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看了一本,翻譯自日本報導文學作家—鈴木大介所寫的《老人詐欺》。該書作者在親身採訪了不少位,專門詐騙老人集團成員之後的心得是:詐騙的年輕世代,之所以把老人當作目標,不僅是因為老人好騙,更是因為那個世代「壟斷最多財富」。
正由於年輕人堅持這樣的想法,替自己找到「詐騙非犯罪」的正當(義)理由,再加上詐欺集團的分工化(金主、詐騙主、收集、提供名冊者與收錢者分開獨立、互不認識,讓警方無法徹底消除詐騙集團),鈴木大介認為專騙老人的詐欺犯「永遠不會絕跡」。
因著這本書的內容,讓筆者想起上個星期有新聞提到,國內有兩家銀行的信託部門,先後針對「小資銀髮族」,推出簽約金「千元有找(https://udn.com/news/story/7239/5813093)」,以及「下殺五折(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11020S512609)」的訊息。
過往,由於委託這要支付不同的簽約費、信託管理費(按委託資金一定比例,像是0.3%-0.5%收取),甚至是「修約費」、整體承做成本不低,信託業務一直都被許多民眾,視為「有錢人才能參與的金融商品」。
但是在政策鼓勵、各信託機構調降管理費用,特別是在「預開型信託(簽訂契約時,客戶只需要支付一筆簽約金,在資產未正式交付信託時,完全不用繳交任何管理費)」業務推出之後,安養信託希望在民眾心中,建立起「更為親民」的形象。
舉例來說,過往安養信託的簽約費,差不多要3000-5000元,新推出鎖定小資銀髮族的(微型)安養信託(相關內容請見下表一)開辦費(簽約費),就只要999元或原費率打五折。
表一、近期鎖定小資銀髮族的安養信託方案:
| 國泰世華銀行 | 永豐銀行 |
名稱 | 微型安養信託 | 預約幸福˙安養樂活信託 |
優惠時間 | 無 | 到2022年底前 |
簽約手續費 | 999元 1.本專案限受益人年滿55歲,或身心障礙者辦理 2.委託人或受益人為醫護人員,且提供在職證明時,優惠免收簽約費 | 55歲(含)以上打五折(1500元),55歲以下打八折(2400元) |
信託管理費 | 1000萬元(含)以下部分:0.5% 1000-3000萬元(含)部分:0.4% 3000萬元以上部分:0.3% 上述為年費率,但按月收取 | 按開始收費當期年齡計算: 年滿55歲:0.2% 未滿55歲:0.5-0.6% |
信託管理費收取時點 | 資金匯入時 | 資金匯入可做定存,在專戶資金未開始進行給付或投資前,免支付信託管理費 |
契約終止規定 | 民國115年1月1日前,未有任何資金匯入時,契約則終止。如屆期時,信託內尚有資金,則自動展期至財產用完為止 | 依契約約定 |
簽約時是否需匯入資金 | 無 | 最低1000元 |
資金來源 | 因屬「金錢信託」範圍,資金來源只限「台幣現金」 | 因屬「金錢信託」範圍,資金來源只限「現金」含保險給付金、基金贖回款項,且台、外幣均可匯入 |
資金運用 | 只限存款(活存或定存) | 存款(活儲或定存)/基金 |
給付 | 定期給付(可選擇每年、半年、季、月) | 定期給付+多元不定期給付,如:生活費、看護、養護機構、旅行社、醫療費與教育課程等 |
給付時點 | 受託人收到首筆存款之日起,依契約約定 | 依契約約定,或委託人指示時點 |
修約費 | 每次500元 | 每次2000元(給付方式變更不屬修約,不另外收取修約費) |
資料來源:國泰世華銀行、永豐銀行
按業者的說法,這樣的價格優惠,完全是「配合金管會『信託2.0』,為了推廣普惠金融、讓客戶覺得有感」的做法。不過,根據趙子仁協理的說法,自今(2021)年7月推出以來,來詢問的客戶還不少,但實際簽約者卻不多。為什麼如此?經由筆者的歸納整理,主要跟以下三大理由有關。
理由之一就是:國人對於信託商品「非常陌生」,完全不懂它能對自己的投資理財行為,提供多大的好處與幫助。就如趙子仁所說:多數國人對於信託是什麼?信託業務能提供什麼服務?或是能幫忙解決什麼問題?都是非常模糊的。常常是行員解釋了半天,客戶卻多半是「有聽,卻不太懂」。特別是沒有立即性急迫需求的客戶,常常在聽完後就「不了了之」。
理由之二、「微型」信託費用很佛心,但資金運用不高。目前一般信託機構推出的安養信託,一般是以金錢(請見下表二)、股票或不動產為標的;至於給付內容,也可以依客戶需要,規劃定期或不定期(實支實付)的給付方式。
表二、金錢信託種類:
| 運用決定權(投資決策權) | 指示註1 | 相關費用註2 | 給付方式 |
指定 | 委託人(客戶) | 概括指示 | 手續費:通常約3000-5000元 信託管理費:通常是信託資產的0.3%-0.5% 修約費:每次約2000元 | 可以依客戶需要,規劃定期或不定期(實支實付)的給付方式 |
不指定 | 受託人(銀行信託部) | --註3 | ||
特定 | 委託人(客戶) | 具體指示 |
註1:「具體指示」是指「委託人必須明確指是什麼時間?以多少價格,買賣哪一種金融商品」;「概括指示」與「具體指示」類似,資金運用的指示的範圍,會比「具體指示」還要寬,但仍是由委託人提出
註2:各銀行信託部門高齡安養信託收費標準,請見信託公會網頁(https://www.trust.org.tw/tw/old-disability/trust/2)
註3:「不指定(用途)信託是指委託人不下任何指示,但受託信託機構在資金的運用上,只能投資於現金、銀行存款、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短期票券等標的上
但以國泰世華銀行所推出的「微型安養信託」為例,由於開辦費用低,商品設計就更為簡單。不但只接受「金錢(現金)」,且銀行在幫客戶規劃資金的運用或給付上,也非常簡單,就只有「放在銀行做活存、定存」,以及「定期給付」一項而已(給付不定期,且資金多的,並不屬於微型安養信託的服務客戶對象,需要額外進行「客製化」簽約及收費)。
趙子仁特別解釋,這種微型安養信託的資金運用,之所以只放活存或定存,一方面是不鼓勵高齡者承擔太高風險,另一方面,幫客戶進行投資,也是有一定成本的。既然微型安養信託,是屬於「普惠金融」的範圍、收費不能太多,自然就難以因應客戶的不同需求,而提供客製化的資金運用及給付方式。
至於永豐銀行所推出的安養信託專案,則允許客戶把資金,放在定存、活儲,以及銀行特定用途信託平台上架的各種基金。但是,客戶可以購買的基金,必須符合銀行對客戶的KYC結果,且只會收基金申購手續費,不收基金贖回時的信託管理費(因為此信託已經收了一筆約0.2%的信託管理費)。
不過,筆者認為像這類「微型安養信託」,或是一般安養信託這樣的業務,之所以「叫好,不叫座」的第三及最大原因,就是國人太過於「放大自己的賺錢能力」,卻「小看自己的風險損失」。這就是心理學上很有名的「錨定效應(https://zh.wikipedia.org/wiki/錨定效應)」。
例如最近筆者看的一本書—《投資陷阱:比特幣、金融詐騙、投機市場與影子銀行的源頭、陷阱與未來。人們如何做出那些看似無法理解的決策》的作者,就引用美國的多個研究顯示,大約有25%的美國男性,認為自己的聰明程度,不僅高於,而且是遠高於平均水準(只有15%左右的女性這麼認為);有19%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全國最富有的1%;80%以上的美國人,認為自己的開車水準高於平均…
再以台灣股市的一個說法—「十個玩股票的人裡面,有7個是賠錢的,另2個不賺不賠,實際真正有賺錢的只有一個」為例,也突顯出「明明大部分人虧錢的機率,遠遠大於自己想像的賺錢機率」,但是,一般人卻常常認為「靠自己投資最賺錢,或最保險」。
而當一般大眾面臨受到高度監理的金融投資中,虧錢的機率都大於賺錢時,在遇到各種「有賺錢好康」的詐騙話術時,恐怕也就很難「心生警惕」且「免於受害」了。
筆者隨手抓了警政署統計室2020年10月21日發佈的「警政統計通報(2020年第43週)」的資料顯示,近5年老年被害人數逐年遞增,2019年較2015年增加逾2成(20%),主要是因為「詐欺被害人數增加」所致。
圖一、老年人被害主要案類增減:
資料來源:「警政統計通報(2020年第43週)」,2020年10月21日,警政署統計室
且2020年1-9月,老人被害佔總被害人比重的8.44%,也是歷年最高。在老年被害案件中,又以「詐欺」案的佔比最多(22.17%)。而如果進一步從「被害人口率(人/百萬人口)」來看,女性因「詐騙」而受害的人數最多,男性受害人數最多的雖然是「竊盜」,但「詐騙」則是位居第二。也就是說,老年人被詐騙的風險,真的越來越值得民眾的重視。
事實上,隨著年齡的老化,特別是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的失智問題(根據失智症協會的統計,75歲以下的失智症盛行率,還未超過4%,但超過75歲之後,每隔5歲的盛行率幾乎是「倍增」),將更會令人擔心「當自己無法獨立處理金錢事務(根據下圖三的統計,75歲以上的老年人,20人中就有3位「獨立處理金錢事務有困難」)」時,就算之前已經準備好了充足的退休金,真的能夠分毫用在自己身上嗎?
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資料來源:衛福部「民國100年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第七次)調查」
之前,筆者曾在之前的專欄—《「我是有錢人」迷思615》想預防失智後的財務風險,你可以這樣做!(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5406257)中,提供讀者一些可以「提前預防」的方法。但是,根據熟悉法律及市場運作的人士表示,上文中所推薦的方法,最好的恐怕還是透過信託的方式,預先進行規劃。
筆者想先澄清一下:個人倒不是刻意幫業者,推銷信託商品或為其背書,只是這麼多年來,真的看了不少老年人「硬是不信邪」,又不承認自己「失智且已無法正確處理自己的財務」,導致自己好不容易累積的退休老本,被自己的亂投資或有心人給騙光。
所以,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真的要提早進行規劃及預防才是。就以「年齡越高,盛行率越高」的失智症為例,從過往許多血淚斑斑的案例經驗顯示,當事人通常是在連續出現財務被詐騙,或是胡亂投資虧損之後,才經由家人的發現、送醫而確診。
然而,就算經由醫師的確診,再加上透過法律程序完成輔助或監護宣告,當事人在此之前的所有損失,一分一毫都無法追回。所以,筆者真心誠意奉勸有「失智」危機意識的理財大眾,千萬要提早規劃相關的問題。
當然,信託雖然「好用」,也有其「有一定成本(最主要是管理費)」的缺點,對於資產不多的銀髮族來說,當成立信託契約之後的收益不高(假設只能存定存或活儲的話),又必須被收取一定資產比例的信託管理費時,理財大眾一定會面臨一場人心的交戰。
在這個時候,銀髮退休族必須考慮的是:「退休金損失」與「退休金不足或不夠多」,雖然同是「風險」,但,自己最不能承擔哪一個風險?所謂「兩權相害取其輕」,當兩樣風險都是自己最擔心的,就只能選擇那個「對自己傷害比較不大」的一項。
就以將信託資金停泊在「年息不到1%的定期存款」為例,資金的報酬率非常低。既然資金收益率非常低,再加上民眾自己就能做定存或投資,就讓很多民眾認為:何必要繞一個彎,把自己的定存或投資資金交付信託?
事實上,正是這道「繞了一個彎存定存或投資」的手續,才能起到一個「資產保全」的重要功能。因為,當一般大眾與銀行簽定信託契約,並且將資產移轉給銀行之後,所有權人雖然不再是「個人」的,卻能產生「任何外界的詐騙集團,想要打這筆錢主意的解約行為,都會先由銀行信託部門,負起基本把關動作」的優點。
筆者想要再三強調,信託也許不是這世界上,現階段能解決理財大眾所有問題的唯一金融商品。但是,假設想要安穩退休的大眾,想要好好保護住自己的退休老本,並且讓所有的錢,分毫都用在自己身上。那麼,自己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危機意識,並且在自己頭腦還清楚時,把問題先行處理。而不是事到臨頭之後,再想辦法處理。因為到那個時候,一切恐怕都已經是「木已成舟」,什麼結果都改變不了了。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