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40多歲的小雯,因為平日過度使用電腦及3C商品,最近就常常覺得眼睛痠澀,且不論是看資料或電腦,都有一種「霧裡看花」的模糊感覺。
後來她去兩家不同眼科診所看診,兩位醫師的說法不一。其中一位醫師,說她是有輕微白內障,但眼睛痠澀主要是眼睛乾燥所致。另一位醫師則說,她兩眼的白內障已經「熟了」,建議她現在就可以進行手術治療。醫師同時告訴她:如果她有保險,就可以自費購買更好用的人工水晶體…
對於「白內障已經『熟』了,才可以開刀」的問題,榮總眼科部醫師林佩玉認為:「白內障該不該動手術,要以『白內障所引起的視力不良,是否會影響日常生活』為準,它決定了術後是否真的對病患有幫助,以及病人是否會滿意」,?
林佩玉再三強調,過去她有許多病患會說,他們看久之後,視力會變模糊。她說,這種情形其實不是因為白內障,所導致的視力降低變差問題,而是因為眼睛乾燥所致,白內障不是主因。這種情形開刀後,可能因為手術本身或使用一些消炎眼藥水,在傷口癒合復原階段,反倒讓乾眼症狀更加嚴重。
所以林佩玉提醒所有,想動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的人一定要先了解:人工水晶體只解決白內障的問題。如果有其他的問題,像是角膜病變、視網膜病變、有其他老年黃斑部退化(黃斑部產生縐折、水腫,會進一步影響視力)、糖尿病造成的視力問題,或是其他非白內障導致的視力不良,單靠置換人工水晶體,依舊是無法改善。
她再三強調,如果眼睛常常覺得澀澀的,眨眨眼睛之後,原本霧濛濛的感覺就變得清晰,那就是眼睛乾燥的問題,只要多讓眼睛休息、多眨眼,或點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就可獲得改善,當然也不用動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
林佩玉表示,健保對於白內障手術給付規範的原則是:因白內障導致視力不良,但卻並未明確規定視力降到多少才可以開刀?早期眼科醫師的「共識」是「視力表測量低於0.4」。
現在,由於醫療技術進步,有更多精密的儀器,可以幫助醫生評估白內障對視力的影響,加上每個人對視力的需求不同。例如職業駕駛,因為白內障會導致單眼複視及眩光的問題(當光線昏暗或夜間時,情況會更嚴重)。所以,如果當事人自覺白內障已影響到開車安全,就可考慮開刀。
但如果真要動手術,一般人常會想到的問題,會有以下三種:
首先,是「健保是否給付手術費用」的問題。目前就林佩玉所知,健保不會給付白內障手術的對象,主要是「不用動手術,只要靠戴眼鏡就能解決屈光不正(https://zh.wikipedia.org/wiki/眼屈光不正)問題」的人。像是高齡且有遠視及散光、不想戴眼鏡(因為所戴的眼鏡是凸透鏡,地面看起來會向下沉),或是近視度數高但有乾眼症、無法戴隱形眼鏡,只想去掉度數的白內障患者,置換人工水晶體手術雖然可以解決(矯正)屈光不正問題,但是她認為,白內障手術並非完全無風險。而且,由於一般單焦人工水晶體,並無法像人體正常水晶體一樣,能夠調節看遠、看近。術後一旦「看遠沒問題」,看近時通常老花狀況會變嚴重,尤其是年輕人或原本沒有老花問題的人,就必須先了解單焦距人工水晶體的這個缺點。
她進一步補充,目前雖然有多焦的人工水晶體,能夠改善術後老花的問題,但也會犧牲一點「看遠視力」的清晰度。所以林佩玉建議民眾在術前,應該針對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視力需求,和醫師討論並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
Box 1、聽說之前做過LASIK手術的人,就很難動水晶體置換手術?
林佩玉表示,做過角膜屈光雷射手術的人,一旦再接受白內障手術,手術本身技術及復原,其實和一般白內障手術差異不大,主要是置放的人工水晶體度數測量精準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她進一步解釋,這是因為做過LASIK的人,角膜弧度已改變,用一般人工水晶體測量的公式,會出現較多的誤差,需要由動手術的醫師進行修正。至於該修正的度數,則決定於之前LASIK矯正的度數。 所以,為了避免誤差太大,林佩玉建議之前做過LASIK手術的人,最好要把做之前及之後2個月,有關屈光度、角膜弧度,以及眼軸長、雷射矯正度數…等資料,提供給手術的醫師參考。「當資料愈完備,愈能幫助醫師判斷,選擇接近目標值的水晶體」,她說。 做過角膜近視手術的人,還需要瞭解另一個問題:由於白內障手術只能改善白內障引起的視力不良,如果是近視手術後因為角膜弧度改變,產生的眩光等聚焦不清晰,林佩玉表示,這些是白內障手術後是無法改善的(這種在醫學上,統稱為「高階像差」的現象,並不是眼鏡能矯正的聚焦不清晰)。 她進一步說明,近視手術後產生的高階像差,年輕人由於睫狀肌調節力強,也許不會造成困擾。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睫狀肌調節力降低,症狀可能變得較為明顯。假設和白內障的症狀沒分清楚,術後以上高階像差的困擾還是存在,就可能讓當事人對手術結果「不滿意」。 林佩玉指出,好在目前因為醫療進步,已有檢查儀器可以區分是角膜還是白內障引起的高階像差,建議民眾可以在手術前,就先做相關檢查以釐清原因。 |
Box 2、白內障手術後,需要注意哪些保養?
至於術後的併發症,林佩玉醫師認為,則必須靠病患本人的密切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時點藥,且在術後一個月「傷口未完全癒合」之際,「避免眼睛進水」及「保持眼部清潔與乾淨」。此外,還有動作要小心,不要撞到眼睛。 至於術後是否要配戴太陽眼鏡?她解釋並不是為了抗紫外線(因為人工水晶體已有「抗紫外線」的功能),主要是白內障術後對光線較敏感,一般室內照明就可能覺得太亮。為了減少不適,民眾可配帶深色眼鏡,也可保護眼睛、避免不自覺的碰觸,或是被異物水…等噴濺。 至於鏡片顏色深淺,可視個人感覺而定。如果覺得太暗,就選擇較淺色,反之亦然。假設不覺得光線太亮、太刺眼,也可使用透明平光眼鏡保護,或是用術後附贈的保護眼蓋。 林佩玉不忘提醒,民眾在手術第二天後,除非醫師特別交代,一般來說,都不須再用紗布包覆,以免眼睛因為溫度高又缺氧,反而增加感染的風險。 通常在動過水晶體置換手術之後,民眾都會收到一張「術後衛教清單」。裡面都有提到「不能低頭」這一項。林佩玉解釋,這是因為傳統手術的傷口較大,怕低頭眼壓變化大,影響術後復原。但她表示,現今手術傷口較小,比較沒有這方面的禁忌,反倒是走路不敢低頭看路時,反而易有撞到或跌倒的危險。 此外,術後最好「多閉眼休息」,這是因為術後用藥會影響眼睛淚液的分泌,如果長時間張眼閱讀、使用手機、電腦、或是看電視,因為眨眼次數減少,淚水加速蒸發,乾眼症狀會加劇,眼睛環境過於乾燥,不但容易發炎、不舒服,嚴重時,還會造成眼角膜破皮、視力模糊。所以,她再三提醒「多閉眼睛」,是很重要的術後保養之一。如果原本就有嚴重乾眼症的人,她建議可以點一些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改善症狀。 另一個林佩玉常被問到的術後保養方式,就是「是否要補充特別的營養保養品(像是維他命A、葉黃素、Omega 3…等)」,或是「有什麼飲食禁忌」?她認為,以上營養素,對身體健康都很重要、不能缺乏,如果不易從飲食獲取,或本身消化吸收有問題,是需要額外補充。不過她認為,如果從食物攝取已經足夠,補充更多助益不大,太過量甚至有害。「這些營養素平時就該足量攝取,不須因白內障手術特別補充,至於什麼不能吃,沒有特別限制,可依個人體質而定,原本不適合吃的就別吃。當然,過量的菸、酒,對全身及眼睛都不好」,她說。 |
其次,是「健保是否給付相關醫材(人工水晶體)」的問題。目前,健保有提供不用自己花錢的人工水晶體給民眾。在此同時,健保也允許每家醫院,可以讓民眾選擇自費醫材,而民眾只要給付自費人工水晶體實際費用,再扣除健保支付金額間的差額。
目前,各醫院人工水晶體自費差額,都會統一公佈在健保署的「醫材比價網」上(https://www.nhi.gov.tw/SpecialMaterial/SpecialMaterialDiff.aspx)。
@名詞解釋:「全自費」與「自付差額」有何差別? 「全自費」是指,醫療院所向民眾收取全額自費:至於「自付差額」則是指,健保只「部分給付」,民眾還要支付一定的金額給醫療院所。 |
Box 3、我需要選擇自費差額的人工水晶體嗎?
林佩玉醫師指出,健保全額給付的人工水晶體,品質也是很好,可以達到不錯的視力。只是因為醫學進步,有一些特殊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可以提供給有需求的民眾多種選擇。 健保所給付的人工水晶體,都是單焦,沒有額外功能。自費差額選擇的人工水晶體,則具有較多功能,主要包括:改善夜間視力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以及改善術後老花問題的人工水晶體。 以「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為例,適合在晚上或較暗環境中,需要面對燈光的人。這是因為黑暗的環境下,人的瞳孔會擴大,如果幅度超過4mm,使用一般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就會產生球面像差,夜間開車看車燈,會出現類似霧燈般的光暈;而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的設計,就在減少這種球面像差。所以一般晚上要開車的人,可以考慮選擇這種「非球面」功能的人工水晶體。但在白天,有「非球面」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則與健保片沒什麼分別。 改善術後老花問題的人工水晶體,也有多種不同的設計,包括雙焦、三焦、或寬(深)焦,以加強當事人不同距離的視力。但其缺點是:看遠視力的清晰度可能受影響,尤其是光線昏暗或是有乾眼症的情況下,影響較為明顯。所以,適用於願意犧牲一點清晰度,換來不用太依賴眼鏡的人。 至於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適用於有角膜散光的人。白內障的症狀之一是:有白內障的那隻眼睛,會有單眼複視的現象。因此,當事人常會抱怨「紅綠燈變成好幾個」。她解釋,這是因白內障而產生的散光現象,手術後就會改善;但如果角膜有散光,手術後還是依然存在,雖然可以用眼鏡矯正,但如果不戴眼鏡(裸視),視力可能就不清晰,這時,就可以用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來,改善這種角膜散光問題。 事實上在過去,「散光對術後視力到底影響多大」常困擾病人,醫師也很難回答。不過還好,現在已經有儀器可以模擬當事人看到的影像,讓他們比較「植入健保片(沒有校正散光)」,和「植入散光自費片」的影像差異,以便更容易選擇(但這個檢查,目前健保並不給付,費用約800元左右)。 以上自費人工水晶體,還可選擇透明或黃色。加黃色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進入眼中的藍光。因為過去研究已證實,長期曝露在藍光之下,可能導致視網膜感光細胞退化。 正常人水晶體隨年齡黃色色素增加,可減少進入眼中的藍光。如果植入透明水晶體,可能會讓術後進入眼睛的藍光會增加(這也是為什麼白內障手術後,當事人看東西會覺得較白或稍偏青,但色彩會比較鮮豔的緣故)。 不過,添加黃色的人工水晶體,其缺點是:看出去的世界會稍偏黃、稍暗。只不過,到底哪一種好,並無定論。我通常會建議:如果長時間使用電腦等3C產品、曝露藍光較多,則可選擇黃片;如果喜歡世界看起來很明亮,就用透明片;或是如果比較怕光,就選用黃片。當然,就算民眾選擇透明片,術後也一樣可以透過「配戴防藍光眼鏡」的方式,來減少藍光傷害。
表一、各人工水晶體比較:
資料提供:林佩玉 資料彙整:李雪雯
|
第三,則是「動手術是否可以住院」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牽涉的是「健保是否給付」?以及「一般沒有門診手術給付的住院醫療險,是否能給付昂貴的自費醫材」問題。
目前治療白內障的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只要在門診即可進行,並不需要住院。除非需要全身麻醉的病患(例如只有一隻眼睛,或是可能產生併發症的特殊身體狀況者),才有可能符合住院的條件,健保也才會給付。
以上三項為治療白內障,所進行的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中,第一項只要符合手術條件,健保都會給付,除非民眾選擇特殊的手術方式(例如飛秒雷射),否則,並不需要額外支付相關手術費用。
Box 4、我需要用「飛秒雷射」嗎?
林佩玉解釋,使用「飛秒雷射」最重要功能是:增加在水晶體前囊開口的安全性及準確度。這是白內障手術很重要的步驟,因為在囊袋開口後,才能用超音波,將囊袋內混濁的水晶體震碎吸出,再將人工水晶體植入囊袋中。部分病患因為眼睛特殊狀況,例如前房太淺、前囊纖維化…等。假設醫師預期手術時,做這個步驟風險較高。那麼,使用飛秒雷射,就可增加手術安全性。 |
儘管手術通常不需要額外付費,但問題是,白內障治療手術中,最昂貴的並不在於手術,而在於人工水晶體的費用。雖然健保都會給付手術及人工水晶體的費用。但一般民眾在進行治療時,全都免不了被醫師或醫院「引導」或「勸誘」,而選擇各種不同功能及品牌的「自費差額人工水晶體」。
由於每一個人,一生中都可能面臨白內障的問題,再加上屬於「醫材」,而非「手術」的人工水晶體自費差額並不便宜,也使得不少保險業務員,便以此為訴求,推薦民眾提早投保相關險種,以便未來能支付昂貴的自費醫材費用。
目前,可以提供與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相關費用的保單,主要是住院醫療險及手術險(請見下表二)。但是值得民眾注意的是,以手術險為例,並沒有特定限定「只有住院,才能理賠」。所以,不論民眾有沒有住院,都可依保單條款的規定而獲得一定的理賠。
表二、有提供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相關費用給付的保單:
| 住院醫療險 | 手術險 |
保障期間 | 終身、定期 | 多數為終身 |
主、附約 | 主、附約都有 | 主約 |
日額或實支實付型 | 日額型、實支實付型或二擇一 | 全為日額給付型 |
給付項目 | 住院日額給付、住院或門診手術(定額或限額給付) | 特定手術及處置的定額或限額給付 |
至於住院醫療險部分,一般日額給付型(也就是住院一天,就給付一定金額理賠金)的保單,多數是以「住院」為理賠前提;至於實支實付型保單,也不是每一張保單,都有提供「門診手術理賠金」。根據熟悉各家公司保單內容差異的捷安達國際保險經紀公司區經理江甯騰表示,目前有提供門診手術或雜費的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總共有三種給付模式(請見下表三)。雖然給付方式不同,但依照他實際的理賠經驗,比較推薦民眾以「模式一」及「模式三」的保單,做為投保的優先考慮。
表、目前有提供門診手術給付的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
模式 | 門診手術或雜費給付方式 | 重點 | 代表公司 |
一 | 在住院手術雜費的保單條款中,將門診手術給付一併納入 | 雜費限額有高有低 | 全球人壽、台灣人壽 |
二 | 將門診手術給付,獨立於住院手術給付之外,但採二擇一給付,例如每次門診手術(不論哪一種手術),都在定額1000元內給付,或是在1.5萬元的限額內「實支實付」 | 一般實支實付的限額並不高 | 國泰人壽、中國人壽 |
三 | 有獨立的門診手術給付,且手術及雜費給付合併在一起 | 合併在一起,不論手術或雜費支出較高,都能支應 | 遠雄人壽、宏泰人壽 |
資料來源:江甯騰
正因為各家保單多少有些差異,保戶在投保或動手術之前,最好提早詢問一下保險業務員。以便在「確定可以拿到多少的理賠金」的前提下,好決定自己能選哪一種金額的自付差額人工水晶體?
雖然民眾投保之後,都可以在符合理賠條件的前提下,獲得一定的保險理賠金。但是,筆者還是想再多嘴一下以提醒民眾:不要因為保險有給付,就一定選擇那最貴的醫材。因為,選不對醫材,不僅是浪費金錢,也同時達不到原本的預期效果!更何況這更換的人工水晶體,可是要使用一輩子的~
Box 5、兩眼不能同時動手術嗎?
林佩玉表示,目前健保署有規定,除非在「全身麻醉」的特殊狀況下,不得兩眼同時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 一般來說,只有「無法配合」的病患,像是兒童、嚴重重聽,或失智症患者,才會採全身麻醉的方式。而為了減少全身麻醉的次數及風險,就可以選擇兩眼同時手術。 因為手術復原約需一個月,所以如果另一眼也須手術,她建議可選擇在一個月後,等第一隻眼睛的度數穩定,醫師也可參考第一眼術後驗光及視力適應的結果,選擇第二眼人工水晶體的度數。 當然,如果一眼術後會造成雙眼度數差異過大,日常生活難適應,也一樣可選擇提早做另一眼的手術。 |
Box 6、術後不滿意,可否更換水晶體?
林佩玉表示,更換水晶體是有風險的,因為包覆水晶體的囊袋結構脆弱,更換時如果受損,可能無法置入囊袋內。而且時間久了,人工水晶體與水晶體囊袋間的沾黏狀態無法預期。所以,如果真有必要更換,她建議最好在術後三週到一個月內,就儘早更換。 |
Box 7、人工水晶體有使用期限嗎?
林佩玉解釋,單焦人工水晶體的使用歷史已有數十年,基本上是可以使用一輩子,不需更換。至於一些較新研發出的水晶體,某些較精密的光學設計,是否會隨時間改變,可能還要再有待長期時間的觀察。 |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