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7月10日),某媒體報導的一小則新聞,吸引了筆者的目光。該則新聞指出,宜蘭縣某間家醫科診所的院長,因為視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為偶像,所以自封「股神巴菲麗」,並且成立臉書粉絲團幫人解盤。
這位H醫師不但在網路上大談投資術,還曾經為期貨指數進行「解盤」,並有不少的粉絲請求「指點迷津」。但實際上,這位醫師自己卻投資失利,需錢孔急,誆騙老婆他遭高利貸吸血。
沒想到妻子報警處理之後才發現:放高利貸的陳男,原本就是H醫師的「忠實信徒」,並且在其盤口下單,輸掉50萬元後才踩剎車。根據警方的詢問之後,自封為「股神巴菲麗」的H醫師,才坦承早期操作股票大輸,後來改玩期貨試圖翻本,不否認有債務問題…。
老實說,這幾年媒體上也常見許多投資理財成功的案例。儘管這些故事的主人翁,成功的原因與過程都不相同,但大體來說都不脫一個共通模式:早期困苦或投資失利,並且在一番「努力」之後,都達到一個天差地別的驚人成功境界。
當然,這些投資成功的案例,固然可以讓凡夫俗子們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學習心態,並且也努力朝此方向邁進。但筆者卻有以下幾點想法,與各位讀者們一同分享:
首先,先於不疑處存疑。這是因為在許多媒體都有可能被誤導及欺騙之下,一般大眾對於這些個案,在沒有實際資料可供驗證之下,最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因為那些經過媒體「造神運動」後的個案(特別是當事人主動找上媒體的故事),部分如果真的如實地攤在讀者的面前與陽光之下,恐怕會像最前面新聞裡所提到的,只能算是有「豬」一樣的報酬率而已。
其實,「於不疑處存疑」,也是希望能夠鼓勵一般理財大眾,能夠從各種蛛絲馬跡當中,好好訓練一下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如此一來,在真正需要投資之際,才能有一套有系統及正確率高的判斷及決策「哲學」可用。
其次,小心別把「特例」當「通例」。撇開刻意作假或誤導的標的,一般大眾應該要了解,這些「成功案例」不過是眾多故事中的特例。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投資人,這輩子都會照著統計學「常態分佈」的理論而行。通常媒體慣常或喜歡報導的「吸睛」故事,恰恰只是因為「異於常人」而被選為報導對象。所以,過度把這些特例當特例,可能並非一般理財大眾之福。
最後,要把他人的智慧,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投資獲利就跟每一個人的人生是一樣的,就算看了千萬遍他人的成功故事或訣竅,如果沒有辦法把這些經驗,內化成個人的本事。那麼,神一樣的傲人戰蹟與成果,是不可能真正落到自己頭上的。而這,恐怕才是這類案例,帶給理財大眾最大的意義與啟發。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