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451》陸股是2015年的投資救星?!

話說筆者有位朋友,每年年底都會跟身旁的親朋好友,提供投資台股的「明牌」。老實說,這位朋友的「明牌」雖然支數不多(最多5支),但如果真的按照對方的指定價位進出,獲利至少有「50%至倍數」的成績。
但去(2014)年年底,這位朋友卻沒有任何「明牌」可以分享,唯一看好的卻是「寶滬深」等,以大陸股市為追蹤對象的投資標的。只不過他也特別強調,由於大陸股市從多年的低檔開始上攻之後,漲幅又急又猛,真正要能安穩投資的民眾,恐怕還是得先等一波大幅回檔站穩之後才宜進場。
且剛好也很巧的,有位朋友的臉書在做一份隨意的調查,請大家對影響2015年台股走勢的幾項變數(國滬港通深港通吸金效歐債再起、台灣稅改政策反覆FED升息灣實質經濟現與其他),進行前後的排序動作。
而筆者的排序跟許多第一順位是「台灣經濟表現」的人完全不同,而是把「中國港通深港通吸金效應」與「美國FED升息」的變數排在第一及第二位,而把「台灣經濟表現」及「歐債危機再起」擺在後面。為什麼筆者會這樣排?其實也與筆者這位朋友的想法是相同的。
因位首先,一國經濟表現當然會影響該國股市表現,但如果時間放長,這邏輯與道理是講得通的。甚至,可以說一國的經濟表現,就是該國股、匯、債市的最大影響變數。只不過,它並不是絕對且唯一影響變數,且當時間縮短在一年之中,它的影響恐怕就不會是最大的那一個。
其次,「歐債危機」也許有可能再一次引發全球金融風暴。但說來說去,歐債問題從兩年多前開始爆發後,就一直因為牽涉到歐洲各國人口、經濟結構與社會福利政策等基本面問題,而呈現「只會拖拖拉拉」,而不可能「完全痊癒」的「無解」局面。
至於為何筆者會將「聯準會升息」這項變數的權重加大?因為根據瑞士銀行(UBS引述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的數據指出,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管理資產2014年失血2.6%230億美元),創下2011年來的新高。單單是在2014年底俄羅斯盧布出現危機的那段期間(1113日至12月底),就有170億美元的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占全年資金淨流出的74%
儘管資金由新興市場流出,主要是受到油價崩跌、大宗商品出口國及歐元區、日本等國經濟轉差的影響。但話說回來,在全球經濟不景氣、通縮陰影大於通膨,各國仍有努力QE(降息)的趨勢之下,美國想要逆勢升息的機率已經越來越值得存疑。
因此,儘管美國升息還存有一定的變數(因為美國FED的升息理由,主要與「通膨」有關),但美國有本事喊出「升息」背後所代表的「經濟表現超越全球其他國家」事實,也三不五時、一定程度地戳醒全球投資人:「相對安全及有利可圖」,恐怕才是資金的聰明且最佳去處。
那麼,為何筆者也這麼不看好台灣股市,並同時看好中國大陸股市的中期走勢?其理由,也都跟「一國的經濟表現」完全無關。關於國內今年的經濟表現,筆者早在《我是有錢人迷思443-「感覺」不景氣,不代表「一定賺不了價差」!》一文中,已經表明今年台灣經濟景氣數字,在各項進口原物料成本降低,以及匯率貶值的「助攻」之下,許多產業的獲利表現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相關內容請見該期專欄)。但不要忘了,這些靠「貨幣貶值」所多出來的獲利,全都是「非本業」的短暫收入,讓企業未來長期的發展,欠缺實質競爭力的支撐。
但是,全世界不同市場的走勢,絕對不會只受單一變數的引動。甚至,他國(特別是地理位置週邊,或是最重要貿易國)的影響力,還有可能比國內變數來得大。
就以中國大陸為例,2015年經濟成長能夠「保七」已是「最佳狀況」,如果經濟景氣表現是一整年股市的重要變數,那麼,中國大陸股市絕對會處於「沒戲唱」的境地。
但實際上,與歐美及亞洲其他地區股市普遍下挫表現相反,陸股則只有受到小幅的影響,卻可以出現與國際股市脫勾的「逆勢收紅」局面。特別是在近期中國大陸經濟數據表現普遍不理想之下,深、滬兩地股市反而令全球投資人「刮目相看」。
筆者認為,大陸股市相對於其他美國以外市場「並不看淡」的關鍵點,恰恰就在於:中國大陸經濟表現不佳、房地產可能陷入大幅修正的階段,大陸官方為了要能夠繼續吸引住外資停泊而不「大幅外逃」,就必須借助燒得火紅的股市才行。
也就是說,陸股的上漲主要是政策上為了讓房價不要重挫,而是平穩地向下修正,以及重整金融機構亂象、避免「硬著陸」的一種「平息民怨」的「轉移」做法。
16日鉅亨網引述外電的報導為例:為了不讓今年經濟成長低於7%,中國大陸正加速基礎建設,自2014年底至2016年,已經批准7大類,總值超過10兆元人民幣(下同)的投資,包括今(2015)年就達到7兆元。
該報導也引用總部在香港的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張智威的話表示,在該公司下調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期至6.8%,且由於第一季前景不佳,政策可能在2015年意外放鬆。中國可能受到房地產投資放緩,以及地方政府土地銷售大幅下滑的雙重打擊。
當然,關於大陸房地產看空的言論,這幾年根本沒有斷過。但16日的華爾街日報就報導:「一間中等規模的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Kaisa Group Holdings Ltd., 簡稱「佳兆業集團」)的5,200萬美元匯豐控股(HSBC)貸款違約,讓人想起了中國房地產可怕的情境:一兩家發行方出現債券違約,投資者撤離,推動收益率飆升,發行方無法對現有債務進行再融資;企業在急需資金之際,不得不低價拋售項目和土地;而這將進一步侵蝕投資者信心;問題蔓延開去」。該報導最後還評論:「雖然違約或許不會擴散,但投資者需要了解擴散可能將如何開始」。
為什麼中國大陸股市「非漲不可」?因為這些領導人心裡絕對相當清楚:中國大陸經濟要持續的發展,除了靠出口及內需的提升之外,外國資金的大舉投入佔了非常舉足輕重的位置。
過去,許多外資是因為大陸房地產的高獲利而留,但如果未來房地產崩跌存在一定風險,主政者就必須想出另一個可以「大量挽留及吸引」外資的管道。否則,大量外逃的資金,勢必會引發一連串「人民幣大貶外資進一步大撤退」的惡性循環之中。目前看來,至少指數位置仍處於「低檔」的股市,會是最佳標的。
也許會有讀者繼續提問:金融市場自由其行走的脈絡,怎麼可能任由外力介入?更何況:在大陸經濟基本面不佳的前提下,這「硬做上去」的股市,總會有「上不去」的一天吧!
關於這點說法,筆者完全贊同,也因此特別提醒對陸股有興趣的投資人:投資陸股絕對不能以「長期」的心態為之,且由於經濟基本面的缺陷,其走勢很有可能是以「大漲大跌」及「歐美漲、陸股休息;歐美跌、陸股收(小)紅」的模式前進。也就是說,投資人切忌追高,只宜「大跌後低接」。
最後,關於五大選項中的「灣稅改政策反覆」,為何筆者沒有選?那是因為自從去(2014)年年底立法院在短短30秒內,就將大戶條款延後三年施行的情形來看,國內不論是立法者或是監督者,都已經完全沒有任何「聰明(更別提有「智慧」)」,足以因應國家未來的任何變局,那麼,其所提出的任何政策或反覆,對於長期幾乎成了一灘死水的台股來說,也只是「水波不興」的結局了。

*本篇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名出處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