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600》2021年投資理財方向(上)6大趨勢,影響投資人的「錢途」!

 一切,恐怕要從2020年初的那場,震撼全球人心與經濟的新冠疫情開始說起~在新冠疫情肆虐之後,許多地球上人類從經濟、金融、產業、工作到生活,全都徹底的改變了

簡單來說,新冠疫情首先影響了這個地球上,所有人的未來生活。這樣的生活改變,接著會影響經濟(投資)、工作(創業或就業),以及未來投資人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

2021年整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趨勢預測,全都是由這場疫情延續下的結果。筆者認為,2021年整體的趨勢發展有以下6大項,值得投資理財大眾特別注意,並做為決策前的參考。

趨勢一、資金持續泛濫、利率持續趨向0,金融投資雖是致富的王道,但也要小心隨時可能發作的金融風暴。為了提振經濟與救濟企業倒閉與勞工失業,各國政府不斷推出一波波的現金紓困辦法。當然,也包括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幾乎沒有停過的資金寬鬆(QE)政策。

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之前所公佈的2020年度報告就指出:各國政府與央行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已合計推出19.5兆美元(分別是12兆美元的財政振興措施,與7.5兆美元的貨幣政策),規模是前所未見的紓困方案,來挽救全球經濟。

且就在全球疫情再次升溫之際,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在(2020年)1221日,通過歷來規模第二大、約9,00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再為企業提供一系列的租稅減免、並發給民眾現金(https://udn.com/news/story/6813/5113809)。有經濟學家認為,這項法案雖然來得晚,卻總比沒有好,將能支撐經濟的復甦。

世界各國已快速推出像減稅、失業救濟、提供小企業貸款,以及降息到歷史新低等措施。簡單來說一句話,就是「拼命撒錢」,並進一步將利率維持在趨近於0的位置。

雖然各國政府知道資金過於泛濫或長期零利率,並不是件值得稱讚的好事,反而可能是個大災難。例如中央銀行理事暨東華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林金龍,就在面對媒體(https://udn.com/news/story/7239/5086028?from=udn-catelistnews_ch2)採訪時表示:「利率絕對是很重要的因素。利率很低,就像美國,美國次貸(subprime)發生的最大原因就是低利率。」

林金龍解釋,利率非常低時,意味融資購屋的成本很低,美國的壽險機構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為了賺取高報酬,被迫去買他們搞不清楚的連動債等金融商品;很多後遺症都是低利率環境所造成的。

只不過,向來對經濟沒法有長遠計劃的各國政府,因為民主制度每幾年一次大選的選舉壓力,只能不斷以「撒錢(貨幣寬鬆政策)」的方式來「飲鴆止渴」。

也就是說,儘管各國不太可能再度降息(老實說,以世界各國低到不能再低的市場利率,也沒有多大的「可降空間」),但可以確定的是:各國撒錢紓困及貨幣寬鬆的趨勢將持續存在。甚至在「放錢容易、收錢難」的前提下,想要「緊縮貨幣政策」,都有很大的困難。

由於長期低利率所形成的資金瘋狗浪,會在短期內讓資金狂歡的派對持續上演,金融及房地產投資行情長期不寂寞。也就是說,在資金的洪水四處泛濫之下,各個金融投資市場的前景,鐵定是不會「寂寞」,而是會更加「活蹦亂跳」的。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寫評論的大陸長江商學院副院長劉勁及研究員陳宏亞,就把降息造成金融資產泡沫的流程說得非常清楚:各國持續降息沒有帶來高經濟成長與高通膨,但資產價格卻越來越高漲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貧富差距過大」、窮人消費不起,造成「消費需求不足」及「產能過剩」,進而拖累了經濟成長;但另一方面,降息之後卻提振了「投資」方面的需求,且開始對土地和所有金融資產(股票、債券等)集中,並推升了價格(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0578?full=y&archive)。

然而,儘管「股市代表一國經濟的櫥窗」,但各國股市的「活跳跳」行情,卻與實際經濟表現「不太相符」。就以美國為例,根據IMF的預估,美國2020年經濟成長率為-4.3%,但道瓊指數上漲6%,那斯達克指數更上漲42%。

其原因就在於2020年年初以來,美國聯準會的無限量的量化寬鬆(QE),為市場持續注入比之前3QE更多的資金。這些資金,原本是想活絡經濟,但卻流向美國及全球股市,並大幅推升股價指數。

低利率對於想要借錢的有錢人或企業來說,卻是一個「能夠快速累積財富」的好日子,特別是當市場利率極低之際,投資人如果看準趨勢,「借錢賺錢」的暴富程度更大。

另一方面,在資金潮水湧向金融及房地產市場,並進而推升相關資產的價格時,有能力透過低利借錢投資的有錢人,以及沒錢進行投資的市井小民之間,將形成更大的貧富差距鴻溝。

當然,「看不準」的下場也會非常之慘。更何況,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當經濟景氣繁榮之際,投資人根本不用太擔心債券違約的問題。如果經濟持續低迷不振,那麼,企業違約潮再現,不僅會出現債券市場的一波「大逃殺」,也可能進一步形成另一場金融風暴。

特別是2021年的經濟,可能會呈現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陶冬所謂的「弱復甦」的機率非常大。但是,由於市場資金滿溢、過多的資金,追逐少量的投資標的,才造成2020年各個市場的價格大漲。然而就像陶冬所說:「資產價格動盪也是過去前所未有的」(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101765?from=udn-catelistnews_ch2)。所以,投資人更要特別小心才是。

舉例來說,最近以來中國大陸企業債頻頻出問題,恐怕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投資人(特別是高收益債券投資人)重視的警訊。一旦債券違約的狀況持續擴大,其影響層面,可能會由中國大陸,逐漸漫延到全世界,發生另一個全球性金融風暴的可能性,也並非全無可能。

當然,就算短期間內,中國大陸在全球及「央媽」的不斷挹注資金下,不至於發生系統性債務危機,但也一定會引發中國大陸的經濟下行。對於投資中國大陸的投資人來說,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趨勢二、各國政府債務持續惡化,注意金錢遊戲更加盛行及加稅。一旦經濟持續低迷,各國政府及央行,都將持續向市場及人民「撒錢」。而撒錢之後,會出現兩個結果,一是前面「趨勢一」所提到的市場利率持續走低,另一個則是政府債務持續創新高。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就引用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指出,全球總債務佔全球產出之比,已經從2019年底本就很高的321%,大幅躍升到20206月底的362%。且「如此巨大且突然的躍升,此前從未在和平時期出現過」,他說(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0769)。

事實上在這一波疫情之後,也再度加深了各國政府的預算赤字。以美國為例,就有媒體引述美國財政部在1210所公佈的數字,11月最新預算赤字為1450億美元。總計10月和11月,美國預算赤字較去(2019)年同期擴大25%,達到4290億美元的水準,且赤字規模創下財政年度前2個月新高紀錄。

再以台灣為例,根據之前媒體報導,明(202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與歲入都突破新台幣2兆元。但是,歲入比歲出還差短1165億元,將以舉債1915億元,以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100億元」的方式支應(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4776686)。

事實上,各國政府在面對「收入遠低於支出」之際,不是「排擠其他支出」,就只能靠「舉債」來支應。例如根據財政部的預估:我國政府長期債務明年將達6.1兆多元,其中舉債成長主因來自近期暴增的特別預算。例如,單單是新冠肺炎的紓困特別預算舉債,就達到3,900億元(還不包括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共8,400億元,以及新增的軍購案特別預算等)(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069513?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以上為因應新冠疫情紓困,再加上振興加上前瞻建設所需,使得到20201218日止,每位國人平均國債負擔突破23萬元,來到23.5萬元,較2019年底大幅成長7000元,更創下近10年的新高紀錄。

然而,政府舉債過多,債務問題持續惡化,也會造成社會上的大幅動盪。因為歷史上來看,償還國家債務的方法,就只有「加稅」、「透過通貨膨脹減少」,以及「直接毀約」3個(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0578?adchannelID=&full=y)。

其中,「加稅」會減緩經濟成長、增加就業的壓力;「通貨膨脹」控制不好,就變成「惡性通膨」,跟「直接毀約」一樣,都造成社會的動亂及政權的更替,首當其衝的,也是一般市井小民。

趨勢三、低經濟成長率、高通貨膨脹,市井小民生活更苦!對於2020年全球經濟的表現,各大研究及投資單位的預測,差不多都是萎縮4.1-4.8%左右;至於2021年的經濟展望,則是「有的非常樂觀(全球經濟將呈現V型復甦),有的則是相當保守」。一切,都要看疫情何時能夠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並且讓經濟活動恢復正常。

 

表、各研究單位經濟成長率的預估:

 

2020

2021

IHS Markit

-4.2

4.2

OECD

-4.2

4.2

IMF

-4.4

5.2

EIU

-4.1

4.4

World Economics

-4.2

4.9

WTO

-4.8

4.9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綜合研究院

 

其中,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陶冬,就以「弱復甦」來概括形容。他認為,經濟復甦的過程是一個小V形加上大U形,目前是疫情的中段期,之後會進入U形復甦(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101765?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對此,筆者比較支持《後疫情時代的新經濟》一書作者Daniel Stelter的看法。他依照過去的危機經驗指出,大流行病與戰爭明顯不同。一般戰爭過後,由於有形資產的破壞,會使得經濟成長更為快速。

但大流行病過後則不一樣,由於疾病並未造成機械、設備及建築的毀損,將導致人們預期在初始的復甦期結束後,經濟成長率將更低。特別是自英國出現病毒的變種之後,更為2021年經濟復甦及回穩之路,增添了不少的變數。

儘管研發疫苗的業者,在第一時間跳出來解釋「疫苗仍舊有效」。但是,就算走了一個新冠病毒,但是當人類為了經濟發展而不斷開發、對天然環境大肆破壞,造成人類與野生動物更密切的接觸時。原本就藏身在動物身上「蓄勢待發」的「人觸共通」病毒,依舊有可能藉由各種「破口」,開始在毫無免疫能力的人類身上開始大流行。

不過對投資理財大眾來說,比了解「2021年經是否復甦」更為重要的,恐怕是「通貨膨脹是否會真的來臨」?因為通膨或通縮,不僅會降低實際的投資報酬率、投資工具的選擇,也會影響市井小民的經濟、民生。

對此,《後疫情時代的新經濟》一書作者Daniel Stelter預測,隨著大流行疾病及人口老化所造成的就業率人口降低、薪資的增加,而拉動物價的上漲,並進一步帶動通膨的走高。

其實,有關「2021年會有通膨隱憂」這件事,也並非空穴來風。例如《工商時報》的社論就表示:「2020年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正常邏輯應該出現大宗物資需求持平或衰退,鋼鐵需求最大的汽車業、基礎建設相關產業雖有恢復,動能仍舊疲弱,照理說並沒有價格大漲的推力,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中國的鐵礦砂、動力煤、焦煤、銅價、還有美國的黃豆、玉米等大宗物資,都同步出現大漲的跡象,而且漲幅極為凌厲,讓市場供需兩方都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因應。

該社論仔細深究2020大宗物品價格的大漲,一部分是因為農作物欠收或開採問題,比較可能的推論是這些漲幅都是「金融性」,來自於資金極為充沛的金融市場,對於2021年通貨膨脹預期的炒作,而比特幣的飆漲,並是最具體的象徵。並且認為這一波「通膨對沖資產」價格出現意外的齊漲,有可能是觸發通膨的第一響警報,值得投資理財大眾留意。

當然,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在「全球化」與「自動化生產」之下,全世界的物價「易跌難漲」,甚至還有「通縮」的疑慮。例如,中國大陸在202011月,出現「消費者物價指數(CPI11年首見的負成長」,並引發了通縮的疑慮。

根據《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走向與投資策略》一書的作者,韓國最大商業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洪椿旭的說法,儘管自1990年後,貨幣大舉進入市場,卻未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而「生產力創新」與「信貸緊縮現象(銀行不願貸款給信用不佳的企業,導致市場上貨幣供給不足)」,就是其中最大原因。

也許許多深覺「薪水永遠趕不上物價」的市井小民,會認為「物價下跌」反而是好事。然而洪椿旭卻不忘提醒:一旦進入通縮局面,經濟會因為「貨幣政策無法發揮應有效果」,以及「通貨緊縮螺旋(民眾會延遲消費企業業績惡化投資與就業萎縮的惡性循環)」,而更難恢復到正常水準。

看到這裡,也許讀者會被弄得越來越糊塗:未來到底是會有「通膨」?還是「通縮」?事實上,撇開物價漲不漲的問題,在奧地利經濟學派貨幣理論中,所謂的「通貨膨脹」就是「貨幣供給額持續增加」。

至於之後的「物價上漲(多數的金錢,追逐少數的資源)」,只是「貨幣供給額大幅增加」之下的「結果」而已。如果從各國持續撒錢、市場資金瘋狗浪亂竄的角度來看,就已經符合「通貨膨脹」的定義了。

然而,不論未來是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對於一般不富有的市井小民來說,其所帶來的結果(物價飆漲或經濟惡化、失業率上升),都代表「未來的日子將會更苦」!

趨勢四、中、美兩大強權,都得面對不同的難關。2021年與投資有關的一大重點,仍舊是集中在中、美兩大強權身上。只不過,兩國所面對的難關不同。

以中國大陸為例,它要面臨的是「能否撐過以美國為首同盟國的各種經濟制裁」;至於美國所面對的難關,則是「川普後時代所曝露出的美國內部衝突與對立,將會逐步(年)削弱美國霸權」。

先以中國大陸為例,也許它可以撐過單一美國這個國家的貿易制裁,而靠著與其他國家(例如歐盟及日本)的貿易增長,讓經濟成長不致於嚴重衰退。但是,從2021年的態勢來看,歐日等國似乎也逐漸開始積極加入,對中國大陸經貿的圍堵及封鎖。

儘管川普本人,並未獲得選舉連任。但美國對中國大陸持續打壓的動作,不但沒有放鬆,還可能更加嚴厲。2020123日,美國國防部將中芯國際、中海油等4家中企列入「中國軍方企業」(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名單,禁止美國投資者持有或交易名單中企業的股票及債券。隨後包括富時羅素、標普道瓊、MSCI明晟等國際指數公司立刻將有關中企剔出產品名單。全球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 Russell)也在1230日表示,後續可能將更多中資企業自指數中剔除。

1218日,美國商務部又將中芯國際、大疆創新等60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企對其出口產品或技術。川普當天並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法案,未來中企若不符美監管機構會計審查標準,將有自美國證券市場除牌下市風險。

1223日,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再發佈了一份商業諮詢報告,敦促美國企業「完全避免」使用中國的數據服務和相關設備,「因為中國企業可能設定後門竊取美企的機密資料」。甚至在1229日,川普又再將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企業「子公司」,都納入禁令範圍。

簡單來說,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攻擊,已經更為深入,不再只是單純的貿易戰而已。因為,美國已經把中國大陸當做「威脅到美國霸權的敵人」,而不再像以前一樣是「可以合作的朋友」,且這個主軸將不會因為個別總統的上台或下台而扭轉。

一旦中國大陸因為美國的各種「戰爭」的攻擊,進而導致經濟下行。那麼,原本就極為脆弱的金融市場也跟著崩盤(不要忘了最近中國大陸一連串的企業倒債問題),可能會引發再一次影響全球的金融海嘯。不管投資標的有沒有包括中國大陸資產的投資人,恐怕2021一整年,都要格外小心注意了~

雖然2021年對中國大陸來說,算是「迎來更加頭疼的一年」,但對美國來說,也將會是一個值得全世界投資人,必須密切關注其政治與經濟發展的一年。

特別是川普雖然連任失敗,他及他的支持者(不要忘了,不計算選舉人數,川普在美國所贏得的票數,也超過7300多萬票,並沒有差總統當選人拜登的8000多萬票太多),仍舊不放棄任何「翻盤」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川普及其支持者的「不認輸」,不但造成金融市場大幅震盪,恐怕還會造成美國的分裂。甚至,還有媒體用了「川普走了,但『川普主義』留下來了」的文字,來形容其對美國未來的深遠應響(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0492?archive)。

事實上,《未來十年微趨勢》的作者Mark Penn就觀察到,川普第一任之所以當選,完全是因為「中產和勞動階級選民所擔憂的議題,左右了他們在選戰中對川普的支持」。

而這些投票者不滿的原因之一是:貿易協議腐蝕美國製造業,並害得大家丟了工作。因為自1994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後,「導致美國製造業工作流失,因此,孩子離家後便再也沒回來,移民人口湧入,工作人士遭遇薪資停滯的窘境,種種皆構成多重打擊」。

Mark Penn認為,川普的支持者如此之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而是許多美國勞工長期以來,深受全球化趨勢所迫害的一種反撲。然而,一旦美國內部的矛盾與對立持續擴大,就一定會逐步影響到經濟、金融市場,特別是美元未來的走勢,將會以此為重要的觀察重點。且現在各金融市場幾乎都位在高檔(特別是美股),實際上只要一個風吹草動,就可能把全球金融市場,都嚇趴在地上

趨勢五、從合作(多邊)與互助,到分裂(單邊)與對立;由真人到AI機器人;由民主到民粹,引發地緣政治的更不確定性。打從2020年年初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國家在疫苗還未開發成功之前,就紛紛採取「隔離」的防疫政策—政府封閉國境、關閉幾種大眾聚集場所的營業、企業要求員工在家上班等,使得原本全球連結密切的產業供應鏈,一時之間受到極大的衝擊。

因此,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脫鉤(decouple)」一詞,可以說是貫穿2020年的核心討論。從年初圍繞著科技供應鏈,一直持續到金融領域(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0677?dailypop&archive)。筆者認為這個概念在2021年仍將持續,並進而影響所有投資人的決策方向。

認真來看,「脫鉤」一詞在某種概念上,其實也反映著「原本盛行的自由貿易及全球主義,將由保護及重商主義所取代」。往日被世界各國經濟學家所大力吹捧的全球化生產及自由貿易,將會逐漸鬆動。筆者也認為,過往那種全球分工、自由貿易的美好讚美,將會「不復再見」,取而代之的是「高關稅壁壘及重商主義」。

例如在《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一書中,作者James Rickards就再三提到:「事實上,美國最長的繁榮期,都與關稅和重商主義有關,一直到1990年代,債務和戰爭取代了對美國工廠的投資為止」。

雖然許多分析師們認為,相對於川普的抵制國際化,拜登的重回國際社會的政治傾向,會讓國際上互相合作,繼續成為主軸。但筆者認為,由於國際化對各國的經濟影響甚大,所以在各國政府互有心結之下,未來全球化的進程,恐怕是越來越「黯淡」。

大姆哥投顧董事長梁佑任的觀察也認為,當疫情剛開始、全球經濟低迷之下,各國不再一昧倚賴出口,反倒是「加速本土產業升級」,甚至「動用貿易關稅壁壘」,都成為各國產業政策焦點。但疫情後,各國政府推出各種誘因鼓勵產業重整遷回國內,將可創造本國經濟增長力道的機會

正由於許多國家開始思考「供應鏈要拉回國內」及「無人化生產模式」。所以,疫情後不論在工作趨勢、產業發展及投資選股方向,讀者都可以順著這樣的方向進行摸索。

舉例來說,宅經濟、AI自動化、各項天然資源、能源多,且不但能自給自足,又能向外輸出的國家等,都是具有「利多」的產業及國家;但如果是高度勞力密集,或是人與人之間會密切、近距離接觸的產業,像是旅遊業或客運航空業,恐怕在未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會成為「落後大盤漲幅」的標的。

當然,在各產業AI機器人導入越來越多之際,許多服務業及製造業的相關從業人員,恐怕都將面臨所謂「科技性失業」的困境,也得及早開始思考:有哪些「轉業」的可能?

除了「保護和重商主義將取代自由貿易和全球主義」之外,美國式的民主制度,也在疫情之後面臨進一步的挑戰。以美國人數已超過嬰兒潮世代的千禧世代為例,根據「民主未來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Future of Democracy)的研究發現,千禧一代支持民主制度的比例,遠低於嬰兒潮一代、X世代、當然還有出生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那代人。

該中心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千禧世代在這個制度中的經濟權益太少」所致。在美國,千禧一代占近25%的人口,但只掌握約3%的財富。而嬰兒潮一代在人生的相同階段裡,卻掌握了21%的財富,且目前仍控制著絕大部分財富(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0767)。

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將會在新冠疫情的「加強」之下而更為嚴重。例如英國《金融時報》的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就在他所撰寫的「未來世界:塑造後疫情時代的五大力量」一文(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0769)中預測:「許多薪水較高的辦公室職員能夠居家辦公,其他大多數人則不能。在西方國家,許多受影響最嚴重的群體都屬於少數族群。與此同時,許多本來就有權勢的成功人士變得更加成功。到2025年,疫情期間加劇的不平等程度很可能將不會降低。使不平等根深蒂固的各種力量太過強大。人們最多能期待出現些許改善。這反過來意味著,近些年興起的民粹主義政治,將繼續在2025年塑造政治格局」。

事實上,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各國互相採取的隔離、分裂與對立等措施,將導致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更為仇恨,更進一步引發地緣政治的更不確定性,不但會使投資環境增添更多變數,也肯定會造成金融市場的大幅震盪。

趨勢六、「在宅工作」的趨勢,牽動的不只是工作型態及看好產業,也一樣會有隱憂。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民眾不是被限制在家中不得外出,就是得在家工作。不論是以上哪一種情形,都有可能引發值得注意的投資利空,以及潛在的利多與商機。

當然,一提到宅經濟受惠產業,一般人想到的不外乎是5G、遊戲機及餐飲外送平台。但筆者認為,投資人還有其他宅經濟商機可以留意。首先以「在家上網機會變多」為例,未來不論是「數位詐欺(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059051?from=udn-catelistnews_ch2)」,或是與「金融數位交易安全(電子支付的資安問題:https://udn.com/news/story/7239/5095518?from=udn-catelistnews_ch2)」有關的問題,也值得所有理財大眾多注意。因為,網路金融交易看似便利,但它卻可能潛藏非常高的資安風險,不可不慎

遠的不說,不久之前就有國內某家銀行的機器人理財系統出包。而且據金管會的說法,系統出錯的問題,還是先由客戶發現及告知,銀行才知道出了問題。

雖然這家銀行的系統出包後,問題全都獲得解決,客戶並未獲得任何損失,還算是完滿的解決。但是,另一起「美國券商平台無法下單,造成客戶無法平倉」的問題,損失恐怕就很是深遠。

其次,除了「資安問題」有可能成為一大商機之外,隨著人們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寵物商機」也值得投資人參考。只不過,以上兩大商機,恐怕還沒有辦法「龐大」到,可以成為投資人「核心資產」中的主流,只不過是做為「對此領域有興趣者」,納入眾多「衛星資產」中的一項而已。

此外,由於疫情的關係,「在家工作」已成為一門顯學,並且可能成為日後一部分工作的常態。儘管「宅經濟」因此興起,並成為投資界追捧的標的。但對廣大的上班族來說,恐怕隱憂的成份,可能還大於在家工作所獲得的好處。

例如撇開「工作時間超時,可能會降薪水,且沒有假日與加班費(等同於「減薪」)」之外,一旦遠距上班成為部分工作的常態,經濟發達國家薪水較高的白領、技術性勞工,也極有可能被開發中國家,薪水較低,但素質可能差不了多少的白領、技術性勞工給「取代」。

除了就業上的隱憂,這股在家工作的浪潮,也可能會正面影響不動產產業。商用不動產的前景看淡,自是不用說,但一般住宅(特別是距離傳統辦公區的住宅區)房價,也有可能因為「遠距上班」而「鬆動」。當然,從「紓緩高房價」的角度來看,也可能會是想要買房者的「小小利多」~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599》勞保退休金不可靠,「好享退」專案會是我的最佳退休規劃替代方案嗎?

 在上一期專欄刊出後,就有讀者提出一個疑問:既然不能獨自仰賴政府的勞保老年年金,以便過上安穩的退休生活。那麼,近一年由「基富通」基金投資平台,所推出的「好享退」專案,是不是一個極佳退休規劃替代專案?

在由基富通(網路)證券,所推出的「好享退」退休專案的網路首頁(https://www.fundrich.com.tw/event/retirement/),清楚說明了該專案的核心目的及重點:「本專案產品為組合式基金。以退休投資做規劃,產品是以投資組合概念、分散各類資產做為出發設計,透過一檔基金即可做到資產配置」。

簡單來說,「好享退」專案就是一檔檔的「組合式基金」,並以「專家嚴選」、「免手續費」及「低經理費至少減半或更低」為3大重要訴求https://www.fundrich.com.tw/event/retirement/

目前,總共有3家投信公司、各推出分別屬於「積極(以股票為主,最高約8成左右)」、「穩健(基本上是股、債各半)」與「保守(以債券為主,或甚至接近100%投資於債券)」的3種風險屬性,總共9種組合式基金,供有興趣的國人上網進行申購。

實際上,雖然3家投信公司,各推出名稱各異的3種組合式基金,但都不是單獨為「好享退」專案所設。也就是說,一般投資人也可以直接到這3家投信公司,或是透過銀行通路,選購這3檔組合式基金。

其中唯二的差異在於:其一,參與「好享退」專案的投資人,必須連續扣款24期,才能享有「低經理費(屬於P級別收費)」的優惠;假設沒有連續扣款24期,投資人就喪失了費率上的優惠(屬A級別收費)。

其二則是,「好享退」專案只有在基富通網站上可以申購,其他不論是投信或銀行通路的投資人,就算申購同一檔組合式基金,仍然無法享有「0手續費」及「低經理費」的優惠(相關差異比較,請見下表一)。

 

表一、「好享退」專案與一般投資的費用收取差別:

 

直接向投信公司申購

透過銀行通路申購

上基富通網站申構

A類型

手續費:0

管理費:正常收取

手續費:最高3

管理費:正常收取

手續費:0

管理費:正常收取

P類型

因是「好享退」專案,所以無法申購

手續費:0

管理費:減半

製表:李雪雯

 

如果將這3家協辦投信公司,所推出的各3檔組合式基金基本資料(請見下表二、三、四),放在一起比較,可以看出以下2大重點:

 

表二、好享退甲投信基本資料及績效表現:

甲投信

積極組合

穩健組合

保守組合

基金規模(億元)

4.27

4.81

9.56

資產配置

股票77.1%、債券13.14

股票72.8%、債券20.61

股票56.61%、債券36.93

風險等級

RR4

RR4

RR3

一般

A類型

成立時間

2019725

管理費

1.00

0.80

0.60

保管費

0.13

0.13

0.13

一年報酬率

13.28

11.42

8.49

好享退

P類型

成立時間

2019725

管理費

0.50

0.40

0.30

保管費

0.13

0.13

0.13

一年報酬率

13.84

11.86

8.82

AP類型管理費差

0.50

0.40

0.30

AP類型報酬率差

0.56

0.44

0.33

說明:以上金額均為台幣計價,且不論AP類型均為累積型(未配息)

資料來源:該投信公司網站及基金月報

 

表三、好享退乙投信基本資料及績效表現:

乙投信

積極組合

穩健組合

保守組合

基金規模(億元)

26.62

22.97

8.36

資產配置

股票63.92%、債券25.79

股票51.36%、債券42.20

股票11.18%、債券79.65

風險等級

RR3

RR3

RR2

一般

A類型

成立時間

2019723

管理費

1.50

1.20

1.00

保管費

0.14

0.14

0.14

一年報酬率

7.75

3.44

-2.19

好享退

P類型

成立時間

2019723

管理費

0.50

0.50

0.50

保管費

0.14

0.14

0.14

一年報酬率

8.81

4.26

-1.50

AP類型管理費差

1.00

0.70

0.50

AP類型報酬率差

1.06

0.82

0.31

說明:以上金額均為台幣計價,且不論AP類型均為累積型(未配息)

資料來源:該投信公司網站

 

表四、好享退丙投信基本資料及績效表現:

丙投信

積極組合

穩健組合

保守組合

基金規模(億元)

19.50

19.95

66.38

資產配置

股票74.85%、債券0.06

股票49.79%、債券47.44

股票0.2%、債券90.68

風險等級

RR4

RR3

RR3

一般

A類型

成立時間

2014813

2013124

20081017

管理費

1.50

1.30

1.00

保管費

0.15

0.14

0.12

一年報酬率

4.17

1.48

-0.71

好享退

P類型

成立時間

201985

管理費

0.50

0.50

0.50

保管費

0.15

0.14

0.12

一年報酬率

5.09

--(成立至今5.14%)

-0.21

AP類型管理費差

1.00

0.80

0.50

AP類型報酬率差

0.92

--

0.50

說明:以上金額均為台幣計價,且不論AP類型均為累積型(未配息)

資料來源:該投信公司網站

 

首先,雖然訴求「低投資成本」,但旗下基金隱藏的(高)管理成本不可小覷。雖然好享退專案的組合式基金,號稱「0手續費」及「低經理費(只要投資人每月連續扣款24次,就可以獲得「低經理費」的優惠)」,但實際上,「好享退」專案裡的基金,就是一檔檔的組合式基金。而組合式基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重複收取管理費」。

所以,如果投資人仔細查看「好享退」專案裡,各組合式基金的持有基金明細,特別是前10大持有基金中,部分的子基金所收的管理費,卻也不怎麼低。

就算「好享退」專案裡的組合式基金,只要有投資到集團內的子基金,會退「至少5成」的管理費。且就算旗下投資在「經理費」較高的「一般(非法人)級別」基金標的,也會將一部分的佣金,「回饋」到組合式基金中,並且會在財報中說明。

只不過,各基金總有各種開銷(其中,當然包括給銷售通路的「佣金」)。按常理來說,以上的「回饋」金額,也絕不可能是子基金所收管理費用的全部。

也就是說,投資人從母基金(積極、穩健、保守型3檔組合式基金)裡,的確省下了約一半的管理費;但是,從各組合式基金所資的子基金中,卻又被收了一筆管理費及保管費,並且反應在基金的績效當中。

為什麼子基金收取管理費等成本的高低,對投資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較高的費用成本,就一定會反映在組合式基金的整體績效表現上。而從「A級別與P級別一年報酬率有差(上表二、三、四最後兩行數字)」來看,投資人沒有理由不相信:子基金管理費的高低(應該也包括申購手續費的差異),不會影響到投資人的實際收益。

其次,由於「好享退」也同樣採用「風險報酬等級(RR)」,也可能讓極端保守的投資人,面臨隱藏性的不小風險。因為在理論上,各投信所推出的「保守型」組合式基金,是提供給投資屬性最為保守(只能禁得起一點點風險)的投資人。

但實際深入了解這3檔「保守型」組合式基金,就可以發現組合式基金旗下子基金裡所投資的債券,其實可能有不低的投資比例,是放在高風險垃圾債上的所謂「高收益基金」。

雖然這些組合式基金的風險報酬級數(RR值),是風險不高的RR3RR2級。但旗下所投資的高收益債基金的風險,卻只考慮當下的波動性,並未涵蓋如同筆者在前一期專欄(《「我是有錢人」迷思596》自認保守的投資人啊~你真的了解所承擔的所有風險嗎?!)中,所提到的債券「違約(信用)」及「流動性」等風險。

特別是投資在「一般投資人覺得異常安穩、鐵定不會虧錢」債券上的組合式基金,一年期報酬率居然還出現「負」值的「事實」,真的可以給「對高收債存有太多不切實際想法」的民眾,一個值得深思的機會—不是所有叫做「債券」的標的,都一定是「穩賺不賠」的~

請讀者千萬別誤解,筆者並不是看「好享退」專案「特別不順眼」,想要「故意挑它的毛病」,或「找它的麻煩」。事實上,「好享退」專案是一個很不錯的概念—考慮不同年齡退休者的風險屬性,進行差異化的資產配置組合,並且提供投資費率上的優惠,以鼓勵投資人透過長期定期定額的方式,高效率地累積財富。

撇開管理費的問題,筆者認為一般大眾在選擇退休標的時,應該以整體資產配置的角度來進行規劃。例如個人在上一期專欄(《「我是有錢人」迷思5982大方向,自己的退休自己救!)中提到,屬於退休金第二層職業年金的「新制勞工退休金」,是唯一不會「倒閉」的退休金,它的平均所得替代率是13.37%;至於屬於第一層、有可能倒閉,但很可能是「多繳、少領及延退」的「勞工保險(勞保老年年金)」,其平均所得替代率是38.75%。

而以上不論是新制勞工退休金,或是勞保老年年金,其採取的投資策略,原本就是「股債混合」、相當「四平八穩」,也就是「積極累積財富並不強」的基金組合。

這個時候,投資大眾依舊認為,同樣「股債混合」型的「好享退」專案基金組合,真的是「想要用較為輕鬆的方式,快速累積退休金」民眾的「上上之選」嗎?特別是時下這個「薪水收入,永遠趕不上支出」的年代,投資大眾唯有更「積極又穩健(較高的報酬,但風險又不宜太高)」地投資,才能達到以上「輕鬆且快速累積退休金」的目標。

再說了,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如果整體組合中,已經有相當保守,或穩健的投資標的(例如新制勞退及勞保退休金),投資人接下來的投資標的,其實是可以較為積極的。

以「好享退」專案為例,就跟「另一個勞工退休基金」沒啥差別。其中唯一的差別就只在於:勞工退休金是「自行操作」及「委外代操」(結果還弊案頻傳);而「好享退」專案,則是投資人自己拿錢,交由基金經理人「代操」,且「好享退」專案,還有組合式基金重複收費的問題(相關比較請見下表五)。

 

表五、「好享退」專案與勞工退休金的比較:

 

「好享退」專案

勞工退休金(新制)

勞工保險

強制性

非強制性,投資人自行參與

雇主強制提撥、勞工自願提撥

5人以上企業強制納保,政府、雇主及員工依不同身份,按不同比例負擔費率(一般企業勞工只負擔費率的20%)

投資最低門檻

每月最低3000

雇主按勞工月投保薪資6%強制提撥;勞工可自願提撥月投保薪資,最高上限6

2021年費率為10.5%(含就業保險費1%)

稅負優惠

勞工自願提撥部分,可享有「免計入當年度薪資」的優惠

其他管理成本優惠

手續費0、持續扣款超過24個月,管理費降低

投資人無其他管理成本

代操人

組合式基金經理人

勞保局及委外代操基金公司

資產配置

股債混合

附註:此費率為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依月投保薪資級數計算),不全是進行退休金(勞保老年年金)給付的所有投資金額

製表:李雪雯

 

由於每一位勞工都被強制參與的勞保及新制勞退,都是屬於「股債混合」的「穩健型」投資標的。所以,筆者會比較建議投資人,自己私下提撥退休金的這一部分,其實可以直接選擇更為積極(非投機)的投資策略,並且可以「投資股票」為優先選項。

雖然,最近也有新聞宣佈,「好享退」在明(2021)年將推出2.0版(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209000226-260205?chdtv),準備將目前現有的3家協辦單位(投信),擴充到9家,以便讓投資人有更多的選項。

但筆者對於有心做好退休規劃民眾的建議是:首先,如果選擇「好享退」專案,要特別注意成本及風險。如果單純是因為「0手續費」或「管理費減半」的優惠,而去選擇這些組合式基金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筆者之前所提到的2大重點提醒(隱藏的較高投資成本,以及RR值所無法顯現出來的可能高風險)。

其次,自行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資產配置」並不困難。既然「資產配置」與「標的選擇」,是投資人能夠打敗市場、達成理財目標的重要關鍵。那麼,是不是可以由自己來決定「資產配置」,並直接選擇投資標的?

更何況對於一般大眾來說,「由自己來進行資產配置」,也真的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想要「確實做好資產配置與規劃」,其實只需要3個步驟,就可以輕鬆完成。

步驟一、資產配置比例的設定。所謂的資產配置,其實就是投資組合中的股票與債券的投資比重。理論上,越是年輕、風險屬性較為積極的投資人,投資在股票的資金比重,可以設高一些。假設投資人完全不知如何設定,只要記得「積極者股82」、「穩健者股債各半」,以及「保守者股28」的原則就好。

步驟二、選擇股票及債券的投資標的。在這部分,筆者認為最大的原則是「選擇自己熟悉的市場」。如果完全沒有熟悉的市場,一是直接選「全球市場」,另一個則是「只選國內市場」。以後者來說,至少沒有匯兌風險的問題。

假設投資理財大眾不擅於自行選股,可以直接選擇「被動式基金」或「主動式基金」(不同通路的管理費用成本與稅負,請見下表六)。但除此之外,筆者還想提醒投資人注意的是:

1.不要重複選擇平衡型基金。理由一是因為,自己在〈步驟一〉中,已經決定了資產配置(股、債)比例,沒有重複的必要;理由二則是,平衡型基金並沒有考慮不同退休年齡者的風險屬性及需求。

2.以股票投資部分為例,除非只選定國內市場,否則,越是不熟悉不同產業趨勢的人,就越是應該選擇「市場(國家或區域)」,而不是「單一產業」或「單一主題」。因為,不論投資全球或區域、單一國家的基金經理人,就已經會幫投資人做到「佈局在有潛力產業」了。

事實上,有些產業容易遇到景氣循環的限制,除非投資人選擇「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產業,或是「未來不會持續走下坡」的產業,像是半導體業,否則,投資在進行退休規劃時的核心資產,選擇單一產業的風險不低。

另外,假設真要挑選「單一產業」或「單一主題」,就一定要注意「涵蓋面夠廣」的標準。不然,不怎麼熟悉未來趨勢發展的投資人,恐怕也很難挑選到值得長期投資的標的。

3.債券投資部分,一定要特別避開「非投資等級債券(又稱為「高收益債」或「垃圾債」)投資比重高的基金」。投資人千萬不要以為,它的名字裡有「債券」兩個字,就認為這種投資標的「非常穩當且獲利豐厚」。

所以,投資人除了儘量選擇全球型,以分散風險之外,還要特別看一下理專所推薦的債券型基金,其所投資的標的「債信」如何?且在未退休前,一定不要選擇「配息型」,而應該選擇「累積型」,才能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快速累積財富。

 

表六、主、被動式基金在不同通路購買的比較:

 

被動式基金(0050 ETF

主動式基金

購買通路

證券商

投信公司

銀行財富管理

證券財富管理

手續費

0.15

0-3%,視有無特殊優惠活動而定

管理費

0.32%

普遍1-2%,視基金類型、規模而有差異

保管費

0.035%

0.11%

0.11%

信託管理費

0

0

0.2%或最低一定金額(按日收取)

證交稅

0.15

--

個人綜所稅

資本利得不課稅;股利併入利息收入,每年超過27萬元免稅額,則要繳交個人綜所稅

國內基金:資本利得不課稅;股利併入利息收入,每年超過27萬元免稅額,則要繳交個人綜所稅

海外基金:資本利得不課稅;每戶基金海外配息所得超過100萬元,要依「最低稅負制」,列入基金所得額中計算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費率1.91%)

單筆股利超過2萬元,則要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單筆股利超過2萬元,則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除非「拆單」處理,否則單筆股利超過2萬元,則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買賣溢折價問題

按淨值買賣,無折、溢價問題

流動性

略低

略低

製表:李雪雯

 

步驟三、選定標的後,就定期定額投資。且至少每半年或一年,要看一下投資標的的績效表現,是否脫離市場指標或同業太多?以便做為更換投資標的的參考依據。

最後,筆者想要再次提醒有心做好退休規劃的民眾:正確的資產配置、選對標的,以及長期定期定額投資,才能夠讓自己「花最少的力氣(投資本金)」,而達到最高的退休規劃效果。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