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564》所有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榨光」每個人的荷包!

 516日的某家媒體報導,瑞典有3000人自願植入晶片,讓訂票、付款及開門等事,都能「揮揮手就可解決」。看到這則新聞,讓筆者立刻想到最近才剛看完的一本新書—《改變未來的秘密交易(大是出版)》。

不可否認,科技進步的確有讓民眾享有不少的便利。但,讀者真的能確認這些企業的新發明與新商品,真的是「利多於弊」嗎?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讀者真能確認自己不是跳入企業早設計好的圈套?

筆者認為,當讀者仔細看完這本書之後,應該會開始恍然大悟:為什麼這麼多年以來,自己在投資理財上,做了不少的努力,卻一直存不了錢?以及無法投資獲利?

誠如該書的作者在「前言」中特別提到:商業交易,就是發明一個問題,然後銷售解答。事實上,不管是這本書裡談到的「解答」—醫藥、金融或消費商品,全都不是新發明的問題,而是人生而都會面臨的需要。

舉例來說,各種投資商品或醫藥,哪一個不是號稱「解決人類生而缺錢或欠缺健康的需求」?但是,如果一般民眾所接觸過的所有訊息,都是精過業者精心設計後的劇本,那所謂的「最終決策」,能夠是民眾在意由意志下的「最佳或最適解答」嗎?

而在看完這本書後,筆者有以下幾點跟投資理財有關的心得,想與讀者們一同分享及進一步深思:

首先,一般大眾的「需求」,真的是人生的必需?還是只是企業一圓「讓商品暢銷」的藉口?就以書中提到的製藥業為例,製藥公司的賽局不是「治療疾病」,而是「變出新疾病」。只要製藥公司能不斷創造疾病,就可以製造及找到對應的藥品,來解決病人的需求。

事實上,如果把以上的製藥業獲利公式,套在投資理財行業中,也一樣是毫無違和之感。因為,金融機構會不斷地向理財大眾,推播各種人生的遠大理財目標—除了名車、豪宅、奢侈品之外,還有上對父母、下對子女,以及對另一伴永無止盡的財務責任

而這還不打緊,因為就算以上這些都準備齊全了,那人生最後一段時光的各種花費,也得要「補好、補滿」,似乎也才能說是「不枉此生」或「不造成家人的困擾」。

筆者並不是說,以上這些人生各階段的財務目標都不需要。只不過,當各項金額從務實的計算,演變成胡亂喊價的任意拉抬,讀者究竟能否分得清楚:自己的財務需求到底是哪些?實際的金額又是多少?

而當企業用各種手段及方法,向你描繪出一幅「樣板美好人生」,以及「可能超出普通能力範圍的高不可攀的財務目標數字」時,民眾就只能不經思索地「照單全收」,然後,讓自己一輩子都變成「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就只有金錢」嗎?!

其次,「預估報酬、風險及成本」是衡量投資時,最關鍵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但是,這個世界卻在流行一種「風險是好事」的概念,且刻意突顯的是「報酬」,風險與成本都被忽略掉了。

相信所有投資過的人,都聽過不少理財專家的這句經典名言:投資總會有一點風險,而你必須冒一點險,才可能有所「賺頭」。因此,原本保守到不行,一直以來努力工作賺錢的人,紛紛投入各金融機構的懷抱,並且期許自己成為專業投資人的一份子。

然而,雖然他們被灌輸了「想要獲利,必得冒些風險」的觀念,但實際上,他們卻完全不會分辨風險打哪裡來?風險何時會出現?以及自己的風險到底會有多大?

從過去造成投資人大虧損的連動債、TRF,一直到各式各樣讓人目不轉睛、號稱「低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標的,有多少投資人能真正說的出商品的架構、遊戲規則,以及最重要的「最大風險(虧損)有多少」?

認真一點的投資人,不過是「放大報酬,並縮小了投資標的的風險規模」;但絕大多數的人,連可能風險都被拋到九宵雲外,又怎麼會認真地了解投資標的的內容呢?

筆者堅信,投資理財的世界裡,向來就不可能有「既要風險及成本低,報酬又要高」這等好事。假設讀者在每一次投資決策前,不能確實釐清「最大風險」、「所有成本」以及「可能,而非確定報酬」這三大重點,投資有賺錢只能算是「賭單次運氣好」,而不能保證永遠都能獲利。

再者,千不要說新科技能不能夠「100%信賴」的問題,當金融消費及交易越是便利,理財大眾小心好不容易攢下來的錢,恐怕就會在無聲無息中溜走。別懷疑,筆者說的就是各種便利的支付工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信用卡。

在這本書中,舉了不少有關於信用卡消費的研究。例如「信用卡可以帶來購物的喜悅,卻毫無痛苦只要移除現金,讓付款能即時發生,大腦就沒時間表達痛苦」。

簡單來說,這些研究都顯示:使用現金會限制消費者「隨心所欲地花費」,而信用卡及線上花費,反而會讓消費者「產生變有錢的錯覺,彷彿它們能變出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正由於使用現金與信用卡等支付工具時,大腦的感覺及認知是不同的。因此,讀者如果真正想從企業鋪天蓋地的行銷手法中「平安脫身」,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限制自己使用信用卡等便利的支付工具,而是堅持採用最傳統的現金。

最後,筆者還想真心推薦讀者若有空的話,可以細細研讀這本書,以了解政府、企業財團及研究單位等,是如何齊心協力為了獲利極大化,而徹底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包括貧窮與富有、健康與肥胖,甚至,是一整個政權的傾覆。

相信從這本書中,讀者們可以看到一個與過去認知完全不同、全新且真實的世界—所有營利企業存在的目的,就只是為了榨光每一個人的荷包,就算是「負債消費」也在所不惜!

筆者認為,唯有每一位理財大眾,徹底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真實「金權遊戲」內幕,也才能確保每一個消費決策的合理性,以及每一項投資獲利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