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則鬧得沸沸揚揚,且與投資理財高度相關的新聞。其中之一是「人民幣高利定存有關」:由於國銀再度啟動高利吸金,今年以來人民幣存款再度暴增,1月份搶進人民幣存款的散戶,幾乎全軍覆沒。初步統計,單月套牢金額超過新台幣500億元,2月份套牢金額恐也逼近此數字。
根據中央銀行統計,1月底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571.65億元,月增金額達人民幣100.55億元(約新台幣505億元),暌違9個月再度破百億元大關。
但比較新台幣1月對美元升值0.52%,人民幣卻重啟貶勢,單月貶幅0.75%,兩國貨幣一升一貶之下,1月份盲目搶進人民幣的投資人,不僅利差全被匯差吃掉,還面臨2%多的虧損。
另一個則與台北市長準備推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有關。根據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規劃,為了進一步落實「居住正義」,未來將打造5萬戶「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以便讓20至45歲,是國家生產主力的青年,即使沒辦法都買得起房子,但起碼住得起有品質的地方,才能安心成家、安心工作。
為了逐步落實這個目標,台北市政府首波釋出總共570戶,分佈在捷運延線-龍山寺、港墘、台北橋、新店機廠(美河市)四大站,屬於台北市政府聯合開發住宅,做為買不起房子年輕人的公共住宅。
但此舉一出,就馬上惹來原先購買這四大站聯開宅住戶的反彈。舉例來說,報載有位居民王太太「想到房價就紅了眼眶,她說,打拚一輩子好不容易買了房子,半生積蓄都在這」。
撇開這種有錢(屋)者,對沒錢(屋)者「人格品質」上的嚴重歧視,以及有「婉君(網軍)」將某一聯開案住戶,「起底」出是擁有多棟房產的房仲從業人員的事實真相,以下6堂投資理財的基本課程,不但可以避免重蹈這些人的錯誤投資理財認知與行為,也將是所有想要真正變成有錢人的理財大眾,都應該先行了解的內容。
這裡的第一堂課就是:業者的利益,永遠是與廣大投資人相衝突。首先,不管是金融機構或建商,對於市場的預期只有可能是「死多頭」,而沒有任何擔任「空頭總司令」的意願。因此,對於市場未來趨勢與走向,投資人永遠只能聽到「好話」,而不是真正的「實話」。
其次,在金融機構的思考模式裡,只有所謂的「股東利益」。除非投資人的利益湊巧與其股東利益相同,否則,投資人權益鐵定是被刻意忽視,且極有可能被「葬送」的。
就以前面所提到的「國銀高利吸金,單月人民幣存款慘套500億」新聞為例,更顯現出金融機構與投資人(存戶)間,原本就存在的「利益相衝突」殘酷現實。
因為對於放了一大筆人民幣放款,或是幫客戶發人民幣債券的金融機構來說,它們在意的只是從中賺取「一定的高利差」,而不會在意存戶是否是「賺了利差,卻反賠了匯差」。
又至於是蓋了一大批房子的建商,當然會想方設法地告訴民眾「未來只升不跌的房市榮景」,總不能永遠滿滿房產不賣,最後,反倒讓自己變成高檔套牢的「最後一隻老鼠」。所以,投資人永遠不要期望業者對於投資標的未來行情的任何樂觀保證。
至於第二堂課,則是財務安全,永遠比「一心求取高報酬率」還來得重要。投資人永遠要記得,不要只因為某項投資可以「只賺不賠」、「賺盡所有利益」才進行投資。因為凡有投資,就一定會有風險,而這風險極有可能在投資人意料不到的時候,讓資產大幅折損。
當然,想要讓投資理財風險的降低,「保險」絕對是有必要的。只不過,這裡的「保險」,將不只限於「保險商品」而言,也可以透過「多元資產的配置」的方式,降低整體風險的發生機率或可能的損失金額。
第三堂課是:負債也有好與壞之分。這裡關於負債好壞的區別,主要有以下的重點。首先,如果負債無法「生利」,它就不可能是「好的負債」;其次,這裡所謂的「獲利」,至少要能有八、九成以上的把握才行;再者,由於「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可能,如果財務槓桿「玩」得太大(負債比率過高),就算它有可能幫你賺大錢,也不可能進入「好負債」之列的。
第四堂課:不要將「特例」當做「通例」。因為根據「80/20法則」,這世界上賺大錢的,永遠是那少數中的少數,其餘絕大多數不是賠錢,就是「剛好打平」。
所以,投資人千萬不要以少數特殊個案,就以為那20%的幸運,就一定會落到自己頭上;同理可證,如果沒有正確的風險意識及作為,自己很容易就可能是那八成中,最倒楣的「虧損」案例。
第五堂課:請不要把「投資與自住(或「投資與儲蓄」、「投資與保險」…等)」混為一談,因為這兩者的考量是完全不一樣,且有可能目的相互矛盾。
這是因為以買房地產為例,「投資」的目的就只是「賺錢」,儘管接手者也會考慮區段、交通、居住機能…等問題,但最大的「獲利」核心關鍵還是在於「購買時,有沒有掌握到『絕對低價』」。
但自住就不同了,除了以上環境與機能問題更加重要之外,「相對低價」恐怕要比「絕對低價」來得更為關鍵。而且,就算是「自住」,買房子也千萬要釐清是「真的有必要」?還是只是因為「怕未來價高買不起」或「因為人家都有,所以我也要有」?
最後一堂,也是最重要的一課是:這世界不太可能有那種「船到橋頭自然直」的事,沒有做好事前的演練與準備,就不可能獲致理想的結果。如果投資理財大眾沒有在一開始,就做對一些事情,並且避免掉日後的風險與問題,恐怕計不能期望自己能夠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獲得一個「happy ending」!
*本篇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名出處。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讀者有任何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個人將以最快的速度回覆。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由於主管機關相關金融法規的限制,個人無法針對個股價格或指數進行買、賣點的預測與建議。在此向您致歉!