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2年6月16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66》長不大的投資人,何時才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前幾天,筆者看到一篇新聞報導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377099,心裡實在感觸很深。

話說為了因應投信業者近來動作頻頻,推動開放勞退新制自提自選投資標的,台灣勞工陣線、全國產業總工會、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特別在69日召開記者會強調「勞退新制基金性質應穩健保守,若為衝高獲利,貿然積極投資,勞工的養老金卻被玩完了怎麼辦」?

但是,這些勞團代表們可曾想過:如果繼續讓勞工只有「政府代操」這一個「弊案連連、績效非常低」的唯一選項,廣大勞(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勞工)恐怕是「更沒有未來(沒有足夠的錢可以退休過活)」了!

因為,這些口口聲聲說「若為衝高獲利,貿然積極投資,勞工的養老金卻被玩完了怎麼辦」的勞團代表,可曾想過「報酬率如此低」的績效,未來如何能讓勞工有足夠的退休金以「安穩退休」?

之前,勞工退休金管理及運用小組曾提出一個驚人的數據:假設勞退要能達到損益兩平,年複利報酬率必須要達到「12%」的水準。這樣的高數字,對照目前每年平均只有4%左右的現況,怎麼能不令年輕的廣大勞工心急與心寒?

所以,筆者在此想要積極呼籲所有勞工,一定要極度正視此一問題,且要向勞動部及勞工團體代表持續、不斷地反應,要求開放「勞工自選平台」這個選項。至少,能讓勞工們在「政府代操」及「勞工自選平台」中進行選擇。筆者所持的理由如下:

理由一、有「最低收益保障」,長期投報率就是比較低。在政大教財務學的周冠男便無奈地表示,至今還是有許多人誤認為,勞退基金或公教退撫基金的每年最低收益保證,是一件好事,是政府給勞工及公務員的「優惠」。但他再三強調,恰恰是這「最低保證收益」,反而對勞退基金的長期績效,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周冠男引用兩份,分別來自國外及國內的文獻資料表示,「『三年內平均最低年收益,不得低於臺灣銀行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規定,可能導致過度保守的投資策略,使資產配置偏向固定收益項目,無法有效增加基金長期收益率」

此外,曾經擔任過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退休基金管理運用小組委員,現任安睿宏觀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的劉凱平,也以Dalbar1992年至今的美國研究結果為例指出,儘管股票基金的投資人,期間所獲得的年化報酬率只有7.13%,不如標普500指數的10.65%,但是,卻依舊能夠大幅擊敗2.36%的年化通膨率(請見下圖)。

 

 

以上的數字突顯出,廣大勞工如果想要過一個安穩且不拮拘的退休生活,唯有透過積極性的股票投資,才能夠達成所希望的目標。且正是因為相信「長期正確投資股票,才能許自己一個安心的退休生活」,再加上信任自己的專業與長期投資的紀律,劉凱平更在擁有領取退休金資格時,選擇一次領取勞保老年一次金「自行投資運用」,而不是選擇固定領取「勞保老年年金」。

理由二、要求退休金有最低收益保障,只是將勞工左手的錢,轉到右手而已,每位勞工憑自己克服貪嗔癡的本事進行投資,憑什麼賺錢的人,要幫賠錢的人支付這一層損失?

因為,這「每年最低收益保證」,主要是來自於政府的補貼。講白一點,這筆錢不也是從你、我等每一位誠實繳稅的人手中,年年所繳的稅金而來。筆者認為,這種「把你自己的錢從左手轉右手」的行為,到底有什麼值得讓勞工開心的?

筆者認同「勞工退休金不能出一點差錯(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1/post/202206080014/)」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不能用「以鄰為壑」的自私方式來達成。因為,這種做法就是拿國庫的錢,來補貼勞工可能的虧損。而國庫的錢,又是誰的錢呢?它不但是全民的錢,更是後代子孫的錢。所以,「虧錢要國庫補」這種行,這不是自私,又是什麼?

更何況,堅持不希望開放的勞工,口口聲聲說的「不能出一點差錯」的勞退基金,每隔幾年,都會出現操盤經理人,因為內線交易收取回扣而被羈押的弊案。這些偷偷摸摸的偷錢行為,難道這些勞工是假裝看不見嗎?廣大的勞工憑什麼要給這些無賴之徒機會,偷走自己的辛苦錢?

理由三、不論投資人的風險屬性,或是投資期間為何,「政府代操」就只有單一選項。周冠男進一步補充說明,每個人需要的報酬跟風險都不一樣。但是現在的勞退基金,所有人的投資組合都一樣(只能有一種選擇),「光這一點就完全是大錯特錯了」,他說。

理由四、投資人自己不學會成長,在人生的投資理財路上,就永遠都有可能上當、受騙。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如果開放勞工自選,勞工會因為誤信金融機構的行銷話術,而造成投資嚴重虧損的話。且容筆者說一句不客氣,但非常真實的話:這樣的勞工,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有可能上當受騙的。

假設投資人不趁此機會「武裝好自己」、建立好的投資理財觀念,而是隨著他人、不肖的銷售業務員或媒體起舞,投資虧損不但是「非常有可能的」,筆者還可以打包票地說「絕對會發生」!

更何況,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這世界上,哪裡有什麼「完全無風險」的投資標的呢?就算是投資人心目中公認「毫無風險」可言的銀行定存,一旦在單一金融機構存款金額超過300萬元,還是會面臨「金融機構倒閉,存款完全無著落」的可能。

儘管認同勞團對於國內投信業者的擔憂,但是,一直以來就致力於「提升民眾正確投資理財知識」的劉凱平,也不忘直言這些勞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解釋:「首先,勞團並沒有正確的理財知識;其次,他們不懂得長期投資的重要性;第三,他們不知道要做好退休規劃,非得要靠股票投資;最後,他們更不了解金融業的生態環境」。

劉凱平更不客氣地批評金管會,不但過份保護國內業者,也不去教育民眾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老實說,台灣只有賭博文化,完全沒有股票文化。多數投資人只能算是『理財不識字』的一群,所以,常常會起貪心與害怕的心情,就容易讓他們錯誤認為,靠政府自選基金平台『最為安穩』」,他說。

正因為政府代操的績效,不足以支應長壽趨勢下的退休生活,再加上代操經理人弊案頻頻。因此,在政府堅持不開放勞工自選平台之前,筆者百分之一千地贊同周冠男老師的觀點—廣大勞工(特別是個人綜所稅累進稅率不高的年輕人)不應該貪圖少少的稅金優惠,反而應該立即停止自願提繳勞退基金、自行投資。

周冠男解釋,這是因為新制勞工退休基金因為操作保守,歷史績效一年只有4.21%。儘管勞工自願提繳的部分(上限是薪資的6%)有免稅優惠,但是他認為,如果自願提撥把100元(免稅)放在勞退基金,20年(30年)後則只會成長為可悲的228345元)。「因此,即使退休金提領時完全不用課稅,這樣的稅前績效,也是大輸指數化長期投資」,他說。

然而,假設勞工選擇不要自願提繳,且平均稅率為20%,由於這100元要先繳稅,所以,實際投資金額時會剩下80元。但是,如果採取指數化長期投資台灣50 ETF0050006208),在「年平均報酬率9%」之下,20年(30年)後會成長為448元(1,061元)!且當勞工年紀越輕、稅率越低的話,差異就會越明顯。

周冠男表示,把勞退自提的錢轉成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型ETF,一樣有強迫儲蓄的效果。當然他也不否認,這樣的前提是:勞工必須要很有自制力,自己每個月把本來要自願提撥的錢,轉為定期定額投入市場指數,然後就不要亂動(買進、賣出)。

周冠男指出,除非勞工缺乏自制力,會把這筆錢花掉或胡亂操作,那也就只能選擇自願提撥,並且「讓別人把勞工的手腳綁起來」。但他也不忘再三強調:「這種讓別人幫忙綁住手腳的代價,卻是一年損失4.79%的潛在報酬,30年下來,將會損失716%的潛在報酬。投資人缺乏自制力的代價,將是非常高的」。

最後,筆者想再三提醒想要安穩退休的勞工:人生在世,每個人就只能過自己的人生。所以,每一位勞工的退休金,也同樣沒有道理,要由其他「非本人」來負責才是!

如果勞工朋友門,不想臨到退休,才發現退休金遠遠不夠,那麼,趁現在還來得及「做些什麼」的時候,請大聲地向政府表達「開放勞退自選平台」的意見。

且在政府未開放之前,一定不要選擇「6%自願提撥」,並交由政府代操,而應該自行選擇「正確標的」,「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才是!至於長期投資的正確標的如何選擇?筆者將在下期專欄中,將會進一步說明。

 

【註】

 

1.Scheller and Pezier2009)認為,當退休基金有規範每年保證最低收益時,會減少風險性資產的投資,導致最後整體投資傾向安全保守,收益率較低。

2.楊淑雯(2011)的實證結果也顯示,在最低保證收益之規範下,勞退基金大部分的資產會投資於三年期定期存款。而保險公司為了達到保證收益的規定,傾向採取保守策略,將保單所累積的資金投資於低風險之資產上。因此其投資報酬率,僅能貼近最低保證收益率。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