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聞一位投信業界高層,提到有關基金風險的「巔覆傳統想像」說法。
他說,做為「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及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於國內募集及銷售的境外基金」的風險報酬等級(Risk Return,RR)標準,就只有「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完全不談基金(主要是債券型基金)的其他「主要風險」,也就是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
聽到他這麼一說,筆者才終於恍然大悟一件前一陣子,為了想買某一檔高股息龍頭股基金,而去開立網路銀行帳戶的事。
在投入資金前,我必須先做一份「投資屬性分析(KYC)表」。儘管在填寫時,筆者都儘量選擇屬性較為積極的選項,但最後居然是—我「無法買那檔基金」。
對於這樣的結果,非旦筆者百思不得其解,銀行理專也不知道原因。最後只能要筆者一個月後,再上網去重做測驗,並且再三叮嚀我答案選項一定要選「答案4」才行。
小標:RR值決定了客戶能投資什麼?
由於筆者自認以個人年收入、對每一種金融商品的熟悉度(至少,個人也考了不少的金融相關證照),再加上是長期投資(累積退休基金)為目的。更何況,想買的那檔基金,既不是採用槓桿操作的商品,投資標的也是上市股市中,非常績優且表現良好的企業。但,結果還是「不能買」!如今想來,原來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吶~
一直以來,銀行在向顧客推薦基金商品時,依法都會依照客戶在KYC(Know your customer)問卷上所選擇的答案評比,推薦風險適合度相當的基金產品。簡單來說,如果客戶的風險屬性是RR3,銀行理專就不得推薦RR4或RR5的基金標的。不然,日後一旦出現投資糾紛,金融機構肯定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讀者實際到「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的網站上,查看「基金風險報酬等級分類標準(https://www.sitca.org.tw/ROC/Laws/LA2011A.aspx?txtId=10600307&docID=1060051640&sessionid=8-29-201817:20)」,可以看到「只要投資在單一地區或國家的股票型基金」,風險報酬等級至少都是RR4及RR5。如果舉台股投資人最受歡迎的0050及0056兩檔ETF,風險報酬等級居然都是最高的「RR5」。
反觀所謂的「債券型(固定收益型)基金」的風險報酬等級,卻是「RR3(主要投資標的係動態調整為投資等級債券,或非投資等級債券,也就是「複合式債券基金」)」及「RR4(高收益債,也就是非投資等級債)」。
小標:高收債相關基金是RR3、RR4
然而,國內投資人所深愛的月配型基金的實際投資風險,就真的如風險報酬等級,所顯示的那般低嗎?實際找到一檔在國內銷售的月配型境外債券型基金。它的前5大投資地區,扣除近9%的現金(及約當現金)與其他國家債券(近11%)外,其餘全都是所謂的巴西、墨西哥、印尼、智利、阿根廷、泰國、哥倫比亞及迦納的債券。
等於後面所提到的單一國家政府債券及公司債,就佔了80%。如果再細看其資產配置狀況,扣掉近7%的現金及約當現金,有50%以上是投資在BBB級債券,不到10%是投資在AAA及A級的債券;剩下有34%是投資在「非投資等級債」,也就是俗稱的「垃圾債」上頭。
當然,讀者首先可以反駁:台灣的政治風險很高,只要是投資在台股的基金或ETF,RR風險值當然很高。然而不要忘了,中南美洲國家倒債的記錄可以算是「罄竹難書」了吧?
以阿根廷為例,印象中過去20年間,就已倒債了3次。且就在今年4月,信評機構Moody’s,才調降了阿根廷、厄瓜多及尚比亞的主權評等(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60462)。至少台灣至今,都還沒有發生佔權值龍頭產業倒閉或倒債的情形。
讀者也還可能說,妳拿配息股票與高配息債券型基金一起比較,已經犯了「拿橘子跟蘋果一起比」的謬誤。只不過,就算以後的行情發展,很難預先得知,但要筆者相信台灣佔權值龍頭產業(例如台積電、鴻海、中華電、大立光、聯發科、台達電、台哥大…等)的投資風險,要高於屢屢信用不佳的中南美洲等國債券的風險,還真的是得先「頭腦『秀斗』了」才行吧~
講更極端與激進一些,如果0050、0056等投資在台灣的高配息績優股基金,只能列為RR5,那高收債基金的RR風險值,也沒有理由比0050、0056等還要低吧?!
小標:RR值只考慮價格波動風險
為什麼這樣的情形會出現?其中的答案,就藏在細節裡。當讀者仔細閱讀「風險報酬等級」分類標準裡的「注意事項」,就可以發現以下一段文字:
「第二點風險報酬等級係依基金類型、投資區域或主要投資標的/產業,由低至高,區分為「RR1、RR2、RR3、RR4、RR5」五個風險報酬等級。採用本分類標準之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總代理人應以顯著方式於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式)公開說明書、境外基金之投資人須知或銷售文件中加註警語,提醒投資人此等級分類係基於一般市場狀況反映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無法涵蓋所有風險,不宜作為投資唯一依據,投資人仍應注意所投資基金個別的風險。同時應列示基金其他主要風險(如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並說明基金歸屬於此風險報酬等級之原因(例如:本基金為債券型基金,主要投資於新興市場之高收益債券,高收益債券為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故本基金風險報酬等級為RR4)」。
以上「落落長」的文字,簡單來說就是:「債券型基金的RR等級,只談「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完全不提基金(主要是債券型基金)的其他「主要風險」,也就是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
這是開什麼美國玩笑?每一個念過投資學的人,都知道投資債券不能單看債息的高低,更有許多影響價格波動的風險。而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主要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外,投資人還可能面臨投資及計價幣別不同的「匯兌風險」。而後者,也是所有投資海外(非台幣資產)的人,都應該認真列入考慮的項目。
當然,也許會有不少人會說:這些基金都有依照規定,在基金資料裡註明「風險報酬等級係依基金類型、投資區域或主要投資標的/產業,由低至高,區分為RR1~RR5五個風險報酬等級。此等級分類係基於一般市場狀況反映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無法涵蓋所有風險,不宜作為投資唯一依據,投資人仍應注意所投資基金個別的風險」,以及「本基金有相當比重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的警語。
小標:現有RR值讓投資人難知所有風險
只不過,當保守投資人只依現有的「價格波動風險」標準,就被推薦出這些「波動風險看似不高,但實際風險卻可能很高」的標的,且所有銷售人員,都不可能再三強調以上兩大重點(「RR風險之外,還有其他風險」及「配息有可能配到本金」)時,那些自認為投資屬性相當保守的人,真的認為他們所買的標的,就是1000%符合他們風險屬性的穩當標的嗎?
也正因為這次的「大徹大悟」,才讓筆者體悟到,為什麼台灣的投資人,這麼愛在資產配置中,放很大比重在高收益債(俗稱垃圾債)的境外基金?例如前一陣子,就有一位讀者寫信詢問筆者,她想存退休金,問我可否投資「XX全高收債基金」?
筆者就很「直」地問她:「妳確定妳買的XX全高收所配的利息,不會配到妳的基金本金嗎?它的月配息,真的能讓妳『活到老、領到老』?!如果不行,妳認為它能算是一個保守的投資方法嗎」?她的回答則是:「我不確定,但多年來,它一直都有配6趴」!
之後她又問我:「那定期定額投資0056,可以算是相對穩定保守嗎」?對此,個人的回答是:「在我的眼中,兩者都可能有穩定的配息。但是,妳仍有可能出現配到本金,或是股價或淨值下跌的風險。所以,絕對不能把它們看做是跟「銀行定存」一樣,非常穩當的投資標的。不過,若要選的話,我寧可選0056(當然,投資於台股的配息ETF或基金,也並不只有0056一檔)。因為一來,它是以台幣計價。如此,可以降低匯兌損失造成退休金的減少;其二,0056所投資的標的至少都是台股裡頭,相對績效表現好,且獲利相當穩定及有產業競爭力的標的,股價下跌的風險相對較非投資等級債要低,特別是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
小標:定期定額投資風險降低
筆者之所以將以上的訊息披露,並不是要極力勸誘投資人買哪些特定標的?或是禁絕投資人買哪一些標的?我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讓投資人徹底了解:所有投資不會只有報酬,而毫無任何風險。
投資人千萬要記得:只有債信不佳的國家及企業,才會給比美國政府公債(代表「市場無風險利率」,也就是投資人完全不投資,把錢放在美國公債上,就可以領到的收益)更高的債息......且正因為全球低(零)利率趨勢下,優質債券的收益率非常低,也才讓債信不佳的高收債,因為其殖利率與公債殖利率間的差距,而出現絕佳的「投資誘因」。
還有,投資人更不要忘了在2008年金融風暴時,雷曼公司要倒之前,都還是信用評級高的「投資級」債券吶。而這種「說倒就倒」的潛藏風險,真的是保守投資人想要的,以及長期能夠承受的嗎?
筆者絕對不是說,這種債券或相關的債券型基金「完全不能碰」。只不過,投資大眾一定要是以「佔資產配置組合較少比例」的形式持有,而不是將所有資產,全押在這樣的標的上,寄望單靠這一檔標的,就能替自己的資產「極大化」!
因為,投資世界的風險無所不在,投資人寧可少賺,但絕對不能冒更大的投資風險,而讓自己面臨虧大錢的命運!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