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447》賺錢的先決條件(關鍵)在於正確解讀資訊!

在正式進入本周專欄主題之前,筆者想先用兩道「時事題」,考考各位讀者對資訊辨識的敏感度。如果這兩題都能答得對,就代表著讀者對於訊息的解讀及篩選能力,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首先是國內某位身價上數百億元的首富便開點,說自己只吃有玉米一般的玉米農藥太多,且都浸在玉米梗裡。他還說吃火煮玉米會變
其次是一則以「台灣人夯買日本房 今年來平均每日成交1.2」為名的新聞報導,其中內容是:「赴日買房超夯,根據XX房屋統計,今年來截至10月為止,累積房屋成交量達350件,也就是台灣人平均每天買1.2件日本房屋。該集團董事長XXX表示,今年是台灣房屋進軍日本第5年,不僅領先同業,也發展相當穩健,這5年來不僅成交件數破千,累計金額也將近700億日圓,顯示前往東京購屋,已經成為國人海外置產的主要目標」
如果是懂得正確分辨新聞資訊的人,看到第一則新聞,就應該有所警覺:這位董事長許久以前,就投資了一間有機農場。所以,這位董事長一番話的意思已再明顯也不過,就是「只有吃我家生產的有機玉米,才不會有中毒危機」!簡單來說,就是藉由媒體大量採訪時,不花一毛廣告費的方式下,幫自家商品「大力促銷」。
至於第二則新聞,則非常有利於讀者的「辨識」,因為在同一則新聞之中,就有這家房仲業者進入日本房地產市場「已達五年」的相關訊息,而且通篇之中,受訪對象也只限該公司的各個高層人士
過去一直以來,就陸續有不少朋友拿著新聞或剪報,向筆者詢問其真實性,以及「是否可當投資理財決策時的參考」?對於相關的提問,筆者向來的區別關鍵重點就是「內容對於發言者是否有利或至少無害」?
也就是說,理財大眾一定要先思考一下:這篇文章有沒有什麼「引人或勸誘投資的味道」?或者,就算不是鼓勵投資人進場,也至少不是讓民眾「遠離市場」。當然,這裡有關於「有利或無害」方面,將會只對發言當事人本身?或是對發言人背後所代表的機構,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為什麼「確定發言者的動機」如此重要?理由很簡單,因為首先,判斷訊息的真偽是投資人能夠投資獲利的最基礎功夫。如果不懂得如何分辨消息的正確性,恐怕想要「不賠錢」都有困難。
其次,受惠於網際網路的發達,每天不論是媒體刊出的正式新聞訊息,或是網路上傳誦的小道消息實在太多。而「動機論」可以協助投資大眾,在多如牛毛的新聞訊息當中進行「去蕪存菁」的動作。
再者,在眾多「假做真時真亦假」的投資訊息中,也有「多頭」及「空頭」的區別。如果投資人無法很機靈地看穿發言者背後的真正動機,恐怕就無法對於後市行情做出正確的判斷。
也許,許多讀者會認為,凡事以「陰謀論」來看待所有訊息,不僅生活少掉許多真誠的趣味,也可能讓自己時時處於緊繃的壓力下。更何況:這世界哪有那麼多的「陰謀」可言呢?
對此,筆者還是那句老話:特別是投資理財的世界裡,雖然不致於是個完全「你死我活的」零和賽局,也不必讓自己成為「踩在他人頭上單獨致富」的人,但在「防人之心不可無」之下,努力武裝好自己接收外界資訊的觸角,並且在鋪天蓋地的真假新聞中「於不疑處而有疑」,絕對是讓自己贏得賺錢先機,或至少不會賠錢的重要關鍵。

*本篇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名出處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