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587》誰說投資債券,就一定是「100%保本、保息」?!

上個星期,有位網友向筆者「投訴」,說他之前透過銀行理專購買的「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單」才進場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淨值就已經掉到8元左右。
也就是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這位保戶的資產,就從當初進場的100萬元,跌到只剩下80萬元左右,等於是大虧了20%。這位保戶著急地問筆者:事到如今,該如何是好?
在那天之後,由於美國聯準會(FED)提出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除了購買公債之外,還將同時購買公司債與債券型ETFhttps://udn.com/news/story/6811/4438147,使得債券市場價格波動較趨穩定,並使得以上目標到期基金的淨值數字往上回升,稍稍減輕了保戶「資產縮水」的幅度。
儘管「時間可能是投資最好的良藥」,但是,如果按照這張保單的商品簡報資料裡的試算公式,假設其到期的「預估年化報酬率」為4.19%,等於6年後債券到期的總報酬率是23%(已反應保費費用)。
如今,保戶所持有的目標到期債券型基金的淨值,已經下跌了20%左右,想要在6年到期時,可以拿回原本預期的23%總報酬率,等於現在的淨值得往上大漲50%左右才行。但,這真的有可能嗎?
關於債券市場未來的走勢,筆者特別採訪了一位經歷過多次全球性債務危機,目前任職於歐系私人銀行,主要工作是為個人及企業客戶規劃債券投資,且寫過《當債券連結國家命運》一書的作者—林睿奇,請他根據他多年的市場投資經驗,提供投資人對於未來債市發展的參考。
林睿奇表示,這次新冠疫情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可以用「史無前例」來形容。因為以他的經歷,不論是2008年金融海嘯、911恐怖攻擊行動,或是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都無法與這次狀況相比。
至於未來全球債市的可能走勢,恐怕還得看看歐、美各國,特別是美國的疫情發展如何?但林睿奇認為,撇開最好與最壞的預測,只要美國能夠透過大量檢測與適當隔離的手段,用時間換取醫療資源不至於崩潰,進而縮短疫情干擾經濟活動的時程,那麼,全球經濟所受到的影響,就不至於太過糟糕。
然而,由於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小,林睿奇認為未來這段期間,債券價格尚稱穩定的標的,應該是高品質(信評至少BBB+A以上)的投資等級債。
他的理由很簡單,除了高品質債券發行者的財務較為穩健之外,以上這些標的,才會是聯準會會購買的口袋名單,其他品質不高的投資等級債,很可能因為經濟大環境不佳、財務出現問題,而遭到降評並影響價格以及還債能力。
除此之外,他認為新興市場主權債或類主權債的問題比較大。林睿奇特別解釋,這不是因為這些國家或企業「刻意不還債」,而是因為這些國家或國企,又遭逢疫情所影響的全球經濟衰退,儘管有心償債,恐怕也是力有未逮。特別是債券價格的走勢,絕對不可能與全球財經趨勢「脫鉤」。所以在經濟衰退時,以上兩大標的,全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如果投資人想要避開這些「新興市場主權債的隱形未爆彈」,林睿奇認為難度相當地高,因為除了「債務佔GDP比重」和經濟資料等數據分析之外,主權債發行國的政經結構性是否能夠順應全球經濟的變化,更是不可忽略,因此投資這類債券要量力而為,清楚明白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
在交待了目前債券市場現況,以及市場對於未來走勢的預期之後。筆者想先回到文章開頭那位保戶的問題。他之所以會面臨現下的困境,最主要是因為他忽略了在廣告文宣品中,以下4大有關投資目標到期債券重點:
第一、目標到期債雖然風險較低,但並不表示「完全沒有風險」。林睿奇就補充說到道,距離到期時間短的債券,雖然價格波動較低,但也並非完全是「無風險」。因為投資人要看的重點,並不在於「目標到期債券」,而是一籃子債券的組合內容。
特別強調,在經濟走壞之際,越是信評不佳的債券,其所受到的影響就越大。其中影響最小的是「債券價格的波動」,嚴重一點的則是「違約導致債務重組或減記」,最嚴重的則是「血本無歸」。但以上不論哪一種,都同樣會影響到一籃子債券基金投資人的收益高低。
同時,就算投資人所買的基金,是所謂的「一籃子債券」,且有一定比例,是投資在所謂的「投資等級債」上。但是林睿奇不忘提醒,就算是投資等級債,也還是有「品質高低」的問題。
舉例來說,在目前全球疫情的影響下,如果債券發行企業是信評BBB-的飯店或航空業,遭到降評幾乎是可以確定的。如果投資人所持有的基金,一籃子債券裡這種品質不高的債券比重很多,絕對會影響到該基金的淨值的。例如受到疫情及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的影響,近來各中東國家發的主權債,不少都被調降信評,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也有可能從投資等級債券變成垃圾債券。
更何況,這些投資型保單所連結的目標到期債券型基金,一籃子債券裡的成分非常複雜,甚至《新新聞》的報導指出,還有高達九成的持有債券,是信用評級在BBB以下的新興市場債券。
正因為當經濟走壞之際,越是信評不佳的債券,其所受到的影響就越大。所以,林睿奇提醒投資人,千萬不要以為「凡是債券,就一定是安穩而保本、保息的投資工具」。
第二、債權清償順位不是重點,信用評等才是重點。優先債權債券雖然具有「優先清償」的地位,但也不表示投資人買了,就可以100%高枕無憂。林睿奇強調,一但發債主出現「資不抵債(資產小於債務)」的情形,投資人一樣會面臨血本無歸的景境。
第三、保單試算表的「預估年化報酬率」數字有「灌水」之嫌。筆者實際以保戶所提供的這張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型保單(變額年金)為例,雖然上面寫著「目標到期基金運用期屆滿之年化報酬率為4.19%」,但這卻並不是「反應保費費用」之後的數字。
如果把保費費用考慮進去,實際預期的年化報酬率並不到3.5%。且更重要的是,以上數字,還是以「原投資幣別計價」所算出的報酬率。如果保戶買的是外幣保單,像是幣值持續下跌的南非幣、澳幣或人民幣,未來換成新台幣的獲利,還必須先扣除掉一筆匯兌損失,才能進到自己口袋裡。
第四、商品層層「包裝」,就會有層層的費用成本,進一步「吃掉」實際獲利。根據保戶提供的這張投資型保單資料,這張保單本身的費用,主要是「保費費用」。只要躉繳保費未達200萬台幣,或66500美元、50萬人民幣以上,就是扣4%;超過以上金額,最低的保費費用率是3.5%。
至於與基金投資相關的「內含」費用,是管理費第一年3.5%,之後每年是0.6%、保管費一年要收0.12%。等於每年管理費加上保管費,就要扣掉1.2%。假設保戶「不想玩了」,想要提早出場,拿回自己帳戶裡的保單帳戶價值,還要被扣除2%。
根據《新新聞》今(2020)年一月份的報導,自從20168月,由施羅德投信發行第一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開始,2017年該類基金的規模已達328億元。至2018年年底,已經快速成長到1419億元、2019年第三季,更擴增到3047億元,幾乎每年資產規模都是以「倍數」在增加。
然而,值此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之際,如果民眾是為了短期理財目標,而想要投資在價格波動比較低的目標到期債券,那麼筆者的建議是:首先,應該直接去買基金,而不是再繞一個彎,透過一張投資型保單去連結此一基金。理由前面已經提過,投資型保單的「運作」,也是需要一筆費用成本的。
其次,慎選一籃子基金裡的債券標的,要清楚了解裡面到底有那些類型的債券,以及它的信用評等。雖說信用評等隨時會變,但至少是投資人在挑選「獲利穩定,但風險相對較低」債券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此,筆者滿認同林睿奇的說法—如果是非常保守的投資人,那麼,基金裡的一籃子債券中,AAAAABBB+信評的標的,至少要佔七、八成左右才好。
也許投資人會說:如果是信評高的債券,收益率就是沒有那麼漂亮。然而筆者想要奉勸有這種想法的投資人:除非你完全不在忽這筆錢、本金就算全部虧損也無所謂,那麼,你大可投資在高收益債標的上。
相反的,假設投資人希望「100%保本,再加上一點點利息收入」,在投資決策這件事上,就完全不能過於「任性」—沒有那個能力承受風險,就別跟著別人的慫恿而亂投資。
筆者並不是刻意對於高收債,或目標到期債基金心存偏見,而是希望生性保守的理財大眾,既不能把它當做「100%保本、保息」的商品一樣看待,也絕對不能投入在這類高風險標的上太多。否則,當投資人只想著它的「高利」時,小心連整個本金,都會跟著「不見」。
最後,已經投保了這類保單的保戶,最最關心的恐怕是:如果現在保單帳戶價值已經大虧兩成,一旦解約還要多付一筆解約費用,那到底是「該留」?還是「不該留」呢?
以文章開頭提到的這張保單所連結的目標到期債券型基金為例,現在淨值已經折價兩成之下,未來是否能達到預估的「到期有23%收益」目標,還是要看這6年期間,一籃子債券的債信狀況。
林睿奇不諱言,2008年金融風暴之際,高收益債券的價格也曾在一年內,就跌了三、四成左右;卻也能夠在隔年,又順利地漲了五成以上回去。然而,他仍然不忘提醒,過去的情況不一定會重演,投資人未來能否「保本、保息」,就得看這一籃子債券裡,有多少標的會在未來這段期間,出現任何債券違約、重組或減記?一旦出問題的標的越多,基金投資人就有可能無法達到原本的預期收益的。
由於未來時間(至少得持有6年)還很長,為避免「夜長夢多」的情況發生,筆者建議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指標—「一籃子標的信用評級高低」、「投資標的佔整體資產比重」,以及「未來債券到期前,是否會用到這筆錢」,來決定如何處置?
簡單來說,如果這類商品所投資的債券,高品質投資等級債所佔比重高,或是這檔商品只佔整體投資資產的一小部分,且未來債券到期這段期間,並沒有特別需要這筆錢,那麼,保戶也許可以繼續持有到期,並「賭」它最後有機會「保本、保息」。
但是,假設保戶絕大部分身家,通通擺在這類商品之上、所含高品質投資等級債券的佔比不高,且在未來債券到期這段期間,很有可能需要動用到這筆錢,那麼,「選擇離場」也許會「短痛」,但至少不至於「長痛」。
當然最重要的是:就算這筆錢順利「離場」了,投資人也一定要確實擺在真正能「100%保本、保息」的投資工具上,並且千萬要記得:這世界上的投資標的,絕對不可能有「既要100%保本、保息,且又零風險」的兩全優勢。當投資人「吃在碗裡,又看在鍋裡」時,非但投資難以獲利,反而可能是「未賺先虧」呢!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