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我是有錢人」迷思494》貶低他人,並不代表自己就一定能成功!

乍看標題,也許讀者會以為筆者的專欄文章「改變了方向」。實則不然,只是有感而發。因為最近有位好朋友向筆者吐苦水,說職場原本相處和諧的同事,最近都對她心存敵意。
同事不但頻頻挖她客戶的牆腳,開會報告時,也常語中帶刺地進行批評。最後,筆者只能勸她:「越是經濟不景氣之下,好的客戶當然大家都要搶。但是,別人搶不搶得走,就要看妳的本事與努力開發新客戶嘍」。
話說這種「貶低他人」的手法,不見得只出現在工作職場當中,也常發生在金融投資理財市場裡的各種行銷話術。舉例來說,一般民眾應該很熟悉以下的銷售話術:保險不買終身型,年紀大了(例如70歲)以後的保障就沒了;或是「共同基金根本是個很差的投資工具,因為它的手續費高,且不保證能讓投資人獲利」;又或是「買(大學學區附近)套房出租(或買高股息股票)以賺取固定租金收益(或固定的配息),絕對比投資股票或基金更佳的投資工具」
仔細針對這些文章進行抽絲剝繭,就可以發現發言者通常會在以上的「結論」中,偷渡一些「自己想賣的商品」,且更重要的是:讀者也真的會因為「覺得很有道理」而「真的買單」。
但是,以上這些話中未說的部分包括:70歲以後的保障當然也重要,但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活到那麼歲數?或是:現在都過不下去、連吃飯或小孩教育都成問題了,還去想70歲以後的人生?
關於共同基金的問題,手續費高低與否,固然與績效表現「八竿子沒關係」(舉例來說,如果手續費高,但操作獲利也高,績效表現自然也會很亮麗),但也絕對不能說ETF就一定優於「由基金經理人代操的共同基金」。因為,單單是ETF,簡單來分就有所謂的「主動式」與「被動式」,各個績效也都不一樣。
再加上ETF原本的設計,就是「跟著指數走」,當大盤下跌時,就算單一ETF的表現「優於大盤」,卻也不保證投資人的收益,一定就是「正值」。更何況,ETF種類百百種,如果沒有選對「適合自己」的標的,其結果不也是「一樣賠」?
再以「買套房出租」為例,撇開少子化因素所造成的未來市場供需有可能失衡,現在套房的高報酬率,也不代表隨著歲月在房子身上所刻下的皺紋日增,未來學區套房的投報率,還能一如全新裝潢標的一樣「始終如一」(例如全新的套房租金報酬率是6%1020年之後,能然能維持在6%而不變嗎)?
儘管不同的金融投資理財工具或商品,都有不同的風險偏好與操作技巧。但在筆者的思考邏輯中,不管是哪種商品,只要能為投資人「賺到錢」的,理論上全都可以歸類為「好的投資商品」。只不過,想要讓投資工具要能成為「好的商品」,其前提應該要符合以下四大重點,不但稱得上「實致名歸」,也才能讓投資決策有個「happy ending」:
首先,就是「人」。更簡單來說,就是要看這個人的「風險偏好」。如果是個性保守的投資人,你要他去投資期貨、選擇權或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只需市場上的一個小小震盪,大概就可以把他嚇到健康出問題。
其次的重點,則與「財富智商」有關。但這裡包括了:懂得正確收集投資相關資訊,並且做出正確的判斷與分析。假設投資人平日工作繁忙,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閱讀財經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沒辦法時時掌握市場訊息的脈動,且對相關經濟、金融問題既不感興趣,又沒有足夠的判斷力,預測金融市場的走勢,老實說,他能投資的標的,就只有大大局限在少數的商品之中了。
再來是看「時間」。以推薦商品為例,必須看投資人是要長期投資?或者只是「搶短線」。就以最近因為各國實施負利率政策影響,造成全球游資擠往已經跌深的大宗商品為例,由於大宗商品現階段只能
以近來大宗商品與黃金價格的大漲為例,之所以幅度驚人,最主要是受到「游資想要獲得較高獲利」與「跌深反彈」的影響。正因為如此,不敢直接投資期貨的投資人,除了短現搶反彈相關企業或是ETF之外,目前根本不宜考慮進場長期投資這回事。
最後則是看「金流」,也就是投資人的「財富多寡」與「資金來源」。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的資本不多、又不是扣除固定開銷及儲蓄的閒置資金,投資報酬率絕對不會是「首要考量」,而就只能選擇風險較低、必須是「不論何時都可100%保本」的標的了。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