保費,因為同樣是100萬元的保障,年繳保費只有1290元。
撇步三、醫療險選最低額度的實支實付型險種,並利用套餐型保單節省保費。如果預算真的不夠,可以購買最低限額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目前有許多套裝的保單組合,由於是一年一繳的短天期險種,因此保費都比一般長天期醫療險便宜許多,也是一個不錯的短期應急良方。
撇步四、房貸選擇「保額遞減型定期壽險」。由於房貸負擔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減少,因此消費者沒有必要在此超額購買。保額遞減型的定期壽險不但符合蝸牛族的需要,更可以省下更多的保費。

撇步五、同樣是終身壽險,年輕人購買變額萬能壽險比較便宜。由於變額萬能壽險的保費是越年輕越便宜,同時也可以依照自己的財務規劃決定繳交保費的時間與金額,更加適合年紀輕,又沒有太多保費預算的人購買。

*本篇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名出處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2004年8月26日 星期四

艾利颱風所引發的保險醒思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個艾利颱風,讓已經許多年不淹水的三重地區,成為水鄉澤國,也讓許多人辛苦累積的家當,在沒入滾滾泥流之中。
而每次都只有在這個時候,一般民眾才會因為感受到天災人禍所產生的風險,興起了購買相關保單的念頭。所以往往在天災之後,各產險公司業務人員都會接到蜂擁而至的申購保單電話。
但是許多民眾或許不知道,產險都是一年一保的契約,同時會因為前一年出險率高(也就是發生災害的件數增加),而會將保費調高,甚至也會有拒絕受理保戶申請的情形發生。
其實,這也不是產險保單費率獨有的現象。在壽險界,對風險較高的被保險人,保險公司也會以「提高保費」與「拒絕受理」因應。
這是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也是營利事業單位,它必須有獲利才能向股東交待。而保險公司接受越多風險高的人投保,虧損的機率也越高。這在保險專業術語中,又叫做「保險逆選擇」,是每一家保險公司都極力要避免的情況。
一般大眾想要避免被保險公司加費或拒保,當然最好是在風險還沒有發生,也是身體還算健康,動產與不動產尚處於安全的狀態之際。這也是一般保險公司不斷呼籲民眾「保險越早買越好」的理由。因為保險之所以重要,就是為了讓一般大眾在追求財富成長之際,不必因為一時的風險,讓所有的努力頓時化為烏有。
但是,從保單費率結構來分析,要保人所繳的保費總合,大約等於風險發生後的理賠金額。所以,一般大眾想要獲得更多的保障,就必須付出對等的保費才行。
由於人生的目標實在太多,而個人財源實在有限,一般大眾應該把資源,放在對自己最有利的地方,並做最有效的運用。所以,保險並不是買越多越好,而是應該在自己財力能夠負擔之下,買到「最適規模」。
想要避免落入「花過多的錢在買保險」的漩渦中,一般大眾就必須仔細思考自己的風險與機率有多大?所以,「用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保障」是每個人在資源不多,卻想要購買保單時,最高的指導原則。
我們將在下星期繼續來談:如何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障。

*本篇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名出處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