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27》避免落入財「負」惡性循環,上班族更該積極「做對」投資

 疫情期間,有位上班族朋友就來信問到:自4月底疫情驟升,並進入三級警戒之後,他看到各種防疫政策及紓困方案的荒腔走板。

這位讀者朋友說,自己雖然是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個人經濟暫時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但他卻感覺自己的薪水,永遠追不上大漲的房價。且在政府如此胡亂花錢、花錢毫無章法之下,他不知道未來的財富,會不會受到什麼影響?而如果有影響的話,他現在又能「採取什麼行動」呢?

聽到這位讀者的提問,就讓筆者立刻想到最近看完的《光天化日搶錢(Daylight Robbery)》一書。筆者認為一般大眾也許能從該書中,獲得未來財富上「趨吉避凶」的重要方向。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不只是作者—Dominic Frisby從「稅」的角度,點出許多歷史事件發生的核心原因(例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起源;羅斯福當選總統,可能是因為「禁酒令(稅)」,而不是因為人民擁護新政;美國內戰的原因;以及稅賦是如何塑造我們今日所知的現代國家),筆者認為該書更重要的價值,就是作者點出稅賦在未來科技(特別是加密貨幣)、工作型態(例如零工經濟工作者與數位遊牧民族)與經濟趨勢(大企業利用各地稅負差異,降低稅率負擔)變化下,可能對一般大眾的未來財富,產生極為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整體來說,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免稅天堂,讓國際性大企業想方設法避稅(少繳稅),再加上繳稅少與不繳稅的零工經濟工作者(美國勞工局、LinkedIn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於零工經濟者的預估,從佔勞動人口10-43%都有)與數位遊牧民族(這些人不固定居住一地,連居住在某一地超過183天的基本課稅門檻都達不到。且根據作家Tim Ferris的預估,到2035年,全球數位遊牧民族會達到10億人,且許多數位遊牧民族的收付,都是透過虛擬貨幣進行)大量增加,世界各國都將面臨稅收嚴重不足的窘境。這景況還會因為各國,為了因應不景氣、貧富不均之下,加大社會福利支出而更為嚴重。

當政府稅收減少之後,一個國家要維持正常的營運,就只有靠增稅。特別是現代化國家都很聰明,懂得最好課的稅,就是「就源扣繳(也就是收入產生的當下就扣稅,不怕所有人事後賴皮不繳)」;其次,政府也善用「通膨稅(利用降低利率的量化寬鬆,來刺激通膨)」的方式,把政府的大筆債務「輕鬆勾消」。所以,凡是領取固定薪資的上班族(中產階級),恐怕受影響最大。

如果再加上「大企業因為減稅而提高獲利,同時也會把沒法靠避稅而產生一定獲利的中小企業擠出市場,而導致勞動者減薪或失業」的夾擊,一般工作者可能將會面臨「收入減少」及「支出成本增加(因為稅及通膨)」的「苦日子時代」。

當然,也許有不少讀者,從712日這則「G20支持全球最低稅負制」的新聞(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76883?exp=a)中,看到一線的曙光。那麼,一般升斗小民應該因為「未來加在自己身上的稅負,有可能因為大企業開始繳稅」,而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嗎?筆者認為,民眾可千萬別太過樂觀。

因為對於企業來說,在全球最低稅負制實施之後,仍有方法採取《光天化日搶錢》一書中,作者Dominic Frisby所說,像今天優步(Uber)、臉書、網飛(Netflex)等國際企業所做的—「利用財務槓桿大量舉債(可以勾銷稅率),讓企業沒有應稅利潤,但仍舊可以持續擴張、促進用戶群的成長與創造營收」。

至於有錢人,根據《誰偷走了我們的財富(Moneyland)》這本書作者—Oliver Bullough的說法,全世界有太多可以「不用在本國繳稅且可藏錢」的好地方。

Oliver Bullough估計,美年從發展中國家被「竊走」的錢(金額從200億美元,到數兆美元都有可能),透過境外的秘密轄區,流入少數西方城市—邁阿密、紐約、洛杉磯、倫敦、摩納哥和日內瓦。

看到這裡,一般上班族除了自怨自艾,沒法像有錢人這樣「富而更富」之外,筆者認為,只領固定薪資的中產階級,想要避免自己的財富,深受加稅及通膨之苦,唯有「努力抗通膨」及「增加免稅收入」兩道解方。但事實上,雖說是兩道解方,其實也就只有一樣,那就是「加緊投資在既可『抗通膨(漲幅最高)』,又『可以節稅』的標的上」。

《光天化日搶錢》一書作者Dominic Frisby,就特別舉英國「最陰險的表現形式—房價」為例指出,從1290年到1939年的649年間,英國房價上漲了887%。雖然漲幅數字驚人,但每年其實只上漲0.4%而已。但從1939年以來,英國房價已經上漲了41363%,平均每年漲幅有8%。

作者Dominic Frisby強調,許多人都把高房價,怪罪於「新建房屋太少」及「人口成長」。但他以實際數據指出:1997年到2007年間,英國人口成長只有5%,但房屋數量卻成長10%,且同期房價上漲幅度是3倍。所以,房價大漲原因,主要還是受到「貨幣供給大幅成長」所致。

在「有土斯有財」的國人心目中,不動產投資可以說是絕大多數國人,第一想到的「抗通膨」標的。然而,隨著房價越來越高之際,撇開「風險過於集中」及「出租收益高低」等問題,房地產投資獲利會遇到的一個大問題,恐怕就是「一次投入的金額過高」,特別是對於中產階級來說。

事實上長期來看,想要能對抗資金過於泛濫資產貶值的標的,也並非房地產一項。例如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周冠男,就根據Jordà等人在2019的研究指出,從1870年到2015年,16個先進國家總共145年的資料顯示:房地產長期平均報酬,其實跟全市場股票報酬相近(見下圖),年化報酬率都有超過6%的水準。

 

 

以上是國外(主要是先進國家)的數據。周冠男又實際以「文湖線通車25年,沿線的大安站附近房價漲幅最高,一坪從30.9萬元漲到84.1萬元,總報酬率是172.16%」的新聞(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7/5418748?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fbclid=IwAR1n8RUkjRV33DLrc4yCzn3e4FGI8ZImD1CojJl42Nc_L7tubScqvDS1tz0)為例指出,這樣的漲幅看來相當驚人,但其實年報酬率只有4.09%。

就算加計租金收入每年約2%,大安區捷運沿線房地產投資年平均總報酬也不過是6.09%,而且在扣除稅金跟維護費用後還會再低一些。

然而以上數據與台灣股市相比,台股指數的年平均總報酬率在10%左右,25年的總報酬率是983%,累積財富效果還是比買「最會漲」的台北市大安區房地產還要好。

當然周冠男也坦言,以上賺到台股獲利的前提還是:投資人能夠「守的住」,而不是三、五天跑一次,或天天沖來沖去。他再三強調,「買房地產能夠致富」的最大原因,並不是它的報酬率特別驚人,而只是在於它的好處是你不會當沖房子,不會三五天就換一次房子,也不能賣掉房子的一部份,自然能控制住自己短線交易的衝動,享受其長期投資報酬。

再加上房子又可以用極低的利率貸款,具有提升報酬率的槓桿效果。所以他認為,「無法控制自己在股市短線交易慾望」的人,投資房地產也許才是投資人「自我控制」的好方法。

但事實上,假設投資人是採取「定期定額」投資(特別是對於每月儲蓄金額不高的小資上班族而言)的方式進行投資,且如果投資人採取「買下整個市場,而非單一標的」的分散風險方式,以投資台股為例,至少每年都能穩穩賺到10%的資產增值,讓自己免於落入「收入減少(各項稅收及通膨稅)」的財「負」惡性循環之中。

請讀者千萬不要錯誤解讀以上的「積極投資」,並不包括「(非分散投資於全市場)的單一標的(例如單一個股)」,或是投資風險更高,但不保證獲利也同步增加的「槓桿式投資(例如當沖或股票信用交易)」。

談完「定期定額投資股票」之候,筆者想花點篇幅,談一下時下年輕人跛為看好的「加密貨幣」投資。以《光天化日搶錢》一書的作者為例,他就對加密貨幣未來極度看好,並認為它「隱匿資產」的效果,會嚴重影響政府的稅收。

但是,若要說加密貨幣就能取代真正貨幣,或是取代傳統黃金保值的地位,恐怕還真的言之過早。因為傳統所謂的「貨幣」,必須具備「交易媒介」、「記帳單位」及「價值儲存」三大基本功能,才能願意被一般大眾所普遍持有。

然而,根據《虛擬貨幣(Wildcat Currency)》一書的作者—Edward Castronova所述,虛擬貨幣的「價值難以捉摸」,且「多重貨幣系統,將會導致換算成本增加」。

另外依照《新貨幣戰爭》一書作者—劉振友所言:「尤其是在信用貨幣時代,貨幣的價值完全是靠信用維持。而這種信用又建立在國家政權之上,甚至可以說它根本不是信用,而是一種權力」。

也就是說,儘管虛擬貨幣可以成為「投資標的」之一(許多機構法人,目前已將加密貨幣列為投資標的之一,且已有3大加密貨幣ETF的上市),但並不表示它就是一個能夠「穩定獲利」,甚至最重要的「資產保值」或「隱匿資產」的最佳標的。

因為《現金的詛咒(The Curse of Cash)》一書作者—Kenneth S. Rogoff就說:「(發明新貨幣的人)在這整遊戲裡頭,想要一直贏過政府是很難的,因為它們(政府)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啊」。

也就是說,「政府可以運用法律、規章和徹底的強制力,至少從長遠來看,在維持貨幣霸權上,政府是不會輸的。別的交易媒介也許還是可能蓬勃發展,但官方貨幣仍將扮演核心角色」。

更何況在《光天化日搶錢》一書中,作者也不忘提到:就算政府無法禁止人民使用加密貨幣交易,但仍然能夠透過法律方式,讓加密貨幣交易所交出客戶交易記錄,並據此讓交易者「繳交稅金」。正因為加密貨幣價格漲跌過大,再加上隱匿資產與節稅功能不強,筆者並不認為,加密貨幣可以做為像黃金一樣「藏富」的重要工具。

最後順便提一下讀者,有關「黃金投資」的個人看法。筆者向來就不認為,「價格波動不高」,又沒有「利息」可言的黃金,會是一個極佳的「投資工具」,充其量,它就只不過是「隱藏資產(節稅)」及「資產儲存(保值)」的標的而已。投資人想要大幅累積資產,還是以前面提到的積極性投資工具為主。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