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489》市場大跌中,決定「接刀子」或「搶反彈」的6大原則!



前一陣子看到一則名為「股價暴跌,到底是一場『災難』,還是一個『機會』」的文章。文中,作者是以「災難」與「機會」的看法,將投資人區分為「投機者」與「長期投資者」。
其實,每到市場大跌時,總有不少專家會向投資人喊話:「越跌越要買進」。然而,金融市場的變動就難讓人順利預測。特別是市場裡的消息真真假假,一般投資大眾常常無法正確評估。
順手捻來20日的一則外電新聞如下:「摩根大通(JP Morgan)所發佈的最新報告預估,在油價崩跌的情況下,全球原油產國今年共將拋售 2400 億美元的國際資產,主要是股票及債券,以填補因原油收入劇減而破洞的國家預算。
看到這則新聞,一般大眾會認為股票及債券投資的未來,到底會是「跳樓大拍賣」,還是「跌深不見底」的局面,那就要看投資人,是用什麼樣的觀察角度來看待行情後市了。
長期以來,許多投資專家就不斷地對理財大眾耳提面命:根據「有效市場假設(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理論,股價會消化且反映市場上,能夠獲得的所有相關資訊。這意味著:股票定價總是公平且準確的。且「如果投資人能夠『買在最低點』並『賣在最高點』,怎麼可能賺不到錢」呢?
只不過,就算是像股神巴菲特一樣投資經驗老到的專家,都很難在每一次投資市場下跌中,拍胸脯保證「能夠賺到最大上漲價差的最適買點已到」。
這是因為也有投資理論指出,市場容易遭受投資者羊群心理的沖擊,從而導致價格劇烈震盪。而且,一旦市場獲得動能並向任何一個方向狂奔,通常都勢不可擋。
那麼在市場下跌時,投資人到底有沒有什麼中立而客觀的指標,能夠幫助指引出一條「快速停損,以避免更多損失」或「加碼進場,不用擔心虧損放大」的大原則或方向呢?筆者嚐試著歸納出以下幾點,供各位讀者一同思索及參考:
一、實體投資價值優於虛擬。也就是說,如果是看的到、摸的到且用的到的實體物品,鐵定要比看不見、摸不到、用不到,且只有一張紙的金融商品要來得「抗跌」。
又假設實體物品又是生活必需品,甚至是能夠賴以維生的必要品(吃與喝),老實說,價格要跌破成本價或歷史低點,都是投資人可以較為放心「抄底(買在相對最低點)」的好時點。
二、越是投資範圍廣的標的,就越不用擔心。中國有句俗諺:「兄弟合作,其力斷金」,放在投資理財上,也同樣適用。這是因為自有人類以來,就沒有所謂的「不死之人或不死企業」。
所以,如果拿單一企業與國家來做比較,後者的風險就會比前者來得小得多。甚至,假設是集合了好幾個國家的地區,自然也比單一企業或產業來得較為保險得多。
三、投資金額佔總資產越低,或是口袋夠深,就比較不用擔心行情跌得「還不夠」。這是因為如果價格大跌的標的,佔整體財富比重不高時,單一投資標的的虧損,就不致於造成資產大幅減損;又或者是個人持有現金比重高,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逢低承接」並「加碼攤平」,自然就不用擔心被市場給狠甩出場。
四、重點不在於「是否用定期定額投資」,而在於「未來趨勢是否向上」?簡單來說,如果未來走勢不會向上,或是只有大幅震盪的橫向發展,就算是採用「可平均成本」的定期定額投資方式,恐怕也要等上非常多年(以新興市場為例,可能要十多年才會再經歷一個向上的循環),才可望有不錯的財富累積效果。
正是因為這層考量,也是筆者一直以來,最常推薦美國市場的重要原因。理由是:除非美國未來不會是世界霸權,否則,就算它的經濟仍然會「有起有落」及短期大跌,但長期來看,其市場走勢仍舊是持續向上,而不會像拉美或新興市場國家一樣,每隔個幾年,經濟就要重新崩潰,讓市場指數重新「歸零」一次。
舉例來說,假設投資人同時買到的,都是綠能、世礦、高收債或生技…等行情不佳的標的,等於手中所持有的都是「賠錢貨」,且在短、中期內都還有可能需要用到這些標的來「變現」時,就算投資人有點資本可以「定期定額投資」,時間恐怕也不會站在當事人這一邊的。
五、不管是哪一種投資標的,真正的低點應該同時搭配基本面、技術面,甚至是政治面才行。例如這次國際油價的頻頻破底,不管是經濟基本面或技術面來看,似乎都是超乎市場的預期。
然而,近來國際油價的走勢,除了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供大於求限制外,最重要的也是受到國際政治爾虞我詐的左右。簡單來說,投資絕對不能只看基本面就好,還要參考技術面指標與政治面的影響,才能讓投資人「真正買在最低點」。
六、突然且只有一次的利空大跌,有可能買到低檔好價錢。會出現這樣的恐慌性下跌,通常是在單一的天災或人禍所致,也是投資人在此一快速下跌中,「能揀到最便宜」的大好時機。
至於那些仍有後續發展必須關注,或是影響會逐漸發酵的利空,未來後勢難以預料之際,投資人除非口袋夠深,或是投入資金比重不高,否則,「搶換現金」永遠要比「搶反彈」的動作來得優先。
有了以上的幾大重點,下次投資人在遇到金融市場大震盪之際,也許能比較心情平穩且不荒亂地面對金融市場的上下波動,並且做出正確的「買進」、「繼續觀望」或「賣出」的動作。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