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大陸央行)宣佈實施「人民幣匯改」政策以來,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區間從過去的0.3%,持續擴大到2%。之後,中國央行通常迫於市場壓力大幅變動中間價,以此協調中間價與市場價。
但就在「匯改十週年」後沒多久,8月11日,中國大陸央行連續下調匯率中間價,造成人民幣大幅貶值,震撼了全世界的股、匯、期市。以11為例,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即期價報6.3260,跌幅達1.87%,創下1994年人民幣官方與市場匯率並軌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接著在12日,又再度下調人民幣中間價超過千點,當日貶幅也高達1.62%。
而且,這個時間點非常敏感。因為一直以來,為了獲得所謂的特別提款權(SDR,特別提款權,簡單來說,其重要性會影響世界各國持有人民幣的意願),中國必須證明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兌換及進出)」。
為此,IMF曾在2010拒絕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不過,就在IMF上周推遲人民幣納入SDR之後,於11日,突然意外下調了人民幣中間價超過千點。與前一交易日相比,人民幣中間價貶值幅度高達1.9%,創史上最大貶幅。
關於中國大陸央行突然下調人民幣中間價,進而造成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分析,綜合國內、外的分析報告中可以發現,其原因不外是為了「救出口」及「讓IMF納入人民幣為SDR」。但實際分析這兩大理由,其實也有不少的破綻。
一、為了救出口:例如《華爾街日報》就指出,在11日人民幣兌美元貶值2%之前,中國一直在推高人民幣。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今年的升值幅度已達14%,這使得中國的出口業受到了衝擊。
也有媒體引述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統計指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過去1年裏上漲了約10%,同時由於人工費上漲等原因,中國7月出口額比上年同月下滑了8%。可以看到中國希望通過誘導人民幣貶值來促進出口、以遏制經濟減速的意圖。
不過,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人民幣重貶確實有利出口,但許多出口業者仍指出,中國大陸目前出口最大的問題,仍然是「全球需求低迷」和「國內生產成本上升」。
因為由《華爾街日報》引述高盛分析師MK Tang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人民幣的貶值幅度不足以抵消去年的升值幅度,因此不會馬上對中國的經濟增速造成影響。且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也顯示,即使人民幣貶值5%,也不會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太大影響(表示貶值不至於會讓出口數據「好看」)。
二、為了爭取進入SDR:有不少金融專家表示,中國大陸此舉觸及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核心,也順應了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改革要求,有利於人民幣在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談判中爭取主動。
但這個理由似乎完全說不通。因為IMF及美國要的,簡單來說就是「完全自由化的兌換」。也就是說,主觀上,中國大陸至少在近幾年內,都不可能放棄此一權利;至於客觀上,如果人民幣大幅波動,也失去中國大陸努力成為SDR的目的。因為如此一來,全世界其他國家,就不可能大量擁有人民幣做為SDR。一旦加入SDR的目標泡湯,所有配合策略就將變得毫無意義。
更何況IMF也在12日所發表的聲明中表示,中國央行前日改變了人民幣每日參考匯率中間價的訂定機制,是「受到歡迎的一步」,但人行最近行動對於他們考量「人民幣獲吶入SDR」的標準「並無直接影響」。
不過,有一則外電報導,倒是透出不少的端倪。《彭博社》11日就引述高盛(Goldman Sachs)駐紐約首席外匯策略師Robin Brooks所發佈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突然讓人民幣貶值,目的是為了因應美國聯準會(Fed)預期即將升息,而人民幣也將隨著美元升值,所預先採取的準備動作。
該報告同時指出,人民幣貶值最明顯的理由,是 Fed 即將調升基準利率及美元預期將進一步升值。因此高盛傾向認為,中國當局11日行動的意義,是關於爭取更多政策空間,而非人民幣大幅貶值趨勢的開端。
而在筆者綜合許多專家,並採訪對於中國大陸官方心態非常熟悉的專家後,得出解讀之一是:認同「這是標示人民幣只升不貶」的重要訊息。因為在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時,曾經擔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餘永定就認為,央行將人民幣中間價下調逾千個基點,標誌人民幣升值時代已經結束。
解讀之二則是順著美國高盛的分析預測:中國大陸此舉,是為了下個月在美國舉行兩國高峰會時,替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空間。而且,此舉並非只是「為人民幣爭取升值空間」這一項,還有以下「一石多鳥」的的效果。
一、救出口、減進口,再炮打美國後院國家的經濟。因為首先,儘管外國或大陸本地企業,不少已經移往東南亞等人工成本較低的地方。但畢竟移出的企業並非100%,所以讓人民幣貶值,至少可以幫助一些還留在大陸的企業。
其次,就算無法真正拉抬出口,但至少可以降低一部分的進口,特別是減少中國大陸民眾赴海外消費意願(另一角度就是「減少資金外流」)。這可以從人民幣大跌的兩天,日本股市的「陸客概念股(例如Kose、資生堂、小林製藥…等個股)」大跌之中看出端倪。
再者,除了日本經濟會受到影響外,其他世界各國恐怕也不好受。像是《MarketWatch》就報導,人民幣大幅貶值對精品業的衝擊,顯示出精品業對中國大陸,以及其經濟繁榮依賴的程度相當深。該媒體引述IronFX Global全球外匯策略主管Marshall Gittler的報告指出,中國大陸這項貨幣政策,已對全球銷往中國大陸的產品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這是因為中國大陸是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其經濟成長與中產階級的崛起,也是歐洲精品製造商的一大利多。一旦人民幣貶值,就表示德國豪華房車、瑞士名表、法國手袋將變得更為昂貴。
另一大受害者是「大宗商品生產國」,特別像是巴西與澳洲。例如《華爾街見聞》就提及,巴西今年將面臨的麻煩實在太多了。除了今年的經濟可能萎縮2.4%、總統陷入貪腐醜聞之外,該國的當前的投資級主權信用評級,也很有可能被下調至垃圾級。
且中國是巴西最大的出口市場,巴西對外出口的鐵礦石、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有50%都被中國吸納了。如今再遇到人民幣的貶值,巴西可以說是「最倒霉的受害者」。
其實,除了巴西之外,人民幣貶值下的最大「受災戶」,還包括「所有依賴中國市場為主要銷售地區的企業」,特別像是美國手機生產商-蘋果。例如《華爾街日報》與和《彭博社》11日的報導都指出,大中華地區是蘋果第二大市場,人民幣重貶,蘋果營收又以美元計價,未來其營收恐怕會受到劇烈的衝擊。
因為今年上半,中國是蘋果 iPhone 第二大市場。而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分析,人民幣貶值可能會使得蘋果手機漲價,或是忍受縮減的毛利率及銷售成長。
二、把通膨等問題,輸出到全世界,也包括美國:例如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就指出,此舉代表中國大陸已經不再將其經濟乏力的問題,侷限在其彊界之內,而是「全世界的問題」。
甚至,《華爾街日報》還表示,人民幣貶值也並非對全球沒有好處:「首先,中國此舉加速了資金自新興市場流出的速度,可望縮減美國升息時對新興市場造成的陣痛。此外,人民幣貶值導致其海外購買力減弱,中國富豪出手前可能會多所考慮,全球資產,尤其是房地產,因中國富豪引發的炙熱行情可能會有所趨緩,減輕了各國政府打壓的難度」。
另外像是「債券天王」,前PIMCO投資長葛洛斯(Bill Gross)11日就預言,中國政府大幅拉貶人民幣後,掀起的通貨緊縮浪潮將擴散至其他國家。也正由於人民幣貶值,有可能把通縮輸向全世界及美國,因此有人預測美國聯準會有可能不會升息。
《華爾街日報》的研判,人民幣貶值可以幫助提振中國的出口,同時也可能會使得美聯儲關於何時開始加息的決定更加復雜化。包括彭博社統計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交易資料也顯示,投資人認為FED在9月升息的機率現已下滑至44%,遠低於10日的54%。
因為儘管投資人目前普遍認為美國的勞動市場復甦穩健,通膨降溫應該不致於影響 Fed 的首次升息時間,但未來人民幣如果再度大幅貶值,並引起全球性的通縮,聯準會第次升息的時間恐怕會就此延後。所以也許可以這麼說,中國大陸提早出牌,或許真的會影響到美國下一步的走向,也可能打亂原有美國的所有佈局。
三、歐習會的其他焦點,將可順利轉移到中國大陸不甚重要的問題上。事實上,近幾年來人民幣大幅升值了約 30%,這類的討論因此減少,IMF 也因此稱人民幣已經不再被低估。但如今中國大陸的舉動,勢必會造成中美之間的關係緊繃加劇。
例如美國國會議員 Rob Portman 批評美國政府,指出政府不願意正視中國操控匯率的問題,這讓中國的工人比美國擁有不公平的優勢;又例如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美國億萬富豪、傳奇地產大亨Donald Trump昨日表示,人民幣貶值會為美國帶來摧毀性後果(devastating)。
其實就在幾週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華盛頓,會晤美國總統奧巴馬。但是,中美之前才經歷不少的「意見分歧」,像是:近幾個月來中美兩國在南中國海(中國稱南海)領土問題上的分歧加劇,在網絡間諜指控方面也出現緊張關系,並且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進展遲緩。
如今人民幣貶值,也許可以讓歐習會的討論重點,不要都擺在中國大陸不樂意見到的議題上。更何況,就算美國屆時要求人民幣「升值」,至少這「一貶一升」之下,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就不再是更將嚴重影響出口的「只升不貶」。
四、讓全世界知道:別小看中國大陸對全球的影響力。因為中國大陸經濟與金融,只要有一點點風吹草動,雖然中國大陸會有「內傷」,但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逃不了」受害。
特別是全球大宗商品主要出口地區-拉丁美洲國家,早已因為美元升值造成的原物料價格大跌,以及中國大陸需求放緩,而使得經濟變得「一片淒慘」。一旦美國「後院」失火,也會讓美國的許多政策「多些考量」。
儘管如同某位分析師的說法,中國大陸已經學會了學老美那一套「把國內經濟問題『向外輸出』」的招式。但是,順著孫子兵法「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中國大陸這次大幅讓人民幣貶值的做法,也可能會傷到自己。
例如首先,引發外國人對中國大陸經濟景氣狀況的嚴重疑慮。像是也有專家認為,中國大陸讓人民幣大貶,根本就是「承認中國大陸經濟景氣奇差無比」。像是Barron`s.com在11日引述美銀/美林外匯策略師Claudio Piron的看法,以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Xiaojia Zhi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人行在聲明中強調人民幣比其他亞洲貨幣相對強勢,等於是坦承自家貨幣走強已對經濟造成傷害。
其次,當外國人認為中國大陸經濟極度不佳時,更有可能引發「資金外逃」的問題。再者,這樣的資金外逃,更將不利中國大陸已經相當脆弱的地方債危機,並進一步造成惡化與難解。
例如《路透社》引述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的高級分析師-Nicholas Zhu表示,這種情況會讓地方政府重新考慮他們對融資結果的估算,並且將阻礙這一市場的發展,以及提高人們的風險意識。
這是因為,人民幣貶值切斷了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獲得國際資金的一個小型通道,並且讓原本就已封閉的金融系統更加孤立,進一步難以實現與國際融資市場及其標準的長期接軌。
然而,此舉至少可以給以美國為首的歐、美、日或東南亞國家同樣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不斷要求人民幣升值,已經嚴重傷害了中國大陸的經濟,所以,中國大陸也會讓其他國家「重嚐惡果」。
至於未來人民幣走勢的預測,個人也比較相信,儘管因為中國大陸經濟景氣放緩的因素,人民幣長期勢必走向「貶值」這條路,且至少是「不會持續走升」的格局。
此外,因為外有美國政府對「人民幣低估」的「嚴重關切」,內有「防範資金外逃」的考量,再加上央行有「持續穩定匯率,不讓其大幅波動」的職責,未來像這樣「一天大貶2%~3%」的機會,應該不會出現太多次。
至於人民幣未來整體的貶幅會有多少?目前各專家的說法不一。國內分析師蔡明彰估計會貶3%~5%;但香港工貿界人士則認為,人民幣貶值幅度仍不夠,料要貶值5%才可刺激出口。
甚至《路透社》12日的報導引述接近中國大陸決策圈消息人士的說法:「由於7月大陸出口衰退幅度遠遜預期,官方內部出現強大聲浪要求人民幣大幅貶值,總貶值幅度將達10%,以刺激出口」。
對此,筆者比較持相當保留的態度,因為大幅貶值,不會是任何國家央行會做的舉動,且一性性的大幅貶值,將會引發大陸外資快速逃離,引發更高的金融危機。
但至少目前多位專家的看法,人民幣2%~3%的貶值幅度,還並不是短線的滿足點。《華爾街日報》引述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喬紅(Helen Qiao)在3月6號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因為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的轉變促使政府改變了貨幣估值方式,增加了市場價格在混合經濟體制中的權重,因此現在斷定人民幣只會貶值2%還為時過早。
對此,筆者比較傾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的說法,他不認為全年的貶值幅度超過5%。其理由是:最近幾年歐元、日元以及其他貨幣均大幅度貶值,人民幣實際匯率已經升值超過20%。這兩天的貶值應該理解為「一種糾正和回歸」。
而巴倫(Barronˋs)財經網站12日引述華爾街分析師的預估則預測,人行會讓境內人民幣一路貶至6.50兌1美元。瑞銀也分析預測,今年底日圓和亞洲日本除外貨幣將再貶4%,一旦歐元和美元繼續持穩,這代表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仍有「2%」的上升壓力。
也就是說,如果要維持現行的實質有效匯率,人幣需要貶到6.45~6.50兌1美元才「合理」。若以6.50來計算,代表這一波人民幣貶值的幅度是也差不多是5%左右。
一旦這樣的貶值幅度確定,那麼,現有投資該怎麼辦?老實說,如果是做人民幣定存,由於許多人民幣定存提前解約,原本優惠利率將大為降低,再加上定存提前解約的利息還要再打八折,所以在「兩權相害取其輕」之下,也只能繼續存到期滿為止。因為有些高利人民幣定存利率,大概也還有3%~4%的水準。就算收益被匯損吃光,但至少大部分本金還不致於「不見」。
至於基金投資,因為影響基金收益的主要分為「匯兌損益」與「淨值漲跌」兩項。因此,投資人考量的重點,應該是「該筆投資的未來前景」。有專家估算,人民幣這一波貶值,應該只是極短期的波動,在歐習會之後,中國大陸人民幣恐將應美國的「威逼」而順勢走升,至少可以讓投資人減少一些「匯兌損失」。也就是說,以人民幣計價基金投資人,或許還有「再等等」的空間。
筆者雖不否認,中國大陸當局還會繼續推出可以想到的「提振景氣」,與「投資」的有效且有效做法,但是對於許多不是天天看盤,對於國際金融市場趨勢變動,沒有太多「及時」反應能力的投資人來說,在金融市場危機四伏的現象還未解除之下,建議投資人仍就是「保有現金」。
當然在人民幣大貶之下,美國公債與黃金價格都曾大幅彈升。但是,筆者仍持一貫的態度,傾向看好美元資產,特別是美國公債。理由之一是「避險需求」。因為人行11日意外放手讓人民幣暴貶1.9%,讓投資人對中國經濟更感憂心,避險需求也隨之跳升、帶動美國公債價格出現一個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華爾街日報報導,Tradeweb報價顯示,紐約債市8月11日尾盤時,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挫5.6個基點至0.677%;10年期公債殖利率重挫9.9個基點至2.139%、創5月29日以來收盤新低;3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下挫至2.806%、創4月30日以來收盤新低。公債價格與殖利率呈現反向走勢。
理由之二是因為如果未來全世界一如專家們的預測,是處於「通縮」的趨勢之下,債券才是最值得投資人持有的標的。只不過在近日債券殖利率大跌(代表價格大漲)之下,有興趣長期持有的民眾,也許不用現在就急著追高。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