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421》有數字才有真相!

前幾天,一位朋友跟筆者爭論「還本型保單」的優劣。他的理由是:還本型保單等於是將錢存在銀行定存,不但到期有一定金額的滿期金,而且還附帶贈送了一定的保障。

乍聽之下,對方說得似乎有理。但筆者是凡事都要以數字為憑的人。所以,回到家以後,實際找出同一家壽險公司的兩種保單,進行保費及保障內容的比較(請見下表)。
說明1:以上兩張保單為同一家壽險公司推出商品,自然費率是指「保費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
說明2:以上商品內容及費率參考保單契約條款及費率表,若有不同,則以該公司公告為準

如果將還本型保單年繳20萬元的高額保費,分別購買一年期定期保險,再將剩下來多餘的保費,存到銀行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以目前一年期定儲利率約1.36%來計算,25年下來累積本利和是225萬多元。
雖然這數字比還本型保單25年到期時,所拿到的滿期金244萬元還要少一些(兩者實際相差不到19萬元)。但是,從一年期定期保險的保障項目涵蓋了一般及意外身故、殘廢(一至十一級殘費都有給付)、重大疾病、一般及意外住院、門診手術等給付等,這樣的「交易」絕對比單純購買還本型保單還要更加有利。更何況,如果定存利率持續拉高,整體銀行存款本利和要超過還本型保單的「滿期保險金」,也絕對是輕而易舉的事。
因此,不論是「買定存送保險(障)」,還是「買保險(障)送存款」,都不能只憑業務員的說法就能盡信的。保戶還需要拿起計算機,實際將相關數字及給付內容代入並得出結果,才能進行深入且客觀的比較。
常看筆者專欄的人,應該都已習慣筆者在寫有關保險的文章時,每次都會舉實際進行試算。當然,保險因為它是一種「固定收益(主要是指傳統型保單)」型商品,所以能比其他投資報酬無法確定的商品,更方便地透過保單條款、預定利率、保費、保單價值準備金、各項生存、滿期金現金流狀況等數字,進行報酬率及保費高低的試算與比較。
但事實上,凡是投資理財的決策,「數字」絕對是最主要的考量關鍵。因為投資人可資運用的金額有限,投資了這個標的,可能就要捨去另一個標的。而為了獲得更高的報酬機會,精準的數字計算及估算,才有助投資決策的執行。
所以在進行不同投資或商品購買決策時,筆者建議讀者應該考慮的重點如下,才不至於被誤導或失去準頭:
一、報酬率應該以年複利(或內部報酬率IRR)為依據,而不只是浮誇得很多的算術平均數(期末值-期初值/投資年期)。
二、徹底分清楚與報酬率極為類似,但實際內涵完全不同的名詞,特別是保單裡最常見的預定利率、宣告利率等。這些,都跟實際的報酬率定義有極大的差距。
三、如果報酬率只是估算數字,也要將市場或個別企業、標的的過往紀錄參考進去。不管是基金的淨值走勢(績效表現),還是上市、櫃公司的EPS預估數字,都不可能偏離過去的路徑太遠。
四、在進行投資決策前,主要關鍵除了預估的報酬率之外,還應該把風險考慮在內,投資人要選擇的是「風險較低,但報酬率稍高」的標的,而不只是「絕對報酬率」。
五、如果是外幣資產,除非自己未來一定會用得到(例如出國留學、做生意或移民),記得一定要把匯兌風險考慮進去。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