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3月19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585》投資人的「血的教訓」!

原本當世人以為,新冠肺炎已在中國大陸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之際,疫情卻突然在歐洲及美國找到「破口」,並且迅速漫延到歐洲、美國,以及世界各個地方。
以美國為例,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的追蹤數據,美國確診病例增至近6400起,死亡病例破100起。在西維吉尼亞州於317日通報首例確診病例後,等於宣告全美有50州「淪陷」(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029/4424278)。
而根據《聯合新聞網》的整理(https://udn.com/news/story/120936/4299961),截至18日為止,全球各地共有近20萬人,確診罹患新冠肺炎;其中有超過7900多人因而死亡。
各個國家為了防止境外感染移入,增加確診數,開始針對旅行禁令管理有一連串的措施,包括禁飛、禁止入境等。根據外交部領事局截至317日所做的統計(https://www.boca.gov.tw/cp-56-5248-791bd-1.html),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有約18個國家「關閉所有或部分國境」、19個國家「全面或部分限制外國人入境,或不核發簽證」。
至於國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在18宣布,19日起一律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且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都還沒有辦法看到實施的期限在哪裡(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0/4424193)。
當疫情快速燃燒到全世界之際,也同樣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大跌。包括歐、美及亞洲各國股市,以及原油與黃金價格都連番大跌。就算多國股市,多次啟動了「讓市場暫時降溫」的「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也仍然難挽頹勢。就算美國聯準會(FED)破天荒地降息4碼(1%)、讓利率接近於0,全球股市仍然是「不留情面」地持續重挫。
綜觀這段時日以來,筆者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給普天之下人類的最大教訓之一就是:千萬不要「鐵齒」,認為什麼事「一定不會發生」,既不要對自己太過自信,也要對任何人與事,都要抱持著「謙卑」的態度。即使我們所面對的,是比人體細胞小不知道多少倍的新冠病毒。
而這一波全世界大流行的第二個「教訓」在於:仇恨與對立,完全無助於解決疫情,唯有「自己保護好自己」,才是最佳防疫之道。可以這麼說,不論是歐洲各國或美國之後的疫情大爆發,處處都可以看出對新冠病毒輕忽的態度。例如聯合報的社論就指出:「文化與慣性,決定各國疫情因應成敗(https://udn.com/news/story/7338/4401895)」。
事實上,除了「輕忽疫情」之外,世界各國仍舊處於仇恨與對立之中。例如美國總統川普,就在疫情持續漫延之際,再發「中國病毒」的推文(https://udn.com/news/story/6813/4423124)。
這種情形,就像筆者一位尊敬的媒體界前輩所形容的:「病毒是人類共同敵人,可是,抗疫的人啊,酸言酸語,彼此埋怨,你捅我一刀我踢你一腳,比抗疫還帶勁」。
然而,事實終將證明,仇恨與愿懟,根本消除不了病毒,而此波疫情帶給人們的第三個「教訓」,應該就是千萬要給自己以及他人,都留一個「後路」,並且做好一切自我防護的該有動作。因為,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保護者。
目前看來,唯有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周全保護(飲食與生活正常,以提升自己的免疫能力,並做好個人健康管理—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少與人進行身體上的接觸、戴口罩、沒有徹底清潔雙手之前,都要儘量避免觸摸口鼻),才是對抗疫情的最佳之道。
防疫如果正確,就能減少實際感染與死亡人數,維護人民的健康。而回到本專欄的主題—投資理財上,投資人從這次因為疫情所造成的全球金融動盪中,真正學到了什麼「教訓」呢?
首先,市場波動難免,絕對不要「槓桿操作」。在這波全球金融市場全面重挫之際,筆者還是看到不少「心急如焚」的投資人「既食不下嚥,又睡不著覺」。
當然,看著自己用辛苦血汗錢所投資的標的價格大跌,相信沒有人不是「內心在淌血」。但是,如果是採取「槓桿操作」的投資人,因為在市場大跌之際,會出現「如果沒錢補繳保證金,就會被斷頭」的下場,其心裡的焦急程度,自然會比「非槓桿操作」的投資人還要嚴重。特別是最後「撐不住」時被「斷頭」,所有過去辛苦賺來的錢,都將化為烏有。
且要特別提醒投資理財大眾的是:所謂的「槓桿操作」,並不限於「借錢投資」,也同樣包括那些「高槓桿操作」的金融商品,例如期貨、選擇權、商品名稱上有「正」、「反」等字的標的。
這個時候,也許讀者會問:那麼,「槓桿操作」又是何人?或在何時可以做?筆者對此的答案是:如果一般大眾不想為金融機構創造業績,也不想拉高自己的投資風險,那就「絕對不可以做」!
其次,在投資理財中,「風險管理及控制」與投資準確度同樣重要。風險對於投資人的意義,除了「風險承受度高低」之外,最主要就是「凡投資必有風險」,在任何投資之前,不能老想著賺錢的美夢,而必須先考慮夢碎時的虧損。
正因為如此,投資人在進行任何買進或賣出(放空)動作之前,都要思考清楚「自己一旦面臨虧損,能承擔多少風險」?並且在下單之前,就要擬定好「萬一市場大幅波動時,在什麼狀況下,就一定要不顧一切地『停損』」的劇本。
而決定是否要「停損」或「加碼攤平」的3大要件,一是「是否有槓桿操作」?二是短期內是否有確定的資金需求(例如支付子女出國留學費用)?三是「看中、長期趨勢」?
簡單來說,如果沒有「槓桿操作」、短期內也不需要這筆錢,且投資標的「長期趨勢向上」,就算市場大幅波動,投資人也還是可以悠然面對。這是因為某些突發事件發生的當下,由於可供決策的資訊不多,很難判斷中、長期的趨勢發展。
但是,只要不是採取「槓桿操作」,不論是短期重挫,或是指數呈中期空頭市場排列,投資人都還有充裕的時間與「家底」,能夠面對資產的縮水。唯一例外的,就是採取「信用交易模式(借錢買股票)」,有可能「等不到股市回漲」的投資人。
再者,手中隨時準備一筆「緊急預備金」。在這世上,人生處處充滿變化,面對任何事情,都不能「沒有退路」或「只有一套劇本」。而所謂的「緊急預備金」,就是投資人最好的「退路」與「備用劇本」。而唯有投資人手中握有一筆能夠翻本的預備金,才能夠從容以對地「逢低進場攤平投資成本」。
第四,如果是中、長空的市場重挫,「十年線」差不多會是一個可以逢低承接的長線最佳買點。當然,投資人手中的錢,不可能毫無限制地「加碼攤平」。也就是說,手中的緊急預備金,也必須「省著點用」,才不致於讓投資人「加碼攤平」不成,反而變成「越攤越平」。
這個時候,「十年線」或可是投資人的最佳進場時點參考。根據過往的資料顯示,國安基金過去總共進場護盤6次,每一次都在一週內讓台股止跌。其中,除了第一次在20003月,是因為政黨輪替而在8682點進場護盤(當時十年線在6106點)外,其餘5次都在破十年線後進場
但是值得提醒投資人的是:在「十年線」時進場,雖然下跌的風險不高,但也不代表股價指數,會馬上大漲上千點以上。所以,同樣也不宜進行「槓桿操作」。
第五,資產越能做到分散,資產價格的波動風險就越低。有媒體統計國人申購最多的前十大基金中,自今年初以來共有3檔基金最為「抗跌(跌幅呈現個位數,其他基金跌幅都超過一成)。仔細探究其中的原因,相對抗跌(跌幅不到3%)的基金,是屬於「全球型債券型」基金。由此,更可看出「投資資產確實做好分散」的重要性。
當然,還是要提醒投資人的是:所謂「分散」,不是把一筆錢,隨意分散在不同標的之上而已。簡單來說,所謂的「資產分散」,應該是「質(不同投資類別或屬性)」的分散,而不是「量(標的數目)」的分散。否則,投資人仍舊無法享有「資產配置」下的風險降低好處。
最後,市場長期唯一遵循的,就是經濟基本面的榮枯。正當疫情在歐美及中東等國快速爆發之際,部分央行為了避免疫情對國家經濟造成太大影響,紛紛祭出「降息」的舉動。
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美國聯準會突然在15日,宣佈降息四碼,把市場基準利率拉到接近0的水準。儘管從理論上來看,市場利率越低,越能激發出民眾的投資意願,並且推升各種投資市場的價量齊揚。
但在FED降息的第二天,全球股市卻是以「重挫」回應。道瓊工業指數大跌超過2700點,跌幅近12%;標普500指數跌幅超過8%,且觸動熔斷機制,一度停止交易15分鐘。
除了負利率與量化寬鬆等措施外,以美國為例,也同樣祭出減稅、考慮無條件對公眾發放消費金或支票等激勵方式,也無法讓美股止跌回升。美股三大市場仍然持續、毫不留情地重跌,道瓊工業指數甚至跌到川普總統在2017年上任之前的低點,等於川普就職以來的漲幅,全部都「吐了回去」。
追究全球金融市場一瀉再瀉的原因,就是市場無法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衝擊的擔憂。也就是說,在各國經濟(特別是歐、美、中國大陸3大市場)無法確定復甦之前,不管是「負利率」、「量化寬鬆」或任何救市措施,都不會是投資人「進場」賺錢的保證。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