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行政院主計總處發佈了3月份的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總薪資平均為4萬4144元、年增率0.60%;經常性薪資平均3萬9781元、年增率為1.46%。
但根據主計總處資料,1-3月經常性薪資平均3萬9607元,雖為歷年同期最高,但扣除物價漲幅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僅3萬7703元,仍不如2000年的3萬7740元,等於實質薪資倒退了17年。
看到這樣的數字,也許會讓滿多人失望,總覺得每月辛苦所賺的月薪,永遠比花去出的錢要少很多,好像總是面臨「入不敷出」的困境。特別是5月30日,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對於實質經常性月薪倒退17年的市井小民來說,唯一能享有的「小確幸」,大概也就是吃一個便宜又不漲價的粽子「應應景」了。
只不過,根據行政院消保處對今年量販店與超市、便利商店粽子售價的訪查結果,只有55%漲價,且其中7成的漲幅在10%以內;而包粽子的原料近六成七價格持平或下跌,約三成價格上漲,漲幅約在一到兩成間,主要是因季節性需求,或氣候因素產量減少所致。
其實除了「應景」的粽子及相關原料上漲外,報載2017年玉荷包荔枝受天候影響,產期延後近兩星期,也影響到產量。而在內埔種玉荷包將近20年的宋鴻增就表示,今年減產將近6到7成,是他第一次碰到「連兩年都減產」的情形。
另,根據22日《經濟日報》(https://udn.com/news/story/7241/2477736)的外電報導國際橄欖油協會估計,今年產季(9月止)全球產量預料將減少14%;義大利產量將減半,希臘可能減產20%,突尼西亞減產17%;西班牙一向號稱橄欖油業的沙烏地阿拉伯,預估今年將減產7%。因此使得初榨橄欖油國際市場價格今年來已上漲25%,特級冷壓橄欖油批發價已漲破每公噸4200美元。
事實上,近幾年受到全世界氣候異常的影響,造成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而就在今年年初,英國氣象局、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及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觀測記錄也顯示,2016年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一年。而世界氣候監測及研究組織預測今(2017)年這種情況將會持續。
而氣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也在23日表示,2014至2016年,連續3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創新高。到目前為止,今年還是比2014年和2015年熱,最近這一波全球快速增溫尚未結束。
有專家以全球的角度來說,溫度增加會造成蒸散量增加,可能會改變熱平衡系統,進而改變降雨帶的分布,使得原本該降雨的地區發生乾旱,而原本乾旱的地方卻發生水災。對糧食作物生產而言,不僅溫度改變了,也可能造成作物在需要水分的季節無法獲得水分(旱)、或反之獲得過多水分(澇),明顯降低作物的生產(http://www.earthday.org.tw/column/63/6062)。
而當「該下雨不下,不該下雨卻下雨」之下,受影響的除了是農作物的生產大幅減少之外,也同時提供了投資人「可能獲利」的機會。例如假設是每天看盤專業台股投資人,應該都有注意到食品股已經有一陣子,股價都呈現「紅通通」的景象。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前一陣子國際農產品期貨大漲有關。
儘管最近幾日,國際「農產品黃(豆)、小(麥)、玉(米)」的價格大跌(http://news.cnyes.com/news/id/3816800),但事實上在5月初的《華爾街見聞(https://udn.com/news/story/6811/2464986)》就報導:受到美國主要產區(中西部堪薩斯、科羅拉多、奧克拉荷馬及內布拉斯等4周,去年合計產生佔到全美冬小麥產量一半左右)遭遇暴風雪襲擊的影響,CBOT硬紅冬小麥期貨主力合約1707(主要為「製作麵包」)飆漲6.5%創下該品種2014年上市交易以來最大漲幅;而軟紅冬小麥期貨主力合約1707(主要製作餅干及蛋糕)大漲5.5%,創下2015年7月1日以來最大漲幅。
以上筆者列出這些資料,就是要提醒一般大眾,不論是為了自己的荷包胖瘦,還是投資上的獲利,今年都該注意「農產品價格波動」這一大主軸及變數。因為,同樣是「價格上漲」,投資人與消費者可就是「不同的兩樣情」。
所以,筆者除了想提醒消費者,注意今年農產品價格可能大幅變動,對於個人及家庭消費的影響外,還想要提醒的是:一般大眾在消費上的損失,也許可以透過「投資相關股票或基金」而「賺回來」。
特別以台灣股市為例,向來就有「節氣變盤」之說。事實上,對照最近台股成交量的停滯,以及外資「越買越少」來看,就算端午節後不會變盤,也恐怕是「榮景難期」。
只不過,投資市場永遠不會是「齊漲齊跌」的走勢,當大盤盤整之際,也仍會有不錯的標的可供投資人選擇。而除了農產品價會受天候的影響外,端午節氣之後就等於是正式拉開夏天的序幕。因此,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投資上的中期佈局,可以圍繞著「夏天」做取捨,至於長期(一年)投資,則可以「大宗農產品」為範圍。
對此,投資人可以假想一下:首先,如果夏天氣溫連續飆高,哪些能夠達到「消暑」功能的商品會大賣特賣?一般來說,消暑商品不外乎吃的、喝的、用的、吹的,且投資人可別漏掉主要銷售這些商品的店家及賣場。
其次,夏天一般都是學生放假的時候。而在假期中,精力旺盛又覺得無聊的學生,又或去哪裡、用什麼方法來打發時間?也就是說,會讓年輕學生吃喝玩樂的「物品」及「去處」,業績自然大好,那麼,股價有可能寂寞嗎?
最後,投資的技巧不外乎先「避凶」之後,就能「趨吉」。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回到農產品相關話題:假設夏天天氣異常炎熱,哪一種被列入大宗商品的農產品,會因此而欠收,並帶動價格上漲?
老實說,以上的投資策略並非是什麼「獨創」的觀點。因為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就特別喜愛投資「黏人」的行業-只要消費者會一再光顧、捨不得離開的公司,都是他會長期投資的標的。
所以在「民以食為天」的前提之下,投資人如果能夠懂得「順勢」利用這樣的特質,也許在感歎「物價高漲、薪水不漲」之餘,還能藉由正確的投資標的,將花出去的錢給「賺回來」!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